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近几年经济高速发展要求铁路进一步提速,而铁路信息化正是铁路提速的基础之一。GSM-R系统的建设将对铁路通信形成革命性的变革,对于中国铁路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2005年开始,中国部分干线铁路将进行GSM-R建设,为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优化必不可少。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概述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是在GSM蜂窝系统上增加了铁路调度通信功能和适合高速环境下使用要素的系统,能够满足国际铁路联盟提出的铁路专用调度通信的要求,可以实现跨越国界的高速列车和一般列车之间的通信。GSM-R是专门…  相似文献   

2.
GSM-R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研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铁路移动通信在铁路运行及铁路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讨论了GSM-R系统特点及在铁路系统中的适应性,介绍了我国青藏铁路移动通信系统试验段建设运转及测试情况,说明GSM-R是我国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是铁路通信系统数字化、智能化的标志,铁路通信系统中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使得光纤技术与铁路通信进行结合,可以进一步减少铁路通信系统的故障,提升通信系统质量。文章主要针对铁路通信系统中移动通信技术的有效应用进行研究,为完善铁路通信系统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万里铁路话通信(下)王令朝初召益彰的铁路无结移动通信铁路的人、车流动性大,其中列车就是一个庞大的移动体。因此,单靠固定的地面通信系统是难以满足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通信联络的需要,建立和发展铁路无线移动通信是铁路通信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铁路无线...  相似文献   

5.
目前,基于我国铁路列车在运行速度上的不断提升,铁路运输对于通信系统的标准要求也不断规范、严苛。针对我国铁路运输的这种发展与进步,原有的铁路通信系统显然已经无法适应高速铁路发展的基本需求,如此条件下,现代化的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系统应运而生。因而,本文将主要围绕GSM-R系统在我国铁路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几点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基于我国铁路列车在运行速度上的不断提升,铁路运输对于通信系统的标准要求也不断规范、严苛。针对我国铁路运输的这种发展与进步,原有的铁路通信系统显然已经无法适应高速铁路发展的基本需求,如此条件下,现代化的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系统应运而生。因而,本文将主要围绕GSM—R系统在我国铁路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几点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驱动着各行各业的产业变革。铁路现有移动通信系统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其承载能力越来越难以满足高速增长的现代铁路网建设步伐和智能化发展需求。基于智能铁路应用对移动通信带宽、时延、覆盖等需求和新一代移动通信面临的挑战,开展新一代通信频谱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及多功能综合射频技术等新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以“车-地、车-车、车-人”信息无缝协同交互为目标的“空天车地一体化”网络,研究并展望通信-导航一体化、通信-计算-存储一体化在智能铁路中的场景应用,提升铁路移动通信服务能力和效率,赋能我国铁路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技术相对于4G技术来说,在网络速度、网络延时和网络容量上进行了不断的提升。随着我国智能化的设备不断发展,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技术所面向了全社会的网络。由此可以预见,在未来人们的数据传输将变得更加高速率和高性能。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结合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具体建设和关键技术,分析当前我国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能耗问题,同时对于5G绿色通信技术的关键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国家的地域间的经济交流、人员运输都离不开铁路,它在交通运输整个系统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她不仅仅有效保证了我国人员的运输,更是承担了国家经济运输的重任,有效的保障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保证其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铁路的应急通信来说则是保障铁路无阻畅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信中断是铁路行业中最主要的克星,就会就像失明的野马,安全难以保障,失去控制,进而使得国家的交通运输得到重创。本篇文章结合我国的铁路应急通信的建设,根据铁路通信行业中的应急通信的发展现状,通过对铁路应急通信的整体分析把握,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铁路应急通信体系,提出相应的策略,让铁路通信的调控变得更加灵活,为今后的铁路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给铁路通信带来严峻的挑战,在今年的高铁热中业界专家已提出,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行时各个单元相互信息交流量,打造完善的铁路专网,同时适时引入公众移动通信系统,进一步增加高速铁路上的通信质量和可靠性。对于高铁时代铁路专网的覆盖、优化等新问题,设备专家作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铁路通信系统运行效率,分析5G无线通信在系统中的应用。首先介绍5G无线通信,分析铁路通信系统中常见的5G无线通信技术,最后立足于改善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功能、提高车—车通信机制运行效率、建立健全铁路智能通信网三个方面,提出5G无线通信的应用建议,旨在完善铁路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2.
铁路专用通信系统对组织铁路运输、指挥列车运行以及确保铁路各部门保持联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在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国内铁路建设的日益加快,尤其是重载铁路运输的发展,对铁路配套通信系统的建设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日前,在朔黄铁路LTE宽带移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中,Emerson所属业务品牌、实现关键基础设施可用性、容量和效率最大化的全球领导者艾默生网络能源,凭借在交通领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良好的市场口碑,以及在铁路行业市场广泛的应用案例成功中标,为该项建设提供了一大批PS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越区切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有的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需要开展下一代高速铁路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越区切换是高速铁路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对保障列车的行车安全和通信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高速铁路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未来越区切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铁路通信系统的应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现行铁路通信系统建设现状看,其极大程度上得益于光纤通信技术的引入,对完善与发展铁路通信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相关概述、铁路通信系统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以及铁路通信系统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趋势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用于铁路及地铁系统的专用业务移动通信也得到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从国外引进的集群无线通信系统正在逐步替代原有单信道有线/无线转接系统。近年来,一种先进的集群通信技术(TE-TRA)又将替代模拟集群通信技术,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崭露头角,备受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刘建宇 《移动通信》2005,29(3):36-38
目前数字集群技术在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文章通过对宁启铁路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系统测试以及二次开发情况的介绍,说明了TETRA技术对于专用无线调度通信的适用性,可供数字集群网络的建设做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提供更大的通信容量和覆盖范围,满足用户对业务多种多样的需求.定位技术、报警功能、导航功能、监控功能等也逐渐进入移动通信的日常运用中.但对于小型船艇的海上用户,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和技术仍急需发展和改进.介绍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增强海上定位功能,为海上搜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船舶用户手机自动识别系统,改进海上船舶识别能力;建立手机导航功能,建设移动通信电子海图系统等,不断增强手机有关功能,发展移动通信的业务,为小型船舶航海提供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8.
1概述GSM-R(GSM for railway)为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基于目前世界最成熟、最通用的公众无线通信系统GSM(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平台上的、专门为满足铁路应用而开发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可满足铁路通信列车调度、列车控制、高速行驶等业务的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铁路交通中,随着火车通车范围的不断扩大,在不同环境下铁路通信系统的信息通信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这阻碍了列车信息的传输。对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并以新型移动通信技术为案例,对铁路通信系统的信息防干扰技术进行了阐述,希望能推动我国铁路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我国高速铁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铁路5G专用移动通信(5G-R)系统将成为铁路智能联接的首选。2.1 GHz频段有望承载5G-R系统,支持铁路产业不断涌现的新业务。高速铁路枢纽场景是列车行车指挥和客货调度的中枢,具有业务量大、业务类型复杂等特点,对铁路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厦门北站铁路枢纽为研究场景,基于电子地图建立三维场景模型,采用射线跟踪方法,仿真并分析场景的信道与传播特性,并提出了通信系统设计的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铁路枢纽场景5G-R系统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提高铁路枢纽场景无线覆盖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