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比分析U型通风与J型通风采空区流场运移规律,建立了U型通风与J型通风采空区二维模型,用Fluent软件对其流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无论U型通风还是J型通风,沿采空区走向瓦斯浓度都逐渐增大,但U型通风采空区深部瓦斯浓度(高于80%)要远高于J型通风采空区深部瓦斯浓度(10%左右);J型通风条件下漏风风流携带瓦斯向采空区深部运移,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较低,仅为0.1%~0.2%,而U型通风部分漏风风流经采空区后又携带瓦斯进入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达到1%~5%;J型通风相比U型通风能较好解决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CFD三维可视化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U"型与"U+I"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瓦斯运移进行了模拟计算,运用UDF接口建立了基于工作面移动坐标下的采空区遗煤瓦斯渗流计算模型与回采巷道内瓦斯弥散运移计算模型,定量对比研究了不同工作面推进速度和工作面配风量条件下2种通风方式下采空区瓦斯涌出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U"型通风方式下回风巷瓦斯浓度大小约为"U+I"型通风方式的2倍,随进风巷风速增大,"U+I"型通风方式和"U"型通风方式下回风巷瓦斯浓度均呈现减幅形式减小,随工作面推进速度增大,"U"型通风方式下回风巷瓦斯浓度呈减幅形式增大,而"U+I"型通风方式下回风巷瓦斯浓度呈现近似线性形式增大,相比于"U"型通风方式,"U+I"型通风方式下上隅角瓦斯浓度可降低25%~50%。  相似文献   

3.
利用Fluent软件,对U型和U+L型通风下的采空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通风方式下的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和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U+L型通风较U型通风采空区内瓦斯浓度整体降低;采空区瓦斯爆炸范围往采空区深部移动,但是瓦斯爆炸区域宽度变小。沿采空区走向方向,两种通风方式下的采空区中部瓦斯浓度上升较快。U+L型通风较U型通风采空区内自燃危险区域往采空区深部移动,并且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宽度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某高瓦斯矿井工作面应用传统的"单U型"通风方式存在诸多瓦斯隐患,采用"双U型"通风方式后能有效地解决部分瓦斯治理问题。本文在该矿东翼北侧首采N2105综放工作面应用"双U型"通风方式的基础上,进行通风方式变更采用"Y型"通风方式,并从工艺和各个地点通风风量对两种通风方式进行对比,旨在为高瓦斯矿井通风方式优化和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范红伟 《现代矿业》2014,(3):105-107,84
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选择标准双方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U+L型、U+I型通风方式下综放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从数值模拟的结果看:U+I型通风方式沿走向、倾向和竖直方向的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与U+L型通风方式基本一致,相比较于U+L型通风方式,U+I型通方式可更有效的降低工作面和上隅角瓦斯浓度,起到了很好的瓦斯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长壁采煤法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壁式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主要有U型、U+L型、Z型、Y型、W型以及H型等几种。通风方式的选择与回采顺序、通风能力和巷道布置有关。通风方式是否合理,成为影响采煤工作面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山西铺龙湾矿井5108综放工作面通风方式为U型通风,推进560 m时遇到落差为4.2 m的逆断层,采煤机割煤速度变慢,工作面采空区落煤自燃发火的几率增加,为保证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安全性,对U型通风系统的漏风量进行了测定,并提出采用Y型通风代替U型通风系统,经数值模拟与现场测定,得出Y型通风条件下工作面漏风量相对较小,通风阻力分配合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成庄矿在采煤工作面"U+L"通风方式的基础上摸索建立了"U套u"型通风方式,本文通过对"U套u"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通风瓦斯治理的措施的分析,总结"U套u"型采煤工作面通风瓦斯治理经验和不足,结合近期国家及省厅关于通风方式新的要求,提出综采工作面"U"型布置等一些研究方向,为摸索实现"高瓦斯矿井低瓦斯回采"高产高效和矿井本质安全生产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采场瓦斯运移规律模拟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渗流连续性方程、动力弥散方程,建立了U型通风工作面的瓦斯质量分数数学模型,并对瓦斯质量分数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发现采用U型通风系统,瓦斯最易积聚在工作面上隅角附近、采煤机附近和支架后部区域.在U型通风条件下,可通过均压通风或上下隅角吊挂风帘堵漏等措施解决上隅角和回风巷的瓦斯超限;当在煤层瓦斯含量较高且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较低时,可采用U+L型、Y型通风系统,自然发火危险性较高时,采用U+I型通风系统并适当进行尾巷负压调节;对于高瓦斯工作面来说,应采用综合的瓦斯抽采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彦鑫 《煤》2019,(4):56-57
某矿属于高瓦斯矿井,为了对采区内首采工作面的上隅角瓦斯进行治理,对其采用的"U"型和"U+L"型通风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两种通风情况下工作面和上隅角瓦斯变化情况,最终确定了该工作面采用"U+L"型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