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稀土》2018,(5)
正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在地壳中的分布呈现共伴生的特性,主要以北方的轻稀土矿及南方的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为主,不仅满足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为全球稀土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供应。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消耗了我国稀土总应用量的40%左右,稀土永磁材料产业的发展对稀土资源的平衡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稀土永磁领域,利用稀土元素替代实现对磁体硬磁相内禀磁性调节在产业界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尤其是  相似文献   

2.
我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春 《稀土》2011,32(3)
稀土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我国稀土资源具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优势,但是,我国对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缺乏战略考虑和系统设计,对稀土资源利用缺乏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对稀土资源领域监管缺乏力度和效果.我国需要建立可持续的国家稀土资源战略,使管理和政策框架相对稳定;构建系统稳定的产业政策体系,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力加强稀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重在获得稀土的二次效益.  相似文献   

3.
试论“稀土贸易战”与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峰 《稀土》2012,33(4):99-102
稀土产业作为中国战略产业为中国工业发展乃至世界稀土应用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稀土国际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国家对稀土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政策的密集出台,过去国内稀土产业集中度低、无序非法开采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有所缓解,但是稀土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在国际稀土市场发达国家借助其技术优势希望继续利用廉价中国稀土资源同中国限制性出口政策引发的贸易战,为中国带来了稀土产业良性发展良好初衷与受到违背世贸组织协定责难的两难。究竟如何科学良性发展稀土产业与保护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已成为政府、企业界需要认真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稀土资源开采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世界稀土资源丰富,含量偏低,分布不均。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t,内蒙古白云鄂博、四川凉山冕宁牦牛坪、山东微山、南方七省区等地是中国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中国稀土精矿生产能力较大,稀土精矿生产能力可达10万t以上。介绍了稀土资源储量,概述了中国稀土矿床的稀土资源开采情况,分析了中国境内典型的稀土资源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稀土资源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稀土在铝、铜、镁合金中的作用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永安  王嘉欣 《铝加工》2002,25(4):4-7,16
我国是一个稀土资源丰富的国家,从60年代起就开始了稀土应用的研究。本文扼要介绍稀土元素在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中的作用与应用情况,以期推动稀土在有色金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国内稀土产业发展不对称现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勇  韩胜利 《稀土》2013,(1):98-102
稀土资源的开发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然而,稀土产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与之相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稀土这个小产业,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战略。文中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中资源储量、产量与出口量的不对称,价值与价格的不对称,产品结构与科技含量的不对称以及调控政策与调控效果的不对称现象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关于稀土发展不对称现象,中国人均稀土资源量不高,稀土完整产业链等概念和观点,为促进有利于我国稀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发展新能源、高铁、大飞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对稀土材料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湖南作为具有稀土资源及科研优势的省份更应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研发突破等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包钢稀土是我国最大的稀土资源和稀土深加工企业,具有资源和原料成本优势。公司具有完善的产业链,发展4个功能材料领域,依靠自身力量和国家政策扶持向行业领军者迈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稀土工业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稀土资源大国,同时也是稀土生产和应用大国。文章介绍了我国的稀土资源、生产概况;稀土在我国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应用;我国稀土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推动我国稀土工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属通报》2012,(24):16-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稀土资源,对于保护环境,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稀土行业发展中仍存在非法开采屡禁不止,冶炼分离产能扩张过快,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高端应用研发滞后,出口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对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稀土资源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稀土行业管理,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稀土资源的开发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然而,稀土产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与之相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稀土这个小产业,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战略.文中基于梳理大量最新信息的基础上,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中资源储量、产量与出口量的不对称,价值与价格的不对称,产品结构与科技含量的不对称以及管制政策与管制效果的不对称现象进行了探析,首次提出了关于稀土发展不对称现象,中国人均稀土资源强度不富裕,稀土完整产业链,稀土产业四方博弈等概念和观点,为促进我国稀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全国的稀土矿山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根据国际经验,资源保护的基本措施是提高资源开发的行政性、经济性和技术性门槛。国内稀土行业必须在国家指导下有计划的开发,通过提高环保标准,提高技术门槛,以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稀土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是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稀土行业取得了很大进步。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目前,中国以36%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中国的稀土材料、器件以及节能灯、微特电机、镍氢电池等终端产品,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对有关它发展的国家政策、物资基础及其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据此总结出稀土资源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提出了发展我国稀土资源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国家战略资源,加强稀土废弃矿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回收残留稀土资源是今后稀土研究领域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文章在总结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提取工艺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离子吸附型稀土废弃矿中残留稀土原因及其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吸附型稀土废弃矿中残留稀土的主要因素有浸矿过程的浸矿盲区、毛细现象、风化不完全和反吸附现象等。针对稀土残留的原因,结合实验研究,就减少稀土残留及进一步浸出回收离子吸附型稀土提出了对策,分析结果可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绿色高效提取及减少稀土资源残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走访新力     
四川是我国稀土资源大省,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催生了我省大批稀土企业的诞生和稀土企业的蓬勃发展,他们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更离不开稀土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他们在发展中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都牵动着协会每一位领导和关注稀土事业发展同仁的心。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是稀土资源的主要省份,是著名的烟花爆竹传统产区,因此,开展稀土在烟花中的应用研究,开拓稀土应用的新领域,促进江西省烟花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序言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用途日益广泛。我国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其储量居世界首位。邓小平同志指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把我国稀土优势发挥出来。"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稀土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占据了世界市场重要份额。但行业同时也出现环境污染、资源  相似文献   

19.
稀土是我国最丰富的战略资源,所以研究稀土的选矿技术意义重大。本文从分析稀土在自然界中的赋存状态入手,阐述了三种稀土选矿方法,并研究了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和优缺点。当前,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开采出来的稀土矿石中,从自然界中直接开采出来的稀土矿的稀土氧化物含量都很低。为了满足冶炼的生产要求,需要在冶炼前进行选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稀土产品应以满足国内消费为主。建议国家加大对发展高技术稀土功能材料的扶持力度,促进国内稀土消费的增长,通过调整指令性生产计划方式,将稀土产品的生产规模减下来。对稀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要着眼服务国家大局,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