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Planning》2017,(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训练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实践教学及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及现代工程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7)
分析了"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措施。根据卓越班学生基础扎实、素质好的特点,和现有的我校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国际化教学资源,从"国际化"和"行业化"两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实践证明了教学改革的有效性。这一改革方法也可以在同类课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1)
要培养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新理念,应该根据现代国际化工程人才的迫切需要,包括面向工业界、面向市场、面向国际、面向大工程的内容,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
"卓越计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高度参与教学。根据"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结合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建设工程专业的多年办学基础,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等内容进行探索,构建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为高校类似专业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分析了土木工程学科卓越计划课程国际化趋势,并对国内土木工程学科卓越计划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土木工程学科国际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对武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首届卓越班国际化课程结构与讲授形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参与实施国际化课程建设的高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7)
在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中,电气信息类课程模块教学严重偏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和要求。该研究以武汉大学电气工程本科教学为例,探索通过"整合重组,立足理论,瞄准工程,通盘优化"的改革措施构建专业化、多维化、一体化的新型电气信息类课程体系,打造整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全新课程体系,以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这两方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工科院校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学校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学习态度不佳,是很多高校土木工程本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使得很多土木工程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本文结合湖北文理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指导进行的教学改革经验,扼要介绍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内涵和要求、培养模式和培养标准,并讨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国际大背景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使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文章深入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适应"卓越计划"要求的教学改革措施及实践情况,并总结了阶段性成果。此研究对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卓越工程师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给排水专业人才。通过探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简称"给排水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基础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国内现状和国际前沿相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习相结合"三方面,提出了面向国际化的"三结合"给排水专业英语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对给排水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要求,探索了《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通过"实验分立教学",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理论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方面,通过"两次中间检查考试+期末考试"的阶段性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夯实自身理论基础,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工程学科范围广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而工程实践教学往往注重教学本身,强调工程学科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导致工程实践教育狭窄于技术或技术上的狭窄。在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发展趋势下,工程界对学生能力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凸显,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工程实践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科教融合理念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介绍了该课程教改模式、教改方案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郝刚立  王维早  王海渤 《山西建筑》2010,36(29):188-189
结合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特点,针对学生的厌学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方面入手,指出了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贾程 《山西建筑》2013,(36):266-268
结合现有的教学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对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进行了教学改革,针对性的提出了实施案例教学、重视实践教学、完善考核体系等几点改革建议,以促进结构力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土建类专业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总结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指出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如引入了BOPPPS教学方法,应用模型和多媒体技术展示空间形体和工程构筑物,工程实例中正确做法与错误做法均举例,应用Solid Work建立立体模型库,另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实践表明,上述教学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6.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桂华  王军 《山西建筑》2009,35(25):214-216
分析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师资力量的全面培养、高校学生评分制度改革、试验课的教学内容和理论课的教学方式的改进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中思政内容的无痕融入,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理论难度大、专业知识多的普遍特点,以组合结构专业课程为例,探讨从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教材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建设思政元素的方法与可行性,开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以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教学矛盾,阐述上述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与改革措施在本科生与研究生组合结构专业课中实施的效果,以期为土木工程专业课题提供参考。组合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组合结构理论复杂、形式多元,教学难度大,在组合结构课程中无痕融入课程思政,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授课技巧、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增加“工程案例库”“八百壮士精神”等思政内容,穿插“工程问题案例剖析”“学术前沿”等思政元素;在试验教学中,增加“试验设计”“学术研讨”等环节;在考核体系中,增加“团队项目”。在教学模式方面,开展“多渠道”授课、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课程,实现教学从课堂向课外、从国内向国际的有效延伸。在教学方法方面,实施多种电子教学媒介综合教学法,实现个性化教育。经过上述思政内容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得到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室管理模式欠完善、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对实验教学不重视等问题,文章提出划分实验教学层次、构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及开设电算课等改革措施,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根据国家能源结构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向所设置的新工科专业。在此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高校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加注重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师资队伍、建立实践教学层次和实践教学平台等多方面的改革,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要求,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力学是高校工科类系列基础学科以及工程学科共同使用的精确的科学语言,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工程力学教育往往将力学科学化和技术化,注重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导致工程力学教育离散化,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工程教育面向“大工程”以及“回归工程”的发展趋势下,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索,即在工程力学教育中贯彻“大工程”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系统整合运用知识,满足实际工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