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非共沸混合工质通过毛细管时亚稳态流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对非共混沸混合制冷剂R22/R142b在毛细管内流动过程中亚稳态流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测取了在不同的流动工况和不同的工质混合比下的温度和压力沿毛细管长度的分布,通过工质混合则求取了各测点的热物性参数,再由图示法确定亚稳态流的定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非共混合工时,毛细管内仍然存在着亚稳态流现象,同时,指出了对非共沸混合工质在毛细管内汽化过程中的亚稳态流现象进理论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以典型干工质R245fa和典型湿工质R152a为组元的按不同质量比例组成的M1、M2和M3这三种典型的非共沸混合工质,在设定工况下对其应用于螺杆膨胀机双循环低温余热回收系统性能进行理论研究。针对非共沸混合工质相变时发生温度滑移以及螺杆膨胀机压降小,出口参数高的特性,系统中引入内部回热器。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混合工质可拓宽螺杆膨胀机双循环系统的工质选择范围并且混合工质换热过程与变温热源能很好的匹配,从而可以减少传热温差带来的不可逆损失,同时使用混合工质可降低系统工质质量流量;非共沸混合等墒工质在设定工况下循环效率不是最高,但膨胀比最小,可减少膨胀机体积,降低设备制造成本;非共沸混合工质应用于螺杆膨胀机双循环系统时,引入内部回热器能够使循环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小熵增法编程确定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最佳组分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军  王惠龄  何国庚 《流体机械》2006,34(9):65-67,49
以非共沸混合工质在蒸发器中沿程温度分布变化所导致传热不可逆熵增为目标函数,建立混合工质与冷媒水在蒸发器中的稳态换热模型,以换热温差最小值为基准,编程分析计算得出二元混合工质R290/R600在不同组分比下的相对熵增,选取其中最小值对应组分比为最佳组分比。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及其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实验和研究。在一般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中,采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可以实现非等温制冷的洛伦兹循环(Lorenz)。从而达到较低的蒸发温度、节  相似文献   

5.
近共沸混合制冷剂充灌量对冰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近共沸混合制冷剂充灌量与冰箱性能及运行参数间的关系。这些参数包括冷却速度、耗电量、冷藏室温度、冷冻室温度、冷凝器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等。为进一步提高替代工质冰箱性能提供了依据,并为近共沸混合制冷剂充灌量优化模型的验证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晋欣桥  周兴禧 《流体机械》1994,22(3):62-64,37
采用状态方程法,选用M-H81型方程对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汽液平衡进行计算,同时采用余函数法求取焓和熵,得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各项热力参数,从而为系统的理论分析提供条件,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温热泵系统中非共沸工质的非完全冷凝现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完善高温热泵系统的性能,首先针对非共沸混合工质进行了理论循环研究,论述了非共沸混合工质在系统冷凝器中发生非完全冷凝的可能性,并分析了该现象对系统参数造成的影响。然后,针对非完全冷凝现象设计了试验方案,并在水-水热泵试验台上进行了多流量、多温度和多频率的试验研究,成功地捕捉到非完全冷凝试验现象,而且初步发现了该现象和部分系统运行参数之间的关系,这可为合理制定高温热泵的调控策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为了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制冷、空调、热泵及余热发电等方面,各国都在探索应用非共沸混合工质。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际生产过程,建立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充注模型,并以HFC32/HFC134a(30/70%)为例进行了相应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静态泄漏模型,并以HFC32/HFC134a(30/70)为例进行相应的计算,结果表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泄漏再充注后对空调器的性能影响不大、在工程上是允许的。  相似文献   

11.
非共沸制冷剂对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替代R12后,凝结、蒸发过程中气液相界面传质阻力对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器传热系数的影响;以具体冷凝器和蒸发器为例估算了传热系数降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微尺度通道内混合物流动沸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非共沸混合工质R32/R134a(25%/75%)在微尺度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热流密度下,微尺度管内流动沸腾换热与质量干度和质量流量基本无关,热流密度对换热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较宽的热流密度范围内,核态沸腾在换热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和细小管道相比,在相同条件下,微尺度管道内的流动沸腾表面传热系数高于细小管道。  相似文献   

13.
组分迁移对R407C相变换热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组分迁移对非共沸工质在换热器中相变换热特性的影响,探明制冷剂和换热流体间的温差在换热器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基于窄点理论和空泡模型,将换热器按等焓降划分为若干控制体,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在给定工况下,计算出R407C在换热器内冷凝和蒸发的组分迁移情况,进而得到考虑组分迁移的非共沸工质温焓非线性关系,发现制冷剂和换热流体间的温差在换热器中的变化规律,再与未考虑组分迁移时作对比。结果发现,考虑组分迁移对窄点或最大传热温差及其在换热器中出现的位置、可用能损失的影响很大,在合理设计换热器时应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非共沸混合工质R22/R142代替R142的优点。以最高温度70℃、压力不超过1.9MPa为目标的试验表明:其制冷量提高55~75%,应用于高温空调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近年来,国外学者对非共沸混合工质(Non-Azeotropic Refrigerant Blends,以下简称NARBs)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及其热泵循环系统中的特性研究日益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NARBs  相似文献   

16.
对在双门冰箱中以非共沸混合工质R22/R152a/R142b替代有害环境的工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冰箱结构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适当变化毛细管长度,用一定配比的R22/R152a/R142b可以替代R12。  相似文献   

17.
对几组混合工质强制对流沸腾换热系数计算的实验关联式进行分析比较。利用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在Bennett和Chen关联式与Rivera关联式的基础上进行管内强制对流沸腾传热的计算。并与Rivera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到适合氨/水混合物沸腾换热的计算式,并分析影响换热系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从节能及改善系统性能出发,近十多年来在制冷系统、热泵系统、甚至余热发电系统中广泛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理论,其试验研究也在蓬勃开展。按热力学观点,无论是制冷、热泵系统或  相似文献   

19.
R22/R142b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其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是变化的。混合制冷剂浓度、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的不同,都会导致其最高冷凝温度、最低冷凝温度、最高蒸发温度和最低蒸发温度发生变化。因此,压力、温度和浓度等参数的选取是R22/R142b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溶液热力学的有关定律,采用严密的数学推导及定性分析导出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式,并绘制相关曲线和图表,为R22/R142b的应用提供了方便、可靠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种高温热泵工质的理论与试验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寻求适宜工作在冷凝温度范围为80~110℃的高温热泵环保工质为目的,对臭氧层破坏势(Ozone deplete potential,ODP)为零的非共沸混合工质M进行循环性能理论和试验研究。理论循环性能分析结果表明,M的单位容积制热量qv和循环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均优于传统工质CFC114;试验结果表明,M系统的制热量Q和循环性能系数Cop随工况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试验中,M的最高平均冷凝温度达到104.5℃,相应热输出温度达到103.0℃,冷凝压力和排气温度分别为1.951MPa和120.8℃,均在安全应用的限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