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JA1000和PCA82C250的CAN总线接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N总线是当前较为流行的技术,介绍了CAN总线的主要特性,简述了SJAl000和PCA82C25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基于此设计了CAN总线接口,给出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SJAl000的初始化、接收、发送报文的软件流程,为后续的CAN总线应用给出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基于CAN总线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船舶电站自动调频调载控制器的研制方法。首先介绍了控制器的信号采集电路,并给出了自动并车及调频调载功能的实现方法;然后对现场总线CAN通信接口进行硬件的设计,软件的设计则包括了CAN控制器的初始化,报文的发送和接收,最后介绍了本系统所采用的通信协议。  相似文献   

3.
CAN总线J1939报文在汽车系统开发中尤为重要,报文配置方式也在逐渐增多。本文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报文数据灵活按位配置的方法,通过标定某变量在所占J1939报文通讯矩阵中的字节长度与所处报文位置来获取变量的报文数据。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对某变量跨字节进行以位为单位的报文数据配置,对构建报文配置的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系统是一种新型在线监测系统,它由带有CAN接口单元的主站和用于蓄电池参数测量的从站—监测模块组成。本文主要介绍了监测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及其软件设计,包括CAN总线的位速率检测,CAN控制器的初始化,报文的发送、中止发送和接收;最后介绍了集中监测站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5.
CAN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N总线技术是较实用的现场总线技术。文中分析了CAN总线控制器和驱动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了CAN总线技术在智能小区单元门禁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CAN总线的硬件电路设计和SJA1000总线控制器的初始化和接收、发送报文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构建分布式监控通信网络系统,设计了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CAN总线控制器和RS-485通信节点硬件电路,介绍了CAN报文协议和MASTER-K120S系列PLC专用通信协议,并给出了通信软件的具体实现,连接计算机完成了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相似文献   

7.
随着CAN总线在车载通信上使用的普及及发展,J1939通信协议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阶段在对J1939协议的解析及NI硬件平台、Lab VIEW软件平台上的开发、应用存在许多不足,系统性、可读性、通讯稳定性、精度欠缺。针对以上问题,以NI公司CAN通讯硬件为硬件基础,以Lab 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重点研究了J1939传输协议,解析了J1939协议下的数据帧结构及通讯规则,以J1939协议下以道依茨(Deutz_can_spec_emr2_5_engl)柴油发动机组报文接收为例,对其通信的硬件平台进行了搭建,并且可读性高,对便于维护的Lab VIEW软件及NI—J1939工具包进行软件系统的编写。通过以上工作和对程序的调试,实现了CAN通讯数据的自发送和自接收,并且稳定性和精度得到了提升。实现了J1939协议在Lab VIEW平台上的系统实验通讯,并为以后Lab VIEW车载系统的开发、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车身控制CAN总线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长安公司SC6350车型为实验对象,依据CAN2.0B标准协议设计了车身CAN总线应用层协议,定义了报文的标识系统和数据域报文编码方式。同时,根据车身电器的特点,制定了长安SC6350车身CAN报文具体格式,设计了3类控制报文服务过程,并通过了CAN/LIN测试平台软件的测试,实现了车身电器的CAN总线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以P87C591为微处理器,通过自带的CAN控制器和外接SJAl000控制器设计出一种可以控制多路CAN总线的接口。针对该接口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多路CAN报文存在同时发送和接收的问题。通过实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特别针对接收模块中CAN报文溢出问题做了重点分析。并给出数据流程图和部分C语言源代码,为多路CAN总线通信接口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变电站的信息和数据共享以及采用可靠、实用、高效的网络和协议,可以优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提高变电站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本文以CANopen协议为基础研究其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由于CAN协议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它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有些复杂的应用问题需要一个基于CAN总线的应用层协议来实现。本文应用CANopen协议解决诸如CAN数据帧一次只能传8个字节,CAN只提供非确认的数据传输服务等缺点,有效的降低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的负荷,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使得整个变电站系统内部设备之间实现可靠且实时的通信,从而为变电站的无人值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