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新疆克拉玛依油区,在八十年代采用先进技术,加强了勘探,探明储量逐年显著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79—1980年在克-乌断裂上盘石炭系变质岩中,相继打出了高产井,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经过五年的努力,沿克-乌断裂带发现并开发了古生界变质岩油藏及推覆体油藏。使百口泉油田和白碱滩油田连片。而且还发现了乌尔禾夏子街油田。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综合资料,系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体系。研究表明,研究区三叠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类型,从百口泉组到白碱滩组经历了气候由干旱至潮湿的湖侵过程。百口泉组以冲积环境为特征,发育夏子街冲积扇群和百口泉冲积扇群;克拉玛依组上、下亚组以扇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为主;白碱滩组为最大湖侵期,以湖泊相沉积为主,发育小规模扇三角洲及湖底扇沉积。其中,克拉玛依组的扇三角洲前缘储集物性最好,是最有利的沉积相带;百口泉组的冲积扇扇中与断层和不整合面相配合也是较好的储油相带。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扩展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克拉玛依)-百(百口泉)断裂带上盘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经过仔细研究和实际勘探,揭示了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机理、主控因素和油气富集高产规律。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油气源于断裂带下盘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由主断裂下盘沿断裂、不整合面、石炭系储集层逐级向上盘运移,形成上盘石炭系油藏,受断裂、老山边缘稠油封堵、上覆三叠系油藏及白碱滩组盖层遮挡,形成平面上满带含油、纵向多段含油的大规模岩性地层油藏。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油藏为裂缝-孔隙双重介质,非均质性强,断裂发育的爆发相、溢流相火山岩分布区是油气富集高产的主要区域。该区2005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5000万t,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8亿t,展现了上盘石炭系火山岩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图6表1参17  相似文献   

4.
克拉玛依油田首次采用水力喷射分段压裂试验的BJHW601井最后一段压裂成功。 BJHW601水平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克乌断裂带白碱滩南断裂上盘,完钻井深1150m,采用套管未射孔完井,水平段为300m.  相似文献   

5.
中拐地区是准噶尔盆地一个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区内断裂带发育,断层封闭性对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采用普通薄片、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技术对断裂内部成岩胶结物类型及胶结特征进行了研究。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断裂带主要经历了三叠纪中晚期、早中白垩世、古近纪中晚期至新近纪早期3期流体活动,三叠纪中晚期和早中白垩世的热液流体与油气藏为"边充注、边胶结",古近纪中晚期至新近纪早期的流体则主要起到胶结封闭作用。断裂带胶结作用影响范围最大达百米,断层越大胶结物越发育,胶结封闭作用越强。综合断裂带结构划分、胶结物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流体活动期次及流体来源等多方面研究成果,提出了断裂成岩胶结封闭作用机理,为下步勘探目标区优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下组油藏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逆掩断裂带南白碱滩断裂下盘,属于一套山前陆相盆地边缘冲积扇沉积.冲积扇体其有独立的成藏体系,针对这一典型特征,充分运用砾岩组分和重矿物资料,落实八区克下组发育的三大冲积扇体,并在充分研究各沉积微相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扇体的平面展布.最后结合油田生产状况,研究了剩余油...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断裂带地震勘探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克拉玛依地区沿克乌断裂带二十多年来曾完成多口钻井,反复进行过勘探及地质研究工作。早在五十年代末就已经确定了克乌断裂带的大致位置,并且根据钻井和局部地区的光点地震资料,认识到克乌断裂带为一组高角度逆断裂组成的“断阶带”,断面西北倾,倾角一般为60°—70°,并以此倾角向深部延伸,这是多年来对克乌断阶带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8.
克拉玛依—百口泉油区(以下简称克百油区)由克拉玛依油田(以下简称克油田)和百口泉油田组成。自1958年投入开发至目前,已开发建设了54个开发层块,建成配套生产能力500多万吨,是祖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石油基地。 多年勘探开发工作的实践和研究分析认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上的克百油区开发系统属多种油藏类型、多种开发模式的组合。按照各开发单元开发层系的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及开采特点,大体可分为砾岩油藏、特殊油藏(或称裂缝性油藏)和稠油油藏等3种类型。现将3种类型的油藏特征及开采趋势概述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可分为构造样式与地质结构不同的3段:红山嘴-车排子断裂带、克拉玛依―百口泉断裂带和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指出构造分段性造成了油气成藏的分段性、分期性和不同的成藏模式:成藏时间表现为北早南晚,构造导致的上气藏调整也具有北早南晚的特征;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可概括为乌夏断裂带源内早期成藏垂向运聚模式、克百断裂带源内(或近源)垂向运聚早期成藏晚期调整模式、红-车断裂带近源侧向运聚与垂向分配模式、中拐凸起远源侧向晚期运聚模式和斜坡区近源侧向晚期运聚气侵模式。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推复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沿克一夏断裂带所获取的地震、钻井及露头区区测资抖的综合分析,对准嘴尔盆地西北缘的大逆掩一较掩断裂带上呈花彩弧状分布的三个向盆地中心外凸的舌形推复构造的三种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提出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断面倾角愈趋平缓,断裂水平滑移距离愈来愈大,褶皱运动愈加强烈的论点。在对推复构造形成与演化规律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研究了推复构造的含油规律及找油前景,指出夏红北断裂及后期构造运动延续较晚的地区,将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1.
在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顺北走滑断裂对断溶体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对顺北5号断裂带北段奥陶系储层方解石脉的期次进行识别和划分,通过流体包裹体技术厘定油气成藏期,结合断裂活动性分析揭示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期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顺北5号断裂带北段奥陶系储层中发育3期方解石脉体,其中第2期方解石脉形成于志留纪末期。储层中沥青和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揭示研究区存在两期油充注。第1期油充注发生于第2期方解石形成之前,推测是加里东晚期,后在海西早期遭到破坏。第2期充注时间为海西晚期—印支期,距今约260~230 Ma,为奥陶系断溶体油藏的主成藏期。顺北5号断裂带活动性研究结果,指示油气充注和破坏时间与顺北5号断裂活动时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顺北地区走滑断裂活动史是控制油气成藏时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云露  邓尚 《石油学报》2022,43(6):770-787
在走滑断裂精细解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成像测井、试井和生产动态资料,探讨了顺北油气田顺北1号、顺北5号、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的分段差异变形对规模储集体发育和油藏分布的控制作用。顺北地区主干走滑断裂带在几何学、运动学及活动特征方面差异显著,具有“一带一世界”的特点。其中,顺北1号断裂带在三维工区内发育9个左阶斜列展布的几何分段,分段间均发育叠接拉分段;顺北5号断裂带北段以发育压隆段—平移段为主,中段以发育平移段和分支断裂为主,南段发育“两侧地堑断面+中部主走滑断面”复合构造样式;顺北4号断裂带在三维工区内呈“S”形展布,根据走向变化可划分北段、中段和南段,具有“南北挤压、中部拉张”的分段结构特征。顺北地区走滑断裂的内部结构受断裂活动强度控制,随着活动强度增大,碳酸盐岩断裂带内部结构由发育程度较低的裂缝带逐步演化为发育程度较高的破碎角砾带-裂缝带,储集体规模也逐渐增大。顺北1号断裂带的断控规模储集体分段发育,不同分段的储集体内部结构差异明显且多不连通,同一分段的储集体相互连通,具有“一段一油藏”的特征。走滑断裂的差异变形控制了油气差异成藏,其中,受控于晚期活动“北强南弱”的差异,顺北1号断裂带...  相似文献   

13.
皮羌断裂是塔里木盆地北缘柯坪隆起上北西方向的走滑断裂。该断裂在卫星图片上整体表现出以左行走滑为主,南段则为局部右行走滑的特征。位于盆地周缘隆起的皮羌断裂与盆地内巴楚隆起色力布亚断裂具有良好空间对接关系,因此皮羌断裂活动的年代学证据对于塔里木盆地的晚期构造变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野外调查表明皮羌断裂将柯坪隆起古生界错断,并通过拖曳作用牵引至地表。该地区古生界奥陶系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地层内部经断裂错断以及后期流体结晶充填等综合作用,发育大型的方解石脉体。通过断裂带内方解石脉体的ESR电子自旋共振年龄的测定,发现皮羌断裂在晚期可记录的年龄为(6.2~6.6)×104 a,而中段可记录的年龄为(358.3±35.0)×104 a,南、北段相近的年代学数据说明在晚期皮羌断裂具有同步活动的特点。通过对皮羌断裂方解石脉年代差异的成因分析,认为柯坪隆起在南西向推覆作用之后,仍存在有原地体垂向隆升的可能,而这种隆升作用也是皮羌断裂南、北两端差异调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民丰洼陷发育了两套断裂体系:北部的陈南断层和中部的民丰断裂带。首先通过地层去压实校正使地层厚度恢复到沉积时期的厚度,然后根据地层古厚度计算出陈南断层和民丰主断层不同时期的落差和生长指数。研究表明,陈南断层在沙三段沉积早、中期活动强烈,到沙三段沉积晚期、沙二段沉积期活动性降低;而民丰主断层在沙三段沉积早、中期还未形成,到沙三段沉积晚期开始形成。由于两条断层活动的差异性,民丰洼陷沙三段下、沙三段中地层厚度北厚南薄,呈楔状;沙三段上、沙二段地层厚度北薄南厚,呈反楔状。地层厚度的变化特征表明,断层的活动性控制了该区层序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目前已发现的4.2×108 m3油气地质储量90%以上分布于走滑断裂带。根据走滑断裂的平面特征、剖面特征以及活动强度将其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其中中段走滑活动最为强烈,走滑特征明显,北段和南段相对较弱。走滑断裂利于烃类的生成和排出;走滑断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走滑坡折带,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走滑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张性断层形成了不同样式的油气输导体系;沿走滑断层走向形成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圈闭群,受右旋走滑挤压应力的影响,这些圈闭封堵性好,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成藏。  相似文献   

16.
 在白东构造带的二次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该区的断裂系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和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白东构造带断裂沿东西向呈“蛇形”展布,局部断层呈弧形交错且南北对掉,形成了独特的“包心菜”状构造,而且构造环环相扣,有利于圈闭形成和油气富集。该区构造主要受两期构造活动的影响,使得油气可沿切割深层生油岩的主要断层及与其交切的调节断层向构造带两翼做幕式运移,并于构造带南北两翼成藏。依成藏条件分析该构造带勘探潜力巨大,其北翼主要目的层为下第三系东营组,南翼为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为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多期活动控制下形成的碳酸盐岩超深层油气田,不同断裂带及同一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油气性质和油气丰度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以及阴极发光、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对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和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中-下奥陶统储集体中的裂缝脉体序次、成脉流体来源及其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走滑断裂演化过程和油气分布特征,探讨了顺北地区油气差异聚集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顺北1号和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中-下奥陶统至少发育4期方解石脉体(Cal-1,Cal-2,Cal-3,Cal-4)。Cal-1成脉流体主要为海源性流体,Cal-2,Cal-3和Cal-4成脉流体来源于同地层成岩流体。Cal-2,Cal-3和Cal-4脉体的形成分别与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和油气充注相伴生。不同断裂带油气充注过程存在差异,顺北5号断裂带主充注期为海西晚期—印支期,顺北1号断裂带主充注期为海西晚期—印支期及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走滑断裂构造样式及演化历史控制下的油气差异充注过程是顺北地区油气差异聚集...  相似文献   

18.
庙西凹陷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庙西凹陷位于渤中坳陷东南部,由北洼、东洼、南洼3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地震构造解释和断裂系统分析表明:庙西凹陷北洼和东洼分别由2个箕状断陷构成,南洼北部为地堑构造,南洼南部为箕状断陷;各次洼受到郯庐断裂带的影响不同,北洼、东洼受到伸展构造系统的影响,南洼则明显受到郯庐断裂带的改造。3个次洼内部的伸展断裂受深层走滑断裂所诱发,构成走滑构造系统的一部分,浅层受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改造。  相似文献   

19.
东濮凹陷是一典型的断陷盆地,断裂构造发育,西部斜坡带自南而北发育有长垣、石家集、邢庄、五星集、马寨及六塔等Ⅱ级大断裂,断裂具有明显的幕式和区段式活动特性,同一断裂从南向北沿走向活动时代逐渐变新,不同断裂的活动具有自早到晚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的特征,并且断裂活动对沉积演化和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顺北5号带作为一条贯穿两大古隆起的主干走滑断裂带,可分为四段:北段、中段、南段以及隆起段,一直以来是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及邻区走滑断裂体系形成及演化的研究重点。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开展顺北5号带隆起段精细解析,厘定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揭示顺北5号带形成演化过程。基于走向角度变化与分段变形样式,可将隆起段分为3段:隆Ⅰ“平移”段(NE16°)、隆Ⅱ“拉分”段(NE19°)、隆Ⅲ“压隆”段(NE25°)。隆起段自下而上发育高陡走滑断层与多套雁列正断层组合的分层变形样式,共经历了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中-晚期和印支期—喜马拉雅早期多期走滑活动,在研究区内表现为“隆Ⅱ、Ⅲ段强,隆Ⅰ段弱”的活动特征。受SN差异应力传递影响,顺北5号断裂隆起段和南段初期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为界自南向北左行走滑,北段和中段自北向南右行活动,最大主应力发生了NW向到NE向偏转;加里东晚期后,顺北5号断裂整体左行走滑;印支期—喜马拉雅早期,顺北5号断裂隆起段反转为右行走滑活动,最大主应力方向由NW向转为NE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