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探讨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后ISR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400例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复查造影结果分为ISR组和无ISR组。术前及复查造影时检测血浆ox- LDL、Hcy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ISR相关临床参数、血管造影特征及手术相关因素。结果 ISR组48例,无ISR组352例,临床ISR发生率为13.6%。与无ISR组比较,ISR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冠状动脉复查造影时血浆ox- LDL、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Hcy、ox- LDL、服用他汀类药物、吸烟、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参考血管直径、术前血管狭窄程度、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为ISR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后ISR并不少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Hcy、ox- LDL、吸烟、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术前血管狭窄程度、参考血管直径、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为ISR独立相关因素。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ISR风险。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IVCS)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 82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共324例,CT和临床症状高度怀疑NIVCS且造影无法明确腔内治疗手术指征时进一步作IVUS检查,造影或IVUS检测结果明确髂静脉狭窄>50%时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结果 本组确诊NIVCS患者165例,其中单纯静脉造影确诊81例(49.1%),进一步由IVUS确诊84例(50.9%)。造影、IVUS显示平均狭窄率分别为(33±18)%、(78±16)%(狭窄病变直径与IVUS导管直径相等时狭窄率为100%)(P<0.01)。以IVUS为标准,默认IVUS检测狭窄率>50%为阳性,则髂静脉造影灵敏度为49%。本组患者保守治疗34例,植入支架131例(左侧病变102例,右侧病变21例,双侧病变8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7.4个月,术后12个月支架一期通畅率100%。结论 NIVCS诊断和治疗中采用IVUS检查能更为准确地评估狭窄率、检测管径、评估支架植入后情况,在部分髂静脉造影无法明确狭窄率及腔内介入手术指征情况下,可为治疗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丁雪燕  刘夙璇  秦永文 《工业加热》2012,(12):1023-1027
【摘要】 目的 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LST)及超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长期随访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的1 504例患者,分析发生LST的8例患者以及VLST的14例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支架植入情况、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等。结果 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置入术后,LST发生率为0.5%(8/1 504),发生于术后(206 ± 85)d,VLST发生率为0.9%(14/1 504),发生于术后(996 ± 611)d。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与未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患者比较,高血压、糖耐量异常、吸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闭塞病变、分叉病变、弥漫长病变、多支血管病变、植入长支架、多枚支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ST与VLST患者比较,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吸烟、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以及发生血栓时的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14例LST和VLST患者中2例行血栓抽吸延迟PCI治疗,余均行直接PCI治疗,所有患者均再次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目前随访均存活。结论 高血压、糖耐量异常、吸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闭塞病变、分叉病变、弥漫长病变、多支血管病变、植入长支架、多枚支架是患者发生支架血栓的相关因素,其中糖尿病、吸烟对于VLST的影响不同于LST;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行血栓抽吸及再次植入支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对冠心病的冠脉病变特点研究及在冠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例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在支架置入前,应用IVUS观察靶血管的斑块特点(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以及偏心程度,测量血管的最小腔径及腔面积、斑块面积,在支架置入后测量血管的最小腔径及腔面积、斑块面积,观察支架的位置,测量支架的对称指数、支架的贴壁程度及支架展开满意度.结果 28例冠心病患者共置入36枚支架,在支架置人后,最小血管腔径及腔面积均较置入前增大,斑块面积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置入后IVUS检查所有支架位置满意,能完全覆盖病变,两端无夹层,30例支架扩张满意,3例未充分扩张,3例贴壁欠佳,占支架置入的16.7%,在更换大一号低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或用原球囊更高压力扩张(18~22 atm)后复查IVUS达到满意标准.结论 IVUS可清晰显示冠脉内血管的斑块特点、偏心程度、血管腔径、血管腔面积及斑块面积,在支架置入前可指导选择支架的大小,支架置入后可观察支架的位置、贴壁情况,支架扩张是否充分,是评价冠脉支架置入较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
吴宁  蒲红  王娜  李刚  陶客言  赵原 《工业加热》2014,(12):1069-1072
【摘要】 目的 分析双源CT对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术前血管评估及术中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300例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双源CT血管造影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介入治疗的患者的实践效果。结果 30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共涉及340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双源CT血管重建可获得病变具体长度,钙化识别率上可达76.5%,显著高于冠脉造影(41.2%),220例涉及240处完全闭塞病变先后接受介入治疗,有120处(50%)获得成功。结论 双源CT在钙化病变鉴别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以冠脉血管为目标对象,进行三维图像的构建,从而科学指导介入治疗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新术式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3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58例临床资料。其中14例接受传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4例先接受小球囊扩张,血流恢复TIMI分级3级后等待30~40 min再植入支架。结果 接受传统PCI治疗患者中8例死亡,死亡率为57.1%(8/14);接受先行小球囊扩张再行支架植入术患者中仅3例死亡,死亡率为6.8%(3/44)。结论 小球囊扩张后延时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左主干闭塞患者死亡率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药物洗脱支架(DES)在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有效性而被誉为里程碑式进展,但同时其安全性尤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问题也一直是医家关注的焦点。DES血栓形成发生率至少不低于金属裸支架,且后果严重,绝大部分导致心肌梗死或死亡。影响DES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提前中断抗血小板治疗是最强的危险因素,其他还有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分叉病变、多支或多处病变、长病变、女性、高龄以及支架膨胀不全和残余狭窄等。其根本原因在于DES延迟内皮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10年来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上海市户籍(沪籍)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和2013年全年收治并作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沪籍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003年和2013年两组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血脂水平、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情况及经济学指标差异。结果 入组患者共865例,其中2003年组188例,2013年组677例。2003年组与2013年组相比,>75岁老年人比例由21.8%增加至32.3%(P<0.05),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1.12±0.26) mmol/L升高至(1.19±0.35) 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3.25±1.69) mmol/L下降至(2.54±0.88) mmol/L(P<0.05),复杂病变比例由23.4%增加至37.9%(P<0.01),Gensini积分由42.72±31.03增加至50.22±35.83(P<0.01),人均植入支架数由(1.39±0.63)枚增加至(1.58±0.79)枚(P<0.01),植入支架总长度由(28.31±15.01) mm增加至(38.92±22.49) mm(P<0.01),住院天数、入住冠心病监护治疗病房天数、住院总费用均下降(P<0.01)。结论 该院沪籍冠心病PCI治疗患者临床特点在10年间发生了明显变化:高龄患者比例增加、血脂情况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病变类型更加复杂,但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对这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临床远期预后的作用。方法97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管腔内径减少>50%)中,516例合并肾功能不全(CRI组),457例肾功能正常(对照组)。记录两组基础临床和造影情况,每例均接受PCI治疗和术后临床随访。结果CRI组高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但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CRI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C型)明显多于对照组。平均17个月随访结果显示,CRI组总病死率高于对照组(6.2%和3.3%,P<0.05)。亚组分析显示,CRI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病死率低于普通支架(4.1%和8.5%,P<0.05)。结论CRI患者通常冠状动脉病变严重,PCI后病死率明显增加,但药物洗脱支架较普通支架显著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支架断裂是药物洗脱支架失败的一种表现.本文报道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明确诊断的5处支架断裂.2例患者均植入多枚支架且复查造影发现多处支架断裂.5处支架断裂均发生在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冠脉造影中3处支架断裂为完全断裂伴断裂处支架移位.血管内超声(IVUS)证实,3处支架断裂为完全断裂,2处为部分断裂,1处断裂靠近支架重叠处,1处支架断裂伴有血管瘤形成.冠脉造影和IVUS可以帮助确定支架断裂的诊断并探讨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杜发旺 《工业加热》2016,(2):160-163
【摘要】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到2012年3月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39例,并按1 ∶ 2配对抽取同期复查冠脉造影术未见支架内再狭窄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从中分析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支架直径及长度、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50%)与支架内血栓形成相关。选择再次行急症经皮冠脉介入术(PCI)者33例,1例术后在院内死亡,余32例好转出院。结论 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植入罪犯血管支架的直径较小及长度较长、术前LVEF低(<50%)是支架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长度≥29.5 mm或支架直径≤2.94 mm与较高的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相关。药物涂层支架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多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支架内血栓后死亡率高,但早期行急症PCI是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晶碳微膜烤瓷支架(SORIN冠脉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特别是防止支架内血栓的有效性,及降低再狭窄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共10例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4例.急诊直接PCI 8例、补救PCI 2例.共涉及病变血管12支、病变13处.选择支架直径与靶血管直径之比为1.0~1.1∶1.从较低压力开始扩张,直至残存狭窄<5%.结果共用晶碳微膜烤瓷支架13枚,术后病变血管均达到前向TIMI III级血流,术后抗凝.随访4~18个月,平均(11.6±5.7)个月,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安全性和远期预后.方法连续239例接受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70岁88例(高龄组),<70岁151例(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一般临床情况、手术成功率、心绞痛复发和远期心脏事件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支架术的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相似.随访期间,高龄组和对照组心绞痛复发率为23.9%和7.3%(P<0.001),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为5.7%和2.7%(P<0.001).冠脉造影随访两组的再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植入单枚与多枚(≥3枚)药物洗脱支架远期预后差异.方法 466例接受PCI治疗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患者,分为单个药物洗脱支架组(373例)和多枚药物洗脱支架组(93例).比较两组的基础临床情况和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 与单枚药物洗脱支架组相比,多枚药物洗脱支架组有更多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功能不良,随访17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7.2%)较单个药物洗脱支架组(8.6%)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与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ACS MULTI-LINK PENTA(PENTA)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术的即刻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分析30例PENTA冠脉支架临床应用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高血压(6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3%)较多,多数为左前降支血管(57%)病变和复杂病变(B2-C,占67%).77%支架植入前以球囊作预扩张,2例支架植入后分支血管受累,支架术成功率达93%.平均随访(74±35)d,2例复发胸痛(7%),但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PENTA冠脉支架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即刻和近期临床疗效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及血管内支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包括54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和同期性别匹配的57例肾动脉正常者,记录两组的临床特征、冠心病易患因素和血清肌酐浓度.以标准方法行冠脉和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结果肾动脉狭窄组平均年龄和血清肌酐显著增高,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显著增多,但两组的吸烟和糖尿病情况相似.肾动脉狭窄患者更易发生冠脉病变(尤其是多支血管病变).54例肾动脉狭窄(单侧50例,双侧4例)患者中,46例接受经皮肾动脉支架术治疗,各例手术成功.术后2周,26例肾功能改善,24例高血压者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1年后疗效.方法从2001年12月到2003年9月共有143例冠心病患者置入Cypher药物支架173枚,16(9.3%)枚药物支架为直接置入,其余157枚(90.8%)药物支架在置入前给予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压力为8~16 atm,其中52(30.1%)例进行了后扩张.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给予足量抗血小板药物.结果手术成功率99.3%,138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8±4.3)个月.复发心绞痛13例(9.4%),急性心肌梗死1例(0.7%).38例(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