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姬塬油田吴420区为例,根据垂厚、渗透率、孔隙度、突进系数等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合理制定各参数权重,对河流相储层进行流动单元划分,精细揭示河流相储层平面非均质特征以及流动单元与单井产量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55,自引:9,他引:46  
李阳 《石油学报》2003,24(3):52-55
依据胜利油区河流和三角洲储层的岩性、物性、微观特征、渗流参数和动态信息,分别将该油区两种储层流动单元分为4类,建立了河流和三角洲流动单元模式.其中,流动单元E的储层物性最好,流动单元G、M为最佳储层和产层,流动单元P的物性最差.在特高含水期,流动单元G、M内剩余油相对富集,宏观剩余油多富集在流动单元接合部位、隔夹层处;对于河流相储层剩余油多在韵律层上部富集;对于三角洲相储层多在韵律层下部富集.微观剩余油形式多样,有孤滴、薄膜、网状、斑状和连片状等5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井间流动单元预测与剩余油气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储层的岩性特征、沉积微相、渗流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和储层非均质特征,结合储层的实际情况,选用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最大孔喉半径、流动层指数等5个参数,综合应用岩性-物性划分法以及流动层指数划分法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定量划分,建立了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的E、G、M、P等4类流动单元模式。根据研究区内平面、垂向和井间流动单元分布,发现孤岛油田中一区上第三系中新统馆陶组5段剩余油气在馆陶组5段3层的东北部和中部相对富集。综合考虑井间流动单元排列方式和注、采井射开位置,建立了井间流动单元分布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剩余油气的空间分布,为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气挖潜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埕岛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集岩流动单元划分研究,建立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剖面组合模式,揭示了不同流动单元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油藏油水井部署及注采井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1区三叠系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单元研究是深化和发展油藏表征的关键,对揭示剩余油分布规律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建立河流相及三角洲相流动单元类型划分标准以及判别式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1区三叠系油藏的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研究了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流动单元与储层构型及剩余油的关系.结果表明,塔河油田1区三叠系储层流动单元可划分为E(极好)、G(好)、M(中等)和P(较差)4种类型,其中E型和G型流动单元分布面积较大,M型和P型流动单元分布面积较小,同时流动单元的层间差异和井间差异明显.E型流动单元与横向砂坝分布范围一致,G型流动单元与河道沉积及纵向砂坝分布相对应,表明储层构型与流动单元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E型和G型流动单元剩余油较富集,是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向,M型流动单元是剩余油挖潜的次要方向,P型流动单元剩余油地质储量有限,挖潜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6.
砂质辫状河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河流相储层常具有较难描述的几何结构,这往往可归结为砂体伴随着复杂的沉积环境:在开采过程中,主要流动路径是通过砂岩进行的,在特定的井位构形下,砂岩的连通性和非均质性对于油气采收率至关重要。以FJC油田砂质辫状河Y9储层为实例,采用确定性内插与随机模拟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揭示了河流相叠置砂岩分布连通性和传导性的一般特征由于具有多个沉积微相分布的储层属性参数有较大差别,通过沉积微相的条件约束模拟,合理体现了微相内地质特征的相似性,使地质模型更符合实际。利用流动单元识别原理和方法,划分出表征不同存储性和渗流性的流动单元,从宏观角度阐明砂体内部剩余油的分布,反映出流动单元与剩余油的内在联系。应用表明,三维建模在揭示砂体空间非均质性方面具有优势,对其它油田同类储层精细描述和潜力分析研究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蟠龙油田王庄区含水率高、产量递减快、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的开发现状,通过对表征储层的5项属性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的能力及参数间相关性分析.选取泥质体积分数、孔隙度、流动分层指标3项参数作为长2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参数。这些参数客观反映了研究区长2储层低孔、低渗、储层物性差及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征,应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长2储层划分为A、B、C、D等4类流动单元。分析了4类流动单元的岩性、物性、沉积微相及展布特征,不同流动单元具有不同的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因此油田开发中应采取不同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8.
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流动单元的定量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为例,在沉积微相、储层综合定量分析评价基础上,选取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流动带指数、储层厚度与孔隙度乘积6个参数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将长6油藏精细划分为15个小层,将所有砂体划分为E,G,M和P 4类流动单元。结果表明,盘古梁长61底部和盘古梁长62顶部是研究区盘古梁长6油层组的主力油层,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岩性、物性、沉积微相和产能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此次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取值,综合评价函数与评价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低渗、低孔、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征,符合该类储层流动单元评价划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指导安塞油田化子坪井区长2油藏的开发生产,针对该区的储层特征,采用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日产原油量三项参数作为长2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把长2储层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对四类流动单元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沉积微相特征以及生产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流动单元渗透能力和储存能力较强,日产油量也较高。该研究方法对相似地区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流相储层层内流动单元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确定利用渗透率差异划分层内流动单元划分的界限,根据流动单元的定义,设计了层内正韵律非均质模型,利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通过理论模型的模拟,研究了河流相储层层内非均质正韵律储层不同渗透率级差下垂向各部分的水淹特征、水淹规律和采出程度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储层层内渗透率的相对大小决定了注入水驱油自然形成的通道.不同厚度储层划分层内流动单元的界限明显不同,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通过理论模型验证,提出了层内流动单元划分的渗流差异指标,为层内流动单元的划分提供主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某研究区储层特性较为复杂,为了依据测井数据准确求取储层参数,提出基于小波变换(WT)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选取21口关键井的岩心物性资料、测井资料,依据流动层带指数划分方法将取心井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成Ⅰ、Ⅱ、Ⅲ类,建立流动单元的识别规则和划分标准。将WT与LSSVM相结合对取心井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学习训练,使用WT对各测井曲线分别分解为高频和低频成分,利用C5.0决策树对不同频率成分的训练样本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到学习所用的训练样本集,利用LSSVM训练训练样本建立流动单元预测识别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取心或非取心段储层流动单元进行预测。实验表明,基于WT与LSSVM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为储层精细评价提供一种较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沉积微相、储层综合定量分析基础上,选取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带指数4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董志区长8油层组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将研究区目的层划分为E、G、M、P 4类流动单元.通过研究发现,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岩性、物性、沉积微相和产能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同时提出了提高各类流动单元单井产能的有效措施.对该类油田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数学手段在解决地层流动单元划分方面的不足,采用了分层次的流动单元研究思路,对塔中油田塔中11油藏志留系潮坪相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研究。在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首先开展渗流屏障研究并确定出储层内连通体的分布。然后综合采用基于孔渗的宏观参数FZI和微观参数R35建立流动单元的聚类样本和判别函数,分别划分出取心井和非取心井的流动单元类型。最后根据单井划分结果,在储层结构模型的约束下,优选随机建模方法对流动单元的分布进行横向预测,建立了流动单元分布的三维模型。实践证明,流动单元分层次的研究方法在潮坪相地层中同样有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单砂体的河流相储层地质建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表征河流相储层内部结构和非均质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砂体的河流相储层地质建模方法。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网格模型确定性地建立地震解释砂体单元结构模型,通过提取单砂体单元地震属性体并进行时深转换,结合地震属性体协模拟技术建立储层参数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单砂体单元的构型和非均质特征。不同网格模型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网格划分方法所建立的地质模型更具有地质意义,能更好地反映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15.
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 ,系统研究了形成流动单元的控制因素 ,提出了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识别、分类及评价方法 ,建立了流动单元模型。引用活度函数及层内差异等 6种数学方法在单井中识别流动单元 ,应用地震属性分析等 5种方法在剖面上识别流动单元。提出了流动单元定量分类评价方法 ,把孤东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集层划分为 3种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 ,它们各自具有相应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得到确定流动单元类型的判别函数 ,建立起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判别标准。把流动单元与剩余油的研究紧密结合 ,研究剩余油在不同流动单元以及同一流动单元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 ,揭示了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内在联系。预测了孤东油田馆上段储集层参数空间变化及剩余油的分布 ,指出不同流动单元的开采潜力 ,有效地指导了油田开发。参 5(窦之林摘 )  相似文献   

16.
对王集油田沉积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储层物性特征,利用利用流动带指标、渗透率和孔隙度3个参数,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确定流动单元类型,以距离9为阈值可以把研究区储层分为5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展布受砂体展布和沉积微相分布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内部以发育渗透性好的流动单元A、B、C为主,河道边缘、席状砂和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7.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是进行已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重要方法。由于我国东部某油田某区块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因素的综合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井间和层间矛盾突出,综合含水差异较大,流动层带复杂等问题,在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中应从多方面考虑。通过主因子分析从能够反映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因素、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和储层物性等18个参数中优选出符合研究区实际的地层流动带指数、砂地比、渗透率、孔隙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均值系数和隔夹层分布密度等7个参数,作为流动单元划分依据,建立判识函数。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为3类,并指出Ⅱ类流动单元分布区具有较好的剩余油开发潜力,划分的结果与沉积微相展布及实际开发状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油气地球物理》2013,(4):57-60
河流相储层由于非均质性严重,常规开采仍存在较大比例的剩余油。本文研究了河流相储层中剩余油的6种主要类型:水洗区分散相剩余油、河道砂上部低渗透弱水洗剩余油层、溢岸或边缘相薄层低渗剩余油、工程污染所致剩余油层、井间微圈闭剩余油和已开发断块外延断棱区剩余油。总结了剩余油分布的层内、层间和平面富集的规律性。重点论述了剩余油研究方法之开发地质方法,分别阐述了储层相控建模、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神经网络和微构造5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对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组为例,选取了渗透率、孔隙度、储层质量指数、标准化孔隙度指数及流动带指数作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将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A、B、C3类,划分结果与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物性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尕斯库勒E3^1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常规静态储层地质模型已不能满足开发需要,流动单元从渗流特征上对储层进行刻划可有效指导后期开发调整。研究表明该区渗透率、渗透率与孔隙度的比值两个参数与吸水强度相关性较好。可依此描述本区流动单元渗流差异。尕斯库勒E3^1油藏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可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平面分布受沉积环境控制,纵向分布规律受沉积环境与沉积韵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