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振美 《激光杂志》2022,43(5):171-175
受到分布异构网络信道窃听用户的影响,现有微小故障识别方法得到的故障指标过少,导致实际识别出的微小故障数量过少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激光光斑定位的分布异构网络微小故障识别方法。以城市密集环境的微基站位置分布作为异构网络的分布形式,以计数异构网络点作为网络故障指标,联合独立散射参数,控制窃听用户的影响,采用激光光斑定位微小故障位置,设定故障定位过程为一个网络场景,采用时序特征不断匹配监测程序的参数,最终实现微小故障识别方法的构建。采用已知参数的实验元件,组装激光光斑装置,设定装置参数后,分别使用文献16中的故障识别方法、文献8中的故障识别方法、传统故障识别方法以及文中设计的故障识别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故障识别方法识别微小故障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电荷守恒原理,给出了一种开关电容网络(SCN)的故障子网络诊断算法.它能识别出故障子网络或者确定出包含故障子网络的子网络集合,适用于大规模的多相SCN.  相似文献   

3.
针对GMPLS控制平面的生存性提出了一种故障恢复机制,以实现多层网络生存性机制之间的迅速协调,通过对方案的分析能减少故障恢复时间的总和,优化网络效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了一种AON(全光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理论的单链路故障定位机制.利用网络编码在信息处理和融合上的优势,可使从单个信源发出的信息经过不同的探测通路后得到不同的处理.若经过每条链路的探测通路的集合互不相同,则可以根据目的节点接收到的探测信息定位故障链路.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在保证定位准确性的同时有效地降低故障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有线网络规模不断的扩大,网络中带电故障时有发生,网络中一旦带电,轻则烧坏线路设备,重则危及人身安全。因而分析带电故障及找出预防办法是当今网络维护中不可轻视的一项工作。1钢绞线有感应电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虚拟化环境中虚拟网络的生存性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多节点故障的生存性虚拟网络映射方法。该方法预先在物理网络中按比例留出备份资源并根据拓扑属性构造节点的候选集合,在发生节点故障后从故障节点的候选集合中选取重映射目标并动态分配预留的备用资源来恢复受到影响的虚拟网络,提高长期运营利润。仿真实验在多节点故障模型下从适用性、稳定性及性能方面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物联网GRE用户隧道故障从用户申告到定位故障,通常需要半小时到1小时,通过研发GRE用户隧道故障快速定位工具,并接入一键查询系统,将隧道故障判断时间从半小时以上减少到分钟,一线工程师能直接和直观的判断故障所在,增强对一线工程师故障处理能力,大幅提升用户故障的响应时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短信自动派障系统的操作流程以及软硬件结构.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提高基站在网运营率;缩短故障基站的故障时间.  相似文献   

9.
作为SDH网络运维人员,经常会遇到网络运行的突发故障,排查定位故障的过程是对维护人员知识、经验、逻辑分析等综合能力的挑战,我们曾遇到如下两起较为棘手的典型故障: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电子技术》2019,(11):72-76
为解决由负载分配不均造成的断网故障问题,设计新型失稳网络的非均衡断网故障排除系统。在非均衡网络负载框架中,重新分配失稳网络故障探查模块、排除编译器两个单元结构所占比重,实现新型故障排除系统的硬件运行环境搭建。在故障排除服务器的支持下,规范断网故障数据表、非均衡失稳网络锁协议的联结形式,实现新型故障排除系统的软件运行环境搭建,结合软、硬件运行结构,完成失稳网络非均衡断网故障排除系统设计。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故障排除系统相比,在非均衡网络失衡状态比为0.33和0.47的条件下,应用新型失稳网络非均衡断网故障排除系统,能使负载分配均衡率达到90%,有效解决由负载分配不均带来的断网故障现象。  相似文献   

11.
种刚 《电信技术》2013,(11):45-48
1 引言 随着通信领域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规模也越来越大.通信网络分布地域广泛,设备数量巨大,类型繁多,网络设备在不间断运行中发生故障不可避免.为了降低设备故障对通信网络运行的影响,运营商在网络运行维护中,一方面尽可能采购运行稳定的设备,同时采用一定的保护机制,使得单个设备的故障不影响全网运行;另一方面,对于重要的设备或部件,采购一定数量的备品备件,当故障发生时,用备件替换故障备件,恢复设备运行.  相似文献   

12.
覃斌 《电信快报》2002,(10):27-28,39
电信运营商如何有效地管理已建成的电信网络,一直是电信网络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日益增长且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客户要求电信网络有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更快的响应速度。现有电信网络是多厂商、多专业设备的集成,不同厂商有各自的设备和网元管理系统,当网络告警时,维护人员很难从众多设备中准确定位故障,很难查明故障可能会影响哪些客户,这将延误故障处理,给客户造成损失。如果网络有大量网元管理系统,就会提高网络维护人员的要求并增加开销,造成浪费。为了能及时排除故障,应在发现故障后,迅速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尽快修复故障,并对整个…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由于线路光缆故障,MSTP网络传输设备通道保护倒换失败,造成大面积业务中断的典型案例,详细阐述了故障处理过程,深入分析了故障产生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提出了后期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在反应节点发生故障后,对内部网络连通性造成影响的情况下,重新恢复网络通信的策略。首先用基于连通决定集的方法对故障节点进行检测,判断故障是否对网络连通性造成影响,根据结果决定是否启动故障恢复过程,在恢复过程中,根据规则的优先级,对故障节点的邻居节点进行选择,从而选择适合替换故障节点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15.
针对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 G)网络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传统产品基于泊松分布的可靠性试验置信度分析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业务故障分布统计的置信度分析方法,在5G网络业务的可靠性试验前期设计进行预试验,并根据预试验数据特点使用两种业务故障分布拟合方法对业务故障数据进行统计拟合,得到5G网络业务的故障分布规...  相似文献   

16.
南京东南大学多次出现T64高端路由器在主备倒换后三层VPN流量不通的工程故障,表现在标签和路由在OAM下查看皆正常,但是vpn流量不通。由于各方面原因,无法在院方进行详细的故障定位,因此出现该故障时,只能通过重启设备来复位。因为缺乏足够的故障信息,后方的技术人员已无法定位出故障所在,技术部曾经出现过一次该故障,可惜原公司技术人员当时未能及时定位出来,导致该故障一直延而未决,带来极大的隐患。近期,成贤学院校园网又出现该故障,技术人员又未能定位出故障原因,频频出现故障使得技术部门决心整合力量攻克这个难关。经过前后一个星期的不懈努力,技术部终于复现出故障,揭开了该重大工程的定位序幕,为原公司的技术部进行故障定位和排查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故障环境和依据,开发部对故障现象及故障环境中相关信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技术部设计实验规律复现该故障,并对修改作做了比较严密的验证,本文对该故障的攻关过程做了一些整理,结合技术部的故障定位,对故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SDN技术采用数据转发和控制信令分离的技术,提升了网络建设和管理的效率。但是,由于SDN技术具有可编程特性,导致SDN网络设备更容易遭受网络攻击。为解决网络攻击导致故障决策机制的安全性低、决策效率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网络特征的安全高效通信网故障决策机制。首先,根据网络环境特点,构建了故障管理平台架构。其次,基于故障管理平台架构,以保障故障决策机制的安全性和高效率为目标,设计了通信网故障决策机制。该机制包括创建安全的数据通信通道、监测告警数据、监测异常数据、启动故障定位和故障预测机制、启动故障恢复机制5个步骤。最后,在性能分析环节,从故障管理决策机制的安全和效率两个维度,验证了文章提出的故障决策机制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开关电容网络的故障字典诊断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一种开关电容网络(SCN)的故障字典诊断算法。该算法建立在电荷守恒原理基础上,它将SCN内各单故障,包括软故障和硬故障,划分到若干个故障集里。与传统的模拟电路的故障字典法不同,本算法可诊断软故障,计算量小,而且很容易推广到多时相SCN。  相似文献   

19.
现在,科技发展迅速,导致数据通信网络出现问题的原因,也越来越多,导致问题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是电路出现故障这两种.而且,用来维修故障的方法也许多,其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万用表与数据通信网络测试以进行故障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层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计算机网络已经"进班入排",伴随而来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网络阻塞或故障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官兵使用网络的效能。按照导致网络故障的因素所处网络层次来划分,大致可分为有软故障和硬故障。软故障通常发生在网络层以上,一般是由于用户IP配置错误或由木马、病毒、恶意攻击等原因导致;硬故障通常发生在链路层和物理层,一般由网卡、网线和网络链接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本文总结和梳理了日常网络维护过程中发现的两例硬故障,分析造成网络连通性故障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