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的电物理参数,其晶格地Fe-S键特性,样品表面性质和化学组成,并进行了单矿物浮选和吸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矿物的可浮性与矿物中Fe-S键特性和矿物表面元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尚洪山  曾凡 《煤炭学报》1996,21(6):635-639
在煤的油团聚分选工艺中,加入某些特殊胺类分散剂可得到灰分低于1.0%的超纯煤.试验以PN-45分散剂为主,研究了该胺类分散剂在超细煤分选中对煤矸石中铝、硅酸盐矿物润湿性、分散性以及电动电位的影响,通过分析矸石中铝、硅酸盐矿物的表面特性,阐述了该类分散剂主要通过强的氢键吸附与其产生作用的机理,并利用红外光谱进一步验证了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硅灰石和石英浮选分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硅灰石和石英的表面化学特性,试验研究了用十二胺作捕收剂时,这两种矿物的浮选特性。试验表明:仅用硫酸作抑制剂,就能实现它们的有效分离,十二胺在矿物表面的吸附特性差异,及硫酸对硅灰石表面的溶解作用,是实现这两种矿物有效分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萤石和方解石表面都存在Ca2+的活性位点且两种矿物表面性质相近,导致萤石和方解石的分离难度较大。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吸附量测定、Zeta电位测量以及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并引入Fe3+,将其与水玻璃混合,研究该组合抑制剂对萤石和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影响及其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与水玻璃相比,Fe-水玻璃选择性抑制了方解石的浮选,实现了两种矿物的分离。机理测试结果表明,Fe3+与水玻璃在溶液中反应的产物Fe-水玻璃聚合物以及水玻璃的水解组分Si(OH)4在方解石表面发生较强的吸附作用,阻碍了油酸钠的进一步吸附,从而抑制了方解石的浮选。   相似文献   

5.
有机螯合剂对活化石英的抑制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单矿物试验和吸附量测定,研究了以油酸钠为捕收剂时,Fe3 离子及有机螯合剂柠檬酸、酒石酸、草酸、EDTA和茜素红S对石英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Fe3 离子能够在中性和弱碱性范围内很好地活化石英的浮选,而5种有机螯合剂能够很好地抑制Fe3 离子活化后石英的浮选.经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查明Fe3 离子对石英的活化机理是Fe3 离子能够在石英表面产生特性吸附,增加石英表面吸附油酸钠的活性点;5种有机螯合剂对活化石英的抑制机理是这些有机螯合剂都能够与石英表面特性吸附的Fe3 离子螯合生成水溶性的螯合物,使石英表面失去吸附油酸钠的活性点.  相似文献   

6.
盐类矿物的疏水规律和浮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矿物-油酸钠-水体系的热力学分析,以及不同pH值和油酸钠浓度条件下的浮选和吸附试验结果证实,盐类矿物(方解石、磷灰、萤石、重晶石等)的浮选规律不能解释为碱土金属油酸盐在其表面上形成。矿物表面零电荷是矿物浮选最佳条件的新假设,用它可以解释所观察到的浮选规律性,并可以建立盐类矿物浮选定量的物理化学模型,以改进工业生产过程,并用于选矿厂自动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霓石表面溶出离子Fe3+、Na+对十二胺体系中镜铁矿和霓石可浮性的影响,以0.044~0.074 mm粒级镜铁矿和霓石单矿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单矿物浮选试验,并通过Zeta电位测量和溶液化学计算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十二胺对镜铁矿和霓石均具有较好的捕收作用;Fe3+对镜铁矿的抑制效果强于霓石,Na+对2种矿物可浮性均无明显影响;加入Fe3+、Na+均能使镜铁矿和霓石矿物表面电位发生右移,表面电位升高减弱了十二胺在矿物表面的静电吸附;Fe3+主要以亲水性Fe(OH)3沉淀形式吸附在矿物表面,使矿物亲水性增大,从而对矿物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含金硫化矿选择性浮选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使用了作者为综合评价不同来源的天然含金硫化矿的浮选性质、电物理特性及结晶化学特征而专门制定的一个先进方法。使用X射线相分析和光谱分析、电位法、紫外和红外光谱法、计算机图象分析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等方法进行了矿物的元素成分、悬浮液中液相的离子-分子组成、硫化物的表面性质及不同浮选药剂吸附形式的鉴定。阐明了复杂矿石加工中矿物表面上形成疏水巯基捕收剂层对类质同象杂质的作用。根据天然含金硫化矿晶体的非化学计量特征,测定了表征不同来源的黄铁矿中的Fe:S比例可变性的一些参数。使用对试验数据格式化和线性近似的先进方法来确定许多矿床的黄铁矿中杂质含量、电物理特性、非化学计量和可浮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硫化矿物中存在的杂质形式对浮选临界pH值的影响及其向更碱性方向移动的趋势。对成分可变的含金硫化矿的加工特性所预测的评价准则给出了一个理论证明。研制了新的浮选药剂和先进的药剂制度,从而有助于对比不同含金硫化矿的加工特性,从而改进其分选选择性。分析了使用短链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及芳基三硫代碳酸盐与氧烷基硫化物的混合物时获得的含贵金属的Fe和As硫化物选择性浮选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对菱锌矿和石英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菱锌矿和石英纯矿物的浮选试验、动电位的测试、金属离子溶液化学计算结果表明,Fe3+、Fe2+对菱锌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无金属离子存在时石英基本不浮,Fe3+、Fe2+在碱性条件下能活化石英的浮选;在碱性条件下,Fe3+或Fe2+呈羟基络合物和氢氧化物吸附在石英表面,使石英表面吸附活性质点增加,是Fe3+或Fe2+活化石英浮选的主要原因;Fe3+或Fe2+生成的氢氧化物沉淀覆盖在菱锌矿表面,阻碍了捕收剂在菱锌矿表面的吸附,是Fe3+或Fe2+抑制菱锌矿浮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献中报导的独居石和磷钇矿的零电点差别很大。本研究的化学模型表明,独居石的休学组成变化对矿物表面特性影响很大。试验结果证明,矿物表面化学组成稍稍变化会便表面电荷符号改变。这可解释来自不同矿山稀土矿物样品零电点在广泛的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测定、红外光谱测定和XPS测定,考察石灰环境中络合剂对黄铜矿和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研究络合剂在石灰环境中与黄铁矿间的抑制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丁基黄药浓度下,可以使用硫代硫酸钠与石灰配合使用从而达到铜硫有效分离的目的。动电位测定结果表明,石灰调浆时黄铁矿表面动电位大幅度正移,硫代硫酸钠的加入又使动电位明显负移,说明在石灰环境中添加硫代硫酸钠时,硫代硫酸钠在黄铁矿表面发生了吸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黄铁矿单独与硫代硫酸钠作用时,SO42-和S2O32-的特征吸收峰出现,表明硫代硫酸钠在黄铁矿表面产生了吸附。然而在石灰环境中,只出现SO42-的特征吸收峰,硫代硫酸钠的作用不明显。XPS检测结果表明,黄铁矿经过硫代硫酸钠处理后,表面Fe、S、O的化学环境发生了改变;黄铁矿经过石灰处理后,表面Fe、S的化学环境发生了改变;黄铁矿经过石灰+硫代硫酸钠处理后,Fe、O、S的化学环境发生了改变。通过上述试验及检测分析可知,硫代硫酸钠在石灰环境中与黄铁矿表面发生了吸附及反应,可能是S2O32-与Fe3+或Fe2+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络合物。  相似文献   

12.
连氮化合物在多金属硫化矿精矿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选择浮选药剂是矿物浮选分离主要手段之一。矿物浮选试验、电化学测试、IR-FT以及电子光说分析和其它方法的研究结果证实,在用氰化物作铅铜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过程中的抑制剂时,具有连氮基因的染料可用作有效辅助抑制剂。连氮化合物的抑制效果可以通过它们与硫化铜矿物表面选择性作用来调节。莱胺黑并不吸附在方铅矿表面上,因此也没有改变方铅矿的表面性质。连氮化合物对硫化铜矿物的抑制机理是,连氮化合物通过配位机理化学吸附在硫化铜矿物表面上,形成难溶的亲水化合物。在苯胺黑存在时,氰化物浸出铜阳离子的速度减慢,矿浆中铜-氰化物比例优化,氰化物用量减少。半工业试验验证了实验室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苯胺黑可有效地用于铅铜混合精矿分离中。在铜精矿和铅精矿中同名金属的回收率分别提高1.5%,铜清矿铜品位提高0.5%-0.7%,剧毒的氰化物用量降低50%-70%,并且浓度机溢流中溶解的金属损失减少了,改善了选矿厂周围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矿物晶体结构与表面特性和可浮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矿物晶体结构与矿物表面特性和可浮性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了矿物晶体结构与表面特性、晶体结构与可浮性、晶格缺陷与可浮性及晶体结构与矿物解理、断裂关系的研究成果,最后对该工作的更深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黄锑矿体相、(001)表面以及水分子在其表面吸附的结构性质,利用 XPS 和表面电位分析了黄锑矿单矿物表面特性,讨论了黄锑矿晶体结构、表面性质与可浮性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单矿物浮选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黄锑矿中氧原子的活性较强,锑原子的活性较弱,水分子容易在黄锑矿的表面吸附,导致常规阴离子捕收剂难以吸附于黄锑矿的表面,而需要通过金属阳离子活化。黄锑矿在 pH>2.4 的范围内带负电,阳离子捕收剂通过静电作用,容易在黄锑矿的表面吸附。单矿物浮选试验中,铜离子活化后的黄锑矿可以很好地被油酸钠捕收,十二胺离子也可以很好地浮选表面荷负电的黄锑矿。矿物表面基因特性与矿物可浮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磁铁矿(瑞典基鲁纳)和铬铁矿(希腊斯科姆特萨)的磨矿试验结果。矿石在试验室用HSM/250Herzog环式磨机磨矿,磨矿前后用X光衍射测量矿物特性结构空间变化的应力状态。磁铁矿和铬铁矿晶体分析采用测量最强的衍射峰(311)宽度的方法,铬铁矿的结构分析用Mikheev模型。磁铁矿和铬铁矿超细磨试验证明这种磨矿方式能诱导表面-应力状态的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晶胞的塑性变化及其后矿物结构的氧化作  相似文献   

16.
张治元  王博 《金属矿山》1995,(4):38-41,55
本文对萤石、方解石为例,介绍了萤石,方解石单矿物在自然pH值下单独体系中的浮选结果,并通过萤石-方解石共存体系中浮选试验和热力学计算与分析,提出了矿物表面的相互转化是导致盐类矿物共存体系浮选分离复杂化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揭示了复杂盐类矿物共存体系的浮选规律。  相似文献   

17.
利用矿物材料的溶出特性增加水中的矿物元素含量,是解决纯净水中矿物元素缺失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中,考查电气石在纯水浸泡条件下的矿物元素溶出性能,并对浸出前后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有利于电气石中矿物元素的溶出,且电气石具备对溶液的碱性调节能力。增大固液质量比、延长浸泡时间及升高浸泡温度均有利于提高浸泡液中不同矿物元素的浓度。30 d溶出持久性实验证明,电气石中Mg、Al、Ca、Fe和Sr具备持续溶出能力。对浸泡前后电气石表面形貌及元素含量进行考查后发现,浸泡后电气石表面生成了颗粒状晶体,但元素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矿物表面动电位检测、单矿物浮选试验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锂辉石、钾长石 2 种矿物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揭示其矿物基因特性与可浮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锂辉石晶体结构中 Li-O 键和 Al-O 键相对容易断裂,Li+、Al3+金属离子最易从矿物表面解离出来,矿物表面具有相对较高的零电点;而钾长石晶体结构中的 K-O 键和 Si-O 键容易断裂,解离后的矿物表面容易与水中羟基发生吸附作用,使得矿物表面电负性较强,矿物零电点相对较低;锂辉石在阴离子捕收剂体系下的可浮性高于同体系下钾长石的可浮性,而在阳离子捕收剂体系下,锂辉石的可浮性低于同体系下钾长石的可浮性,矿物基因特性与及可浮性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验证了基因矿物加工工程研究对矿物加工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陶德宁 《铀矿冶》2001,20(1):62
《Hydrometallurgy》2000年57卷上发表BalàzP.等人文章,介绍经机械活化预处理镍黄铁矿精矿的浸出和溶解特性。机械活化即为在一滚动球磨机中,镍黄铁矿精矿在水介质中的细磨。在细磨过程中,精矿中各组分,诸如镍黄铁矿((Fe,Ni)9S8)、黄铜矿(CuFeS2)和黄铁矿(FeS2)的比表面积增加,同时这些矿物的结晶化程度降低。伴随着这些变化,也发生各个矿物的机械-化学表面的氧化作用,并生成可溶于水的Ni、Cu和Co的化合物。浸出试验结果表明,Ni、Cu和Co从镍黄铁矿精矿中的浸出率与温度关系密切,其顺序为Ni相似文献   

20.
黄铜矿作为铜最主要的赋存矿物,主要通过浮选与其他脉石矿物进行分离。但是,黄铜矿破碎过程 会暴露出不同晶面,由于每个晶面性质存在差异,导致黄铜矿浮选过程中不同晶面与药剂的作用机理不同,造成不 同的浮选效果。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甲基黄药和丁基黄药在黄铜矿(001)-M 面和(112)-M 面的吸附机理。 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001)-M 面,(112)-M 面更稳定。2 种黄药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黄铜矿(112)-M 面,而 甲基黄药通过 C—S 单键中的 S 原子与黄铜矿表面 Cu 原子成键,丁基黄药通过 2 个 S 原子分别与(001)-M 面上的 Cu 和 Fe 原子成键。因此,2 种黄药在黄铜矿(001)-M 和(112)-M 的吸附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