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特黑增深剂TF-412的应用性能.TF-412是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能够在织物表面成膜,起到增深作用,尤其适用于黑色涤纶及其混纺织物,对纯棉、锦纶织物也有一定的增深作用.设计单因素试验优化TF-412的应用工艺,当TF-412用量35 g/L,焙烘温度150~160℃时,增深率可达40%~50%.整理后织物偏青光,对干、湿摩擦牢度影响较小,不影响耐皂洗色牢度,手感好,并且具有优异的环境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增深剂DM-3920在涤纶染色织物上的应用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整理工艺为:增深剂DM-3920 50 g/L,180℃焙烘60 s,对黑、蓝、红3种涤纶织物整理后的增深率可以达到50%以上,且对色光和色牢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刘燕  赵涛 《染整技术》2014,(5):44-47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一种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简称氟丙乳液),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选用一种氨基硅油与氟丙乳液复配后作为增深剂用于织物的增深整理中,并探究增深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织物色光等因素对增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深剂增深的最佳条件:复配液氟丙乳液120 g/L,氨基硅油20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3 min;增深剂对黑色涤纶织物的增深效果优于其他色光,增深比最高可达28%。  相似文献   

4.
陈镇  赵世显  陈焜  崔创龙 《印染》2012,38(4):31-33
采用三防整理剂NT-X620对纯涤纶针织物进行三防整理,研究三防整理剂用量、加强剂用量、轧余率、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三防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三防剂NT-X620 50 g/L,加强剂NT-X628 40 g/L,渗透剂NT-W266 1 g/L,pH值4左右,二浸二轧,轧余率75%,170℃焙烘1 min。整理后涤纶针织物的防水等级达100分,防油等级5级以上,且耐久性良好。三防整理对织物手感没有明显影响,对染色织物有轻微增深作用。  相似文献   

5.
郑玉玲  季莉  季媛  龚蕴玉 《印染助剂》2012,29(3):42-43,47
介绍了涤纶织物染深性较差的原因;采用低折射率增深剂对涤纶染色织物进行增深整理,可降低涤纶织物表面对光的反射率,提高织物的染色深度.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增深整理工艺参数:增深剂用量50 g/L、180℃焙烘90 s,整理后织物K/S值达到28.89,升华牢度有所提高,但是吸收波长和色光均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使用阻燃剂TF-612和与之配伍性较好的防水剂TG-580及柔软剂TF-438,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防水、柔软整理,比较了分步法与一浴法的性能指标,优选出涤纶织物阻燃、防水及柔软一浴法整理工艺:TF-612 200g/L,TG-580 4g/L,TF-438 10g/L,170℃焙烘2 min.整理后织物阻燃性能可达GB中B1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马志  陈国强 《印染助剂》2012,29(9):36-38
使用增深剂MCH-609、有机硅丙烯酸酯以及DS-20处理棉及真丝织物,可降低织物对光的折射率,提高染色深度.分析了增深剂用量、轧余率以及焙烘温度等对棉及真丝织物增深后表面深度K/S值及织物性能的影响.经过一系列试验得知,对真丝织物,增深剂MCH-609处理效果最佳,最佳工艺为:增深剂20 g/L,轧余率100%,110℃焙烘3 min;而对棉织物则增深剂DS-20处理效果最好,最佳工艺为:增深剂40 g/L,轧余率60%,100℃焙烘4 min.  相似文献   

8.
《印染》2016,(21)
采用新开发的涤纶增深剂ZS-D和ZS-S,二浴法组合工艺增深处理涤纶织物。结果表明,增深织物的颜色深度显著提升,颜色纯正,织物手感爽滑,增深效果稳定性较好。二浴法建议的工艺参数为:增深剂ZS-D质量浓度40 g/L,ZS-S质量浓度20 g/L,定形温度170℃,定形时间70 s。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细旦涤纶织物染深性差的原因,通过后整理助剂进行增深处理,改变涤纶纤维表面特性,降低涤纶折射率是提高其表观深色效果的有效方法.采用E-BONY BLACK增深剂处理超细涤纶染色织物,可降低涤纶对光的反射率,提高染色深度,探讨了E-BONY BLACK增深剂的增深原理,分析了增深剂用量、pH值、培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对增深后织物表面深度K/S值和断裂强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增深整理工艺:增深剂用量为6%,150℃焙烘30 s,溶液为弱酸性,经其整理的黑色涤纶仿真丝织物增深度可达25%.  相似文献   

10.
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增深剂,并用于阿拉伯国家专用黑色涤纶织物增深整理。当增深剂质量浓度为40 g/L,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3 min时,整理织物的增深比达39.46%,撕裂强力、耐摩擦和耐皂洗色牢度无明显变化,织物表面被一层颗粒状微球组成的膜状物包覆,织物表面C元素质量分数从73.22%减少到70.17%,O元素质量分数从26.78%减少到25.44%,新引入了4.39%N元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低折射率的HS B-TECH 200浓染树脂处理细旦涤纶染色织物,可降低涤纶对光的反射率,提高染色深度.探讨了浓染树脂增深剂的增深原理,分析了增深剂用量、pH值、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织物K/S值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优化了增深整理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增深度可达20%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合纤织物抗静电性,选择抗静电剂TF-480分别对染色涤纶和锦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时间、交联剂的加入及其用量对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通过测量静电电压峰值和半衰期,分析织物抗静电性能;检测经20次洗涤后织物抗静电性能的耐久性;测定整理前后及水洗前后织物的K/S值,观察色变情况。结果表明:抗静电剂TF-480质量浓度为30~40g/L,焙烘温度170~180℃,时间30~40s时,抗静电整理效果较好,尤其是整理的涤纶织物,经多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保持良好,色泽变化小,在整理锦纶中加入交联剂可提高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合纤织物抗静电性,选择抗静电剂TF-480分别对染色涤纶和锦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时间、交联剂的加入及其用量对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通过测量静电电压峰值和半衰期,分析织物抗静电性能;检测经20次洗涤后织物抗静电性能的耐久性;测定整理前后及水洗前后织物的K/S值,观察色变情况.结果表明:抗静电剂TF-480质量浓度为30~40 g/L,焙烘温度为170~180℃,时间为30~40 s时,抗静电整理效果较好;尤其是整理的涤纶织物,经多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保持良好,色泽变化小,在整理锦纶织物中加入交联剂可提高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吸湿排汗剂DM-3746对涤纶针织物进行了整理,探讨了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整理剂用量及快干剂G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为:DM-3746 20 g/L,快干剂G 10 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60 s。在此条件下整理织物的快干性提高了30%,半衰期小于1 s,整理前后的织物色差小于1.0,且织物洗20次后的毛效达到16.3 cm。  相似文献   

15.
《印染》2021,(5)
采用印制法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导电色浆印制在涤纶织物上,研究了黏合剂、合成增稠剂和RGO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对涤纶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制备印制法导电涤纶织物的优化工艺为:黏合剂10 g/L、合成增稠剂0.2 g/L、RGO 7.5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4 min;印制的导电涤纶织物表面电阻值为11.22 MΩ/cm,耐干摩擦性能优于耐湿摩擦性能,且耐水洗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莫代尔与涤纶交织双面针织物开纤工艺一般通常采用浓硫酸,对纤维损伤大,且工艺时间长、污染严重、废水处理难。开纤剂TF-1051是改性生物酸且使用条件温和,文中使用开纤剂TF-1051对莫代尔与涤纶交织双面针织物进行开纤处理,探讨了开纤工艺条件对开纤效果及织物顶破强力的影响,运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开纤工艺进行优化,并探讨开纤剂TF-1051对织物进行开纤、染色一浴法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开纤剂TF-1051 6 g/L,在温度110℃条件下处理120 min,处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开纤效果,同时满足服用强度要求;另外,开纤剂TF-1051可对莫代尔与涤纶交织双面针织物进行开纤染色一浴处理,处理后织物具有较好的开纤效果,同时涤纶染色不受开纤剂TF-1051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将采用分散染料染色的涤纶织物用增深剂处理,发现增深剂对不同颜色的涤纶织物增深程度不同。通过对染色深度和增深剂用量与增深效果的关系,以及增深前后色相的变化情况,增深处理后的染色牢度等进行的对比研究发现,红色和黑色增深效果明显,黄色效果不佳;增深剂用量在30g/L效果最佳;增深处理不影响皂洗、摩擦、耐水和汗渍牢度。  相似文献   

18.
将增深剂YH-8800用于黑色羊毛针织面料的增深整理中,探讨了pH值、增深剂YH-8800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浸轧压力对增深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增深剂YH-8800整理的大样生产工艺。测试并分析了大样生产时增深剂YH-8800对织物色光、色牢度以及布面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深剂YH-8800对黑色羊毛针织面料具有很好的增深效果,其最佳工艺处方为:增深剂YH-8800用量为15 g/L,整理液pH值约为9,浸轧压力0.2 MPa,110℃焙烘处理2 min;经增深剂YH-8800整理后织物的色光、布面pH值、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将低甲醛硬挺整理剂TF-632应用于涤纶织物的硬挺整理,研究了TF-632的最佳整理工艺,结果表明:在TF-632 40g/L、催化剂TF-630C 8 g/L、200℃焙烘60 s时,整理织物综合效果较好;抗弯长度可达45.1 mm,布面甲醛可控制在51 mg/kg,布面黄变较小.TF-632应用于防水整理,作为防水交联剂时,能提高防水剂的耐洗性和耐水压.  相似文献   

20.
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利用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研究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在感应静电仪上测试添加了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涤纶织物的感应静电压,研究其作为涤纶织物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性能,探讨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浓度,整理时的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条件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二溴化N,N-二(十八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6型)作为涤纶织物抗静电整理剂,在其质量浓度为1.5 g/L,焙烘温度110℃,焙烘时间150 s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