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国初期,岭南建筑实践的领军人物夏昌世教授在岭南现代建筑创作中建造了许多使人耳目一新的"夏氏遮阳"建筑.本文以建筑技术角度,定量的分析和评价"夏氏遮阳"的遮阳效果.水平遮阳板和垂直遮阳板相结合的"夏氏遮阳"的遮阳效果好,遮阳系数为0.24~0.29,并且能够满足夏季和冬季对太阳辐射量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岭南建筑实践的领军人物夏昌世教授在岭南现代建筑创作中建造了许多使人耳目一新的"夏氏遮阳"建筑。本文以建筑技术角度,定量的分析和评价"夏氏遮阳"的遮阳效果。水平遮阳板和垂直遮阳板相结合的"夏氏遮阳"的遮阳效果好,遮阳系数为0.24~0.29,并且能够满足夏季和冬季对太阳辐射量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5,(11)
建国初期,华南工学院夏昌世教授在岭南现代建筑创作中建造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夏氏遮阳"。本文通过对"夏氏遮阳"理论及案例的介绍,探讨岭南建筑遮阳的发展现状及行业标准建设,并指出"夏氏遮阳"对岭南建筑遮阳技术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夏昌世的作品对我们探索具有岭南本土特色的现代建筑道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夏昌世作品中的中山医学院生理生化楼的遮阳技术为例,从建筑技术角度定量评价其热工性能。通过分析得知:"夏氏遮阳"在防辐射方面是非常优异的,同时兼顾了室内采光和遮阳板散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室内热舒适性,干热和湿热地区的传统建筑都采取了遮阳、通风、隔热等夏季防热措施来营造适宜的室内空间。然而,基于两地空气相对湿度的差异性,它们在遮阳、通风、隔热等各个防热方面采取的策略却是有所不同的。这些防热方式也可以被当代建筑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总结岭南地区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举例简述岭南地区传统建筑与庭园中的四种灰空间类型如何回应其气候,并从气候适应性的灰空间设计角度出发,从通风设计、遮阳设计、隔热与散热设计三个方面对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实验大楼项目的灰空间进行分析,为岭南地区节约型校园建设设计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太阳辐射强烈,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在房屋营造方面,岭南建筑自古就有防热的需求。传统民居中广泛应用的覆瓦双坡屋面是一个集通风、遮阳、隔热等措施于一体的综合防热围护结构体系,本文对岭南传统民居典型的覆瓦双坡屋面的热工性能进行了分析。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都表明,岭南传统民居的覆瓦双坡屋顶具有良好的隔热能力,在传统民居热环境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萧暾 《上海建材》2009,(4):29-30
1上海选用幕墙玻璃的根据 上海属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热工设计应以满足夏季防热设计要求为主,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环境绿化、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和围护结构隔热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夏昌世远离意识形态的纠葛,始终坚持现代主义与南方地域性征的结合,通过探索和总结遮阳、隔热、通风等气候适应性构造技术及相应形式策略,并通过对地方建筑传统的学习,开启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地域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夏昌世是岭南传统园林研究的开创者,他与莫伯治一道辨识了岭南园林的庭园特征,从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为岭南现代庭园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尝试分析夏昌世建筑实践的历史境域与思想脉络,探讨其"现实主义地域主义"的建筑构想。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我国南北不同气候区传统民居的生态节能技术特点;接着通过实例对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设计经验进行分析,包括布局、通风、隔热、遮阳和防潮防雨等方面;最后探讨现代建筑如何借鉴传统民居气候设计手法的途径,旨在强调现代建筑要活用传统民居气候设计的经验,尤其是必须具备地域特色和生态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11.
庄少庞 《华中建筑》2011,(10):21-27
该文试从“人”的视角探计建筑师思想的形成,通过建筑师的成长经历、专业背景中探析其创作实践的特征和内涵,比较林克明、夏昌世、莫伯治三位岭南建筑师在现代主义引进和地域化实践的思想策略的异同,进一步清晰各自在现代岭南建筑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坐标,试求就个体视角察看现代建筑在岭南的地域化,并对建筑师的培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夏昌世的创作思想及其对岭南现代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代宗师夏昌世先生生平及创作思想的分析.阐述他如何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下,执着坚持现代主义建筑精神,在建筑设计创作及建筑教育上影响及带动了岭南现代建筑发展的风气。夏先生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与岭南地域特色相结合,对岭南现代建筑的发展和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过渡空间是建筑联系内外环境的空间要素,在岭南现代建筑中被创作出大量不同类型的过渡空间,形成通透、开放、融合自然的建筑风格。按照空间界面、尺度等特征差异岭南现代建筑中的过渡空间可分为“灰空间”、内部开放空间、外部延展空间三类。通过对岭南现代建筑过渡空间的空间特征、功能特征、审美文化特征进行解读,归纳岭南建筑过渡空间的“人本”设计核心,并尝试从广州现代城市建设角度,探讨过渡空间对激活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的意义,为当代岭南建筑实践提供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建构特征,技术风格和人文景观出发,分析了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相似文献   

15.
会议围绕岭南现代建筑创作、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建筑教育等与岭南建筑学派相关的重大和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试图探索一条在新时期和新常态下能更好地传承、发展与建设岭南建筑学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建筑学会修龙理事长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祝贺!  相似文献   

16.
关注岭南建筑创作中的"现代性"根源。分别从西方建筑思想的现代性内容、岭南现代建筑教育的发展及岭南现代建筑创作的历程等方面,分析、思考了岭南建筑创作的"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应用分形思想研究岭南建筑学派与其创作,旨在探求一种具时效性、操作性的创作思路。从分形视角对岭南建筑学派及其建筑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其实质与设计策略。岭南建筑整体表现出对地域环境的维度一致性,呈现对气候、自然地理的分形同构。岭南建筑根植于地域,成为一种经过逻辑推导而形成的有理建筑,属于建筑与地域分形相似对称的建构手法;从地域文化入手,通过诠释事件意义,以空间作为语言表达事件,这是文化相似性迭代;各种建筑文化信息通过不同的尺度层级展现于建筑空间之中,衍生出尺度层级的设计手法;岭南建筑与园林空间相互嵌套,由于尺度不同而构成多重镶嵌互含关系,属于是分形镶嵌韵律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时期典型岭南建筑案例的收集整理,对岭南建筑的特征要素进行提炼与梳理,总结岭南建筑的特征精髓,梳理其基因演化过程,挖掘岭南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思想构成以及包含的特性,并预测岭南建筑在当下的发展趋势,为后文提出的控制原则与设计指引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岭南建筑文化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提升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质与魅力。  相似文献   

19.
建筑遮阳与节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雯  张三明 《华中建筑》2004,22(5):86-88
遮阳是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多种遮阳的形式与特点,指出良好的遮阳设计既节能,又能调节室内光线分布,还可以丰富建筑造型。同时指出遮阳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整体考虑,实现遮阳设计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谈健 《南方建筑》2012,(5):21-24
本文通过介绍中国著名建筑师夏昌世在岭南现代建筑设计和教育方面的开拓性探索,展示了这位被誉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最重要的探索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之一的岭南建筑师,在岭南现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的先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