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松辽盆地齐家地区泉头组四段砂岩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与物性特征、胶结物类型及成岩作用的详细研究表明,泉头组四段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成岩演化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和B期。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储层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碳酸盐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其次是石英次生加大,再次是粘土矿物胶结。长石和方解石的溶解作用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从而改善砂岩储层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国内外碎屑岩低渗透储层矿物岩石与储集空间特征相关研究调研,总结了低渗透储层矿物岩石组成的相似性及其储集空间特征的对应性,明确了不同矿物岩石组成低渗透储层的成因。不同研究区低渗透储层根据原始沉积矿物组分的相似性,可分为石英砂岩、长石/岩屑质长石砂岩、岩屑/长石质岩屑砂岩低渗透储层3类;成岩自生矿物是原始沉积矿物与成岩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在3种不同原始沉积组合的储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储集空间表现出低渗储层的共性均为喉道细小的储集空间。成岩自生矿物及储集空间的演化是低渗透储层原始沉积作用与后期成岩作用耦合演化的动态过程,在沉积作用的基础上以原始沉积的储层矿物和储层原始孔隙为起点,伴随成岩环境的演化发生对应的成岩作用,形成成岩自生矿物,改造储集空间,形成现今的低渗透储层组构形貌。明确了3种低渗透储层的低渗成因机制,以石英砂岩为主的低渗透储层压实作用主控、硅质胶结主导、晚期碳酸盐胶结强化;以长石/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的低渗透储层压实作用主控,早期碳酸盐胶结主导,晚期粘土矿物保护;以岩屑/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的低渗透储层强压实、早期碳酸盐胶结主控,后期酸性溶蚀主导的低渗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鄂尔多斯煤系地层的镜下薄片,以苏里格地区山西组1段与石盒子组8段为例,对盆地南部煤系地层中致密砂岩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岩作用对储层特征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区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石英砂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是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结合区域成岩演化序列,认为研究层段已经进入到中成岩阶段B期。通过对砂岩的储层物性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的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特征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及胶结作用在成岩作用早期破坏了储层孔隙结构,使储集物性变差,进入成岩作用中期之后,溶蚀作用开始产生次生孔隙,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高邮凹陷花庄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为阜三段,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对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出研究区所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胶结、交代及溶蚀等,阜三段地层整体处于晚成岩A阶段。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遭到了破坏,而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起到了明显的改善。深入研究成岩作用,能为进一步储层评价及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吕恒宇  胡望水 《中州煤炭》2018,(12):108-112
为分析太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岩心观察和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太二段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太二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及岩屑质石英砂岩,颗粒分选性较好,但磨圆度较差;储层物性表现为特低孔—超低孔、特低渗—超低渗的特征,孔、渗相关性较好;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次生粒内溶孔为辅,发育Ⅰ、Ⅱ、Ⅲ、Ⅳ四类孔隙结构类型;沉积作用是该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之一,其中障壁砂坝物性最好,其次为砂坪和潮汐三角洲砂体;太二段经历了4种成岩作用类型,溶解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好,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为破坏性成岩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6.
师晶  黄文辉  汪远征  王雅婷  吕晨航  梁飞 《煤炭学报》2018,43(12):3461-3470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古生界盒8段-山1段砂岩储层中长石缺乏的现象,在野外露头与岩芯观察基础上,通过薄片的微观观察与定量统计,并结合XRD射线衍射分析及岩心物性资料等,对研究区次生孔隙发育情况、成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本区主要发育溶蚀孔、高岭石晶间孔和破裂孔,其中溶蚀孔是本区最主要的孔隙类型。溶蚀孔主要是长石、岩屑等不稳定组分受煤系地层广覆式生烃排出的有机酸溶蚀造成。通过对本区广泛发育的高岭石特征进行剖析并结合长石溶蚀机理等发现有机酸结合晚古生代周缘火山活动造成的同沉积火山灰是造成研究区长石接近全部溶蚀的最根本原因。强水动力造成的中粗粒厚层砂岩,刚性岩屑,火山灰等为次生溶孔的发育提供了基础。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原因,溶蚀作用有效改善了储层质量。沉积作用与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次生孔隙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张慧  李琦  林鹏  胡俊杰 《现代矿业》2013,29(7):52-55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资料,对柴窝堡凹陷上二叠统红雁池组和芦草沟组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开展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发育的扇三角洲储层主要为中粗粒岩屑砂岩和砂砾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以次生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属于低孔、低渗或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发育主要受到岩性、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有利储集相带主要为滨浅湖滩坝和河口坝砂体,溶蚀作用和裂缝发育对改善储层物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塔河地区泥盆系东河塘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河地区泥盆系地层分布在托浦台工区,研究区砂体总体上近南北向展布,北西厚南东薄。储层的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隙、粒间溶蚀孔隙、粒内溶蚀孔隙等次生孔隙为主,其他类型孔隙较少。储层喉道分选中等偏差,喉道多为细喉型。本区东河砂岩储层主要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类型。根据储层物性以及储层评价标准,我们将该区储层划分为3类,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9.
塔中顺9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为典型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目前勘探开发面临着很大困难。综合利用岩芯、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物性等资料,详细探讨了该套储层岩石学、物性、孔隙结构和类型等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顺9井区柯坪塔格组主要为一套超低渗透储层。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砂体物性的空间展布。滨岸砂坝、砂坪和潮汐水道等砂体是有利的储集相带。在砂岩的岩矿组成中,随石英含量的增加,储层物性变好。研究区经历了较强的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这一认识为该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大量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的观察,分析了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以及与油气分布规律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盒子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以及胶结弱溶蚀;而且压实作用大大降低了原生孔隙体积,胶结作用堵塞了孔隙和喉道,溶蚀作用提高了砂岩的储集性能。成岩作用在砂体不同部位的差异是形成岩性圈闭的条件,纵向上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底部和顶部为低渗储层,中部位为渗透层,因此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可成为一套岩性圈闭;在平面上原生孔+次生孔相和次生孔相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分选较好,粒度较粗的微相中。分选较差、粒度较细的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发育的砂岩杂基含量较高,主要为低渗砂岩,为油气富集区形成横向遮挡条件。总体上来说,沉积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成岩相为原生孔+次生孔相以及次生孔相为有利的储层,是油气的最为有利聚集场所,其次为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成岩相为自生高岭石充填粒间孔相和胶结弱溶蚀相的储层,含气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和孔隙结构分析,对涠西南凹陷涠洲10-A油田及围区流三段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流三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由含砾砂岩和细砂岩组成。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次为粒内溶孔,还见少量裂缝。砂砾岩储层主要为特低孔和中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到岩性、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流三段中以中粗砂岩为主,发育滨浅湖滩坝、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道沉积微相的储集砂体物性相对较好,可作为后续勘探开发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2.
川西坳陷邛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是研究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层,通过对该区研究层段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孔喉结构特征、储层类型和控制因素等进行系统研究,其结果表明:须二段储集岩类型主要以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为主,裂缝次之,其平均基质孔隙度为3.44%,平均渗透率为0.036×10-3μm-3,为典型的低孔隙度一低渗透率储层.本次研究还指出了该区研究层段有效储层厚度平面分布有利区,即邛西4井至邛西10井井区和邛西6井至邛西16井井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是沉积相、成岩作用和裂缝,其中沉积相控制着储层砂岩体的形态、规模、粒度、矿物成分等方面,成岩作用则通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方面控制着储层的发育,而构造裂缝主要起渗流通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盆地W油田区块主要目的层流沙港组流一下亚段储层横向变化复杂,储层孔、渗差异较大。采用常规储层物性、测井解释、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W油田流一段下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沉积、成岩作用的影响,分析储层质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流一段下储层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和长石质石英砂岩为主,分选较好,呈次棱角—次圆状,物性表现为中—高孔、高渗特征。沉积微相类型是该区储层质量的主控因素之一,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河口坝、辫流坝物性最好,辫状水道次之。成岩作用对研究层段的改造作用较为强烈,研究层段所处的成岩阶段为早成岩B期和中成岩A期,发育3个优势孔隙带,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填隙物内溶蚀孔和铸模孔,造成储层孔渗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粘土矿物填充吼道。  相似文献   

14.
久博  黄文辉  王雅婷  陈晶  吕晨航  梁飞 《煤炭学报》2018,43(9):2543-255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为主,其中胶结作用作为最重要的成岩作用,势必会对储层渗透性造成影响。通过阴极发光薄片技术、扫描电镜以及薄片观察,对胶结物的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盒8段砂岩胶结作用可分为硅质胶结、钙质胶结与泥质胶结这三大类。此外,根据胶结物不同的赋存状态,将硅质胶结物可细分为Ⅰ型接触式硅质胶结、Ⅱ型次生加大边式硅质胶结、Ⅲ型镶嵌式硅质胶结;钙质胶结物可细分为Ⅰ型孔隙式钙质胶结、Ⅱ型点式交代型钙质胶结、Ⅲ型连晶式钙质胶结、Ⅳ型基底式钙质胶结;泥质胶结物可细分为Ⅰ型伊利石型泥质胶结、Ⅱ型黏土杂基型泥质胶结、Ⅲ型绿泥石薄膜型泥质胶结,Ⅳ型高岭石型泥质胶结。不同胶结物的赋存方式以及含量均不相同,结合Photoshop对不同胶结物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点式钙质胶结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硅质胶结物含量在低于5%时,有利于储层储集空间发育;连晶式钙质胶结不利于储层储集空间发育。  相似文献   

15.
酒泉盆地青西油田泥砾岩储层中发育的次生孔隙和裂缝系统构成了油藏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储层综合评价及成因分析表明,泥砾岩储层中的次生溶孔和裂缝不但对储层储集性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而且显著改善了储层渗流能力。成岩及构造作用的不均性使得储层物性特征差异悬殊。浊积扇砾石成分和粒径的变化是控制储层孔缝类型及其组合的主要因素。自生胶结物的溶蚀、交代以及碎屑颗粒的差异(选择性)溶蚀是提高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喜山构造作用形成的北西向逆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北东向调节断层进一步造成裂缝系统差异性发育。  相似文献   

16.
神农架地区灯影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架地区灯影组为一套台地边缘滩相、局限海台地潮坪—泻湖相的砂砾屑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及硅质(化)白云岩,厚度702.66 m,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先后经历了海底、大气淡水、表生及埋藏四大成岩环境,以及白云石化、硅化、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在系统分析灯影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白云石化及古表生溶蚀作用及其对储层的改善作用,认为灯影组第一段砂砾屑白云岩以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为主;第二、第三段泥粉晶白云岩以准同生白云石化为主,二者有紧密的联系;第二段还发育了强烈的硅化作用,物性较差,第三段则受到表生岩溶作用的改造,使其储集性能变好。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靖边气田高桥-杏河地区马五1+2段储层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岩心、薄片进行观察及压汞实验分析储层物性,结合沉积、成岩及构造要素分析孔隙空间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马五1+2段主要发育形状不规则的膏溶孔和构造缝,吼道宽度较大,原生晶间孔少量发育,孔吼细小,储层主要以低部渗透性为主,裂缝发育段渗透率明显增高。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为后期膏溶孔和溶缝,储层物性差,马五1亚段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为简单的线性关系,马五2亚段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关系不明显。沉积作用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后期白云化作用及石膏的溶解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有助于储集空间的形成,石英和方解石充填作用等破坏储层空间的形成,构造作用产生的微裂缝为石膏的溶解提供通道的同时也加大储集空间,沟通孤立孔隙,是后期溶蚀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页岩储层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晶  黄文辉  陈燕萍  陆小霞 《煤炭学报》2017,42(Z1):215-224
以沁水盆地中部及南部的煤系地层的泥页岩取芯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了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两套主力产气层位,分别从烃源岩、岩石学性质、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沁水盆地泥页岩样品生烃潜力较好,样品总有机碳含量在厚层泥岩发育段具有较高值,有机质成熟度指标Ro在1.33%~2.17%,已达到生气窗,有机质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有机质类型均为I型干酪根;全岩分析表明,泥页岩样品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多数在40%以上;黏土矿物主要以伊/蒙混层矿物及高岭石为主,绿泥石及伊利石含量次之;经扫描电镜观察,泥页岩中矿物溶孔、粒间孔及微裂隙较为发育;孔隙度分布于0.7%~3.8%,略低于北美页岩,渗透率在0.002 8×10-15~0.127 3×10-15 m2,与北美页岩无太大差异;黏土矿物中高岭石及伊利石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其中前者对孔渗发育具有建设作用,而后者含量越多对储层物性影响越不利。各项有机地球化学参数表明沁水盆地泥页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适中,较高的脆性矿物含量有利于页岩气的后期储层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