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十二五"以来,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青海水利事业在治水兴水思路上与时俱进,在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上创新突破,是水利发展最快、投资规模最大、目标完成最好、农牧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水利支撑保障能力提升最快的五年。五年来,水利工作做了"五件大事"。一是治水兴水思路不断深化。积极践行中央新时期治水兴水方针,明确提出了"东西部开源节流并重、南北部保护修复并举"的水利发展思路,积极构建"以水保生态、以水惠民生、以水促发展"的水利发展格局。二是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引  相似文献   

2.
江苏位于东部沿海,又处于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水利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五"以来,江苏水利紧紧围绕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水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资源水利的发展思路,拓展治水领域,改革治水体制,创新治水实践,不断提升水利在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和水生态环境方面的保障能力,为全省"两个率先"和和谐江苏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石家庄水利人努力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突出统筹兼顾.重点关注民生.强调人水和谐,水利事业实现长足发展.全市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水环境保护能力和水利为社会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4.
卷首     
谷雨 《中国水利》2008,(8):I0013
水利直接关乎民生,治国必先治水。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社会各界对水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水利工作者肩负的是党和人民的重托。当下,2007年那场淮河大水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记忆,2008年汛期又已提前到来。  相似文献   

5.
四川是千河之省,治水历史悠久,“历代善治蜀者,均以治水为重”,广大民众更是为治水前赴后继。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四川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先后建成都江堰、通济堰、永济堰等一批水利工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事业,全省大规模开展水利建设,掀起一轮又一轮兴水热潮。60年来,四川水利改善民生,服务发展,治水成效显著,水利发展改革成果惠泽广大人民群众,有力地支撑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水利行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要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作的新要求与坚持水的自然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治水思路,创新治水实践,不断拓展水利行业的服务领域和完善服务体系,着力增强水利行业保障科学发展、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叶建春 《中国水利》2013,(17):19-21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平原河网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也决定了流域防洪、水资源、水生态等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面对太湖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流域水利现代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太湖流域管理局适时提出了在统筹流域资源和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构建智慧的太湖流域管理信息化框架,创新治水管理服务模式,实现"实时感知水信息、准确把握水问题、深入认识水规律、高效运筹水资源、有力保障水安全"的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目标,全面提升水利服务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流域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8.
《河北水利》2006,(3):14-17
石家庄市 "十一五"时期,石家庄市水利工作要继续转变治水理念,调整治水思路,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治水模式,创新治水实践,不断提高水利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能力和水平.在指导思想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水和谐相处为理念,加强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水利改革,追求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生态环境三大工程保障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首善之区、构建和谐石家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建国70年以来,邯郸水利事业脚踏实地、蓬勃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掀起水利改革发展的又一次新高潮,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实现了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70年来,一代代邯郸水利人,风雨无阻,奋力奔跑在"人水和谐"兴水治水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0.
陈还堂 《江苏水利》2010,(10):16-19
盐城地处淮河流域尾间、黄海之滨,境内地势低洼,河湖众多,有着“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的美誉。历史上,盐城水旱灾害连年,水来街镇飘筏行舟,旱来禾田枯叶一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根治淮河水患作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盐城的治淮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国运昌隆,盛世治水,同共和国铿锵有力的发展脉搏相一致,盐城治淮60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1.
刘冬青 《治淮》1997,(10):34-35
淮河是我国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原始部落多沿河边湖边居住。既受水利,又受水害。淮河有鲧以堤坝堵水而失败,又有大禹兼以疏川导滞治水而成功的故事。淮河边涂山上的禹王宫,历代受人崇敬。它反映我国原始治水,从失败的实践中取得教训,从实践的成功中取信于民,治水自古就紧系着社会统治者的威信。 史书中记载,淮河原来是我国一条排水出路通畅直接入海的古老河流,只是到了12世纪,即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完全夺去淮阴以下的淮河河道,淮河才因此被迫改道入江。  相似文献   

12.
刘伟平 《中国水利》2013,(24):60-61
<正>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中央治水兴水方针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水利事业迈入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推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对加快水利顶层设计、保证前期工作质量、加强勘测设计行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水规总院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一、水利规划编制和战略研究工作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3.
《治淮》2019,(10)
<正>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开启了淮河治理的新纪元。新中国治淮事业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经过近70年的持续治理,极大改变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落后水利面貌,创造了治水兴水的人间奇迹,书写了治水强国、兴水富民的不朽篇章。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防洪除涝减  相似文献   

14.
平泉古称"八沟",地处承德市东北部、燕山山脉末端,是我国红山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塞外商业重镇.全县总面积3307.83km2,辖8镇11乡,总人口47万,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古以来,平泉就有"京冀门楣,通衢辽蒙"的美称.进入新世纪后,平泉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工作全局,以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着力点,全面推行"农业节水、生活饮水、生态保水、设施治水、依法管水、改革活水"的"六水"发展思路,使水利阔步前进,为水利"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平泉水务工作要继续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统筹经济社会各方用水,加强水利设施体系建设,深化水利各项改革,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邯郸水利的丰收之年。按照全省水利工作部署,邯郸市抢抓机遇、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水利改革发展开创新篇章,治水兴水掀起新高潮。1.强化组织领导,工作有力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作为践行"两学一做"和改善民生、服务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成立了重点水利项  相似文献   

16.
关于当前我省水利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年,全省水利系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治水思路,创新治水实践,拓展水利服务功能,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密切,这既给新形势下江苏水利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使我们的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不断破解难题,战胜挑战,赢得机遇,推动江苏水利义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年又一年     
《治淮》2011,(12):1-1
2011年,是中华民族治水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2011年,注定要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一年,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先后出台1号文件、召开高规格水利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进军号,开启了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的新征程,掀开了中华民族治水兴邦史册的新篇章.由此,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一个大发展、大跨越的崭新时代.这一年,是治淮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中央1号文件将进一步治理淮河列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的第一位.国务院办公厅及时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淮河治理的主要任务,要求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完成38项进一步治淮主要任务.治淮事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全社会大干水利热情高涨,沿淮各地治水兴水春潮澎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形势喜人.  相似文献   

18.
江苏位于东部沿海,又处于江淮沂沭泅流域下游、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水利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五”以来,江苏水利紧紧围绕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水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资源水利的发展思路,拓展治水领域,改革治水体制,创新治水实践,不断提升水利在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和水生态环境方面的保障能力,为全省“两个率先”和和谐江苏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对水利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利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呼唤着新的水理论、新的水文化。这些新的理论和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治水兴水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牢固树立民生水利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水利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利事业焕发勃勃生机。治水新思路的提出和实践,既是我国水利建设实践的创新,也是中国水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治淮》2013,(12):1-1
2013年已经接近尾声。对于我们来说,2013年就是承诺读者、服务渎者的12期杂志。如火如荼的治淮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新时期治水思路,这里有对治淮工作的重要指示,有对淮河水文水情实时报道,有水利实用科学技术,有新的治水理论,有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实践,有流域综合规划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