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裂解汽油加氢装置反应系统工艺设计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裂解汽油加氢的过程及原理出发,分析了裂解汽油加氢装置中二段加氢反应器压降升高过快的原因,改进了一段加氢反应器的设计,稳定了一段加氢反应器出口的双烯值;在二段加氢反应器的设计上,采用了催化剂系统的尺寸梯度和活性梯度装填方式,有效解决了灰垢在催化剂床层上的沉积,并通过严格控制二段催化剂在硫化态下运行,保证了催化剂的选择性,防止了压降的过快升高。  相似文献   

2.
渣油加氢处理(RHT)系列催化剂的工业生产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针对中东高硫原油及国内劣质原油研究开发的渣油加氢处理技术,其系列催化剂包括RG10A和RG-10B保护剂、RDM-2脱金属剂、RMS-1脱金属脱硫剂、RSN-1脱硫脱氮剂。这些催化剂进行了工业生产,并在1.5Mt/a UFR/VRDS渣油加氢装置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工业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系列催化剂加氢活性和稳定性能都明显优于原来使用的催化剂(参比剂),在相近反应条件下,脱硫率、脱金属率和脱残炭率比参比剂可分别提高10,16,21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中海石油惠州炼化分公司5 Mt/a催化汽油全馏分加氢脱硫装置中出现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再生后汽油辛烷值损失较大、加氢脱硫反应器入口温度过高的问题,采取了增加脱硫醇反应器和加氢脱硫催化剂HDOS-200与加氢脱硫醇催化剂HDMS-100组合工艺的措施。改造后,催化裂化汽油加氢处理后的硫含量达到10μg/g以下,汽油辛烷值损失从2.9降至1.9,加氢脱硫反应器入口温度从263℃降低至255℃,延长了装置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4.
采用Ly—8601催化剂的反应工艺条件及反应器的工艺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裂解汽油加氢的基本过程及原理出发,在中心馏分两段加氢工艺过程中,结合国内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的,讨论适宜的一段加氢工艺条件及反应器的选型。采用兰化公司化工研究院研制的Ly-8601催化剂和滴流床反应器,根据固定床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在不能提供宏观动力学方程的情况下,提出了一段加氢滴流床反应器的设计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齐鲁乙烯改扩建工程理解解汽油加氢装置的设计,该装置自、998年投产至今,操作稳定,运行良好,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装置尾气中有机硫含量对SO_2减排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硫磺回收装置的燃烧炉、催化反应器及尾气处理装置的加氢水解反应器中均会生成有机硫。对此,可通过减少酸气中烃类含量、提高燃烧炉温度、选择合适催化剂类型以及保持较高的加氢水解反应温度等措施,有效降低有机硫的生成量。同时,对于过程中生成的有机硫,应优化催化剂组合方式,在各级反应器中叠加水解,并保持加氢水解单元的高效转化,将进入灼烧炉的有机硫含量降至最低,从而实现生产装置尾气排放达标。  相似文献   

6.
结合渣油固定床加氢处理技术的发展,探讨了催化剂、原料油处理、单段与两段反应、单系列与双系列反应器、反应器结构及循环氢气与液体反应生成物的分离、反应及氢耗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双金属Pd/Al2O3催化剂在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过程中的工艺性能研究,讨论了该催化剂在液相选择性加氢过程中原料油性质、反应器入口温度以及液相总空速等在反应中的影响,得出了该催化剂基本的优化工艺条件,同时对该催化剂在反应中的双烯加氢率和绝热温升数学模型进行探讨,得到的结果与实验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8.
预加氢反应器压降增大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加氢是对原料油进行预处理,脱除杂质,以满足后部重整催化剂对原料油的要求。由于原料油成份、杂质、循环氢纯度、反应温度、操作压力和反应器床层空隙率等原因,致使生产过程中预加氢反应器压降逐渐加大,造成循环氢压缩机出口憋压,安全阀起跳。本文通过对预加氢反应器压降增大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重整预加氢工业装置及所需催化剂的特点,通过自主研发的器外预硫化工艺及硫化剂配方开发出了新型预硫化型重整预加氢催化剂DZF-1。在国内某炼油厂500 kt/a重整预加氢装置进行工业应用,表明该催化剂具有简化开工程序、可省去干燥脱水过程、节省器内硫化所需的注硫设施、缩短开工时间、减少环境污染及催化剂硫化完全等优点。与氧化型催化剂硫化相比至少节省24 h开工时间,活化开工时催化剂能够逐级释放H_2S,使循环氢中H_2S含量在理想范围内,整个活化开工过程反应器床层最高温升小于15℃。工业运转表明在其他工艺参数相当条件下,与上周期国内某同类型催化剂相比平均反应温度降低10~15℃。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究开发的超深度加氢脱硫体相法催化剂与常规柴油加氢催化剂在反应器内不同装填位置的加氢脱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几种典型的混合柴油,当处理加氢脱硫难度较低的原料油时,体相法加氢催化剂装填在反应器的上部(低温反应区),加氢脱硫效果较好;当处理中等或较高加氢脱硫难度的混合柴油原料时,体相法加氢催化剂装填在反应器的下部(高温反应区),加氢脱硫效果较好。这一研究结果可为炼油厂柴油加氢装置采用体相法加氢催化剂和常规加氢催化剂匹配装填技术提高柴油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Criterion公司开发的尾气加氢催化剂C-234,介绍了催化剂的特点和开工情况,摸索了催化剂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尾气加氢装置使用8年中的相关操作,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稳定催化剂运行的工艺措施,主要包括稳定硫磺回收单元操作、优化加氢原料加热炉配风以及控制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等操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硫磺回收Ⅱ列尾气处理单元试车阶段急冷塔系统、烟气SO2浓度和加氢反应系统的异常现象和原因,初步判断为加氢反应活性下降。探讨其活性下降的原因,并通过停工检查确认了主要原因为气体在加氢反应器床层产生了偏流。针对偏流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对反应器入口分布器部分开孔封堵,在床层催化剂顶端装填瓷球筛网,调整反应系统的操作。措施实施再次开工后,反应器床层催化剂的偏流得到了有效抑制,加氢活性明显提高,确保了硫磺回收尾气处理单元各项操作指标正常。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硫磺回收装置排放烟气中SO2质量浓度,对装置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分别将液硫池废气引入克劳斯炉和加氢反应器,从工艺原理、技术改造投入、运行效果、能耗等方面对两套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液硫池废气入克劳斯炉工艺虽然运行能耗较高,但减排效果明显、工艺运行稳定、能够保证液硫产品质量合格;②液硫池废气入加氢反应器工艺同样具备减排效果,运行能耗低,但因受急冷塔出口氢气含量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抗氧型低温加氢催化剂的节能效果,抗上游波动、防SO2穿透能力下降。 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900 kt/a汽油吸附脱硫(SZorb)装置再生烟气全部引入80kt/a硫磺回收装置尾气处理单元的运行情况。硫磺回收装置未进行任何改动,仅增加一条S Zorb装置到硫磺回收装置加氢反应器入口的管线,并采用了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开发的LSH-03低温耐氧高活性的尾气加氢催化剂。近1a的运行结果表明,硫磺回收装置操作稳定,能耗低,总硫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介绍LSH-02低温尾气加氢催化剂在茂名石化6#硫回收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通过对催化剂主要物化性质、装置运行数据等与常规尾气加氢催化剂的对比,表明LSH-02低温尾气加氢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操作性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S Zorb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再生烟气的组成特点,提出了将S Zorb再生烟气与Claus尾气混合引入尾气处理单元加氢反应器的技术路线,开发成功了适用于S Zorb再生烟气加氢处理的LSH-03低温高活性Claus尾气加氢催化剂。LSH-03催化剂在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12 kt/a和沧州分公司20 kt/a硫磺回收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硫磺装置未进行任何改动,S Zorb再生烟气与Claus尾气混合后直接引入尾气加氢反应器。运行结果表明,硫磺装置操作稳定,能耗低,净化尾气中SO2排放量远低于国家环保标准960 mg/m3。采用此工艺技术处理S Zorb再生烟气,不需要增加投资,并且能降低硫磺装置能耗,回收硫资源,保护环境,是目前S Zorb再生烟气较理想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开发的液硫脱气及废气处理新工艺,采用硫回收装置自产的净化尾气作为液硫脱气鼓泡的气源,将脱气废气引入尾气加氢反应器处理。制硫反应器采用LS-981多功能制硫催化剂和氧化铝基催化剂合理级配,尾气处理采用LSH-03低温耐氧高活性加氢催化剂与MS-300进口胺液。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液硫脱气后H2S含量小于10μL/L,烟气SO2排放浓度小于100 mg/m3,率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硫磺回收装置工艺流程的处理单元大致分为硫磺回收、尾气处理、硫磺储运和成型等几部分。以克劳斯分流法硫磺回收、加氢还原吸收尾气处理的工艺流程为例,以工艺流程顺序作为总的布置原则,介绍了反应器、反应炉、尾气焚烧炉、硫冷器、液硫池和风机等关键工艺设备的布置方法,以及装置中硫磺回收框架的设计方式。在满足大型管线应力计算要求和选用合适管道材料的前提下,根据各种工况的酸性气、液硫等工艺介质特性,对管道选材和在不同处理单元、设备之间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9.
焦化汽油单独加氢技术工程化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焦化汽油单独加氢工程化应用的技术及其流程,针对焦化汽油单独加氢工程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加氢反应器顶部结焦、反应器床层压力降快速上升、操作周期缩短、反应部分换热器结垢、压力降增大、传热系数降低等,分析了加氢反应器顶部分配盘、积垢篮、顶部催化剂结焦样品和反应部分换热器垢样的元素组成,追踪这些元素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指出饱和焦化汽油加氢装置产品(低分油、加氢焦化汽油)循环并不能完全解决长周期运行问题,同时会增加投资、能耗及操作费用;由于焦化汽油单独加氢过程结焦的不可避免性,建议规划炼油厂总流程时应避免新建焦化汽油单独加氢装置;焦化汽油可分别与焦化柴油,催化柴油,焦化柴油与催化柴油混合油,焦化柴油与焦化蜡油混合油,或焦化柴油、催化柴油、焦化蜡油混合油一起加氢以延长焦化汽油加氢装置的操作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