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不同穿刺路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CT引导下经肝、经胃、经十二指肠、经肠系膜间、经胸腰髂肋肌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其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21例、胰腺癌4例。患者术前均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术前计划;CT引导下,根据病灶位置不同选择相应的穿刺路径,采用1~3支植入针植入125I粒子;术后即刻扫描CT行验证计划。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肝路径21例,经胃路径9例,经十二指肠路径2例,经肠系膜路径2例,经胸腰髂肋肌路径5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腹膜炎、呕血、黑便等穿刺相关并发症。术前与术后粒子总活度、粒子数目及周边剂量(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上5种穿刺路径安全、可行;经空腔脏器植入时,需要有严格的外科围手术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于慧敏  张宏涛  隋爱霞  吴娟  高贞  王娟 《工业加热》2015,(12):1072-1076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12个病灶,其中直径≤6 cm 7个,>6 cm 5个。采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活度0.4~0.7 mci,相隔0.5~1 cm平面插值。植入术后即行CT扫描,了解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处方剂量)≥75 Gy的6例,<75 Gy的6例。手术结束后2个月复查CT,参考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无变化3例,进展病例1例,有效率为66.7%,2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1.7%。术前疼痛症状患者8例,术后1~14 d均明显缓解;术前下肢水肿3例于术后1~14 d明显缓解2例。术后随访3~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1年生存率41.6%,未见大出血、感染、骨髓抑制、粒子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安全可行,淋巴结小于6 cm,周边剂量大于75 Gy,疗效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粒子活度1.11 × 107~2.96 × 107 Bq(0.3~0.8 mCi),处方剂量60~110 Gy,CT引导下经皮、经肝植入粒子,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53~107 Gy,评价患者临床受益反应(CBR)、2个月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2~15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1年生存率22.2%。临床受益率72.2%,有效率70%,2个月局部控制率9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后腹膜转移性淋巴结的护理。方法 对25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给予营养支持;做好术中准备和配合工作,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做好疼痛、发热、出血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了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后随访2 ~ 30个月。25例患者均未发生出血及肺栓塞。术后2例患者出现了重度疼痛,2例植入后1周局部皮肤红肿,在进行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 全面、周到、细致的护理是完成CT 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腹膜转移性淋巴结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放射性125I 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方法、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采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计划,选择粒子活度:(1.11~2.96)×107Bq(0.3~0.8 mCi),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6、12个月评价肿瘤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有效率。结果 术后出现气胸3例,气管瘘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1、3、6、12个月,患者局部控制率为81.8%、90.9%、72.7%、72.7%;疼痛缓解有效率,1周100%、1个月90.9%、3个月90.9%、6个月81.8%、12个月72.7%。结论 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局部病灶控制率确切,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在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肿瘤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植入的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率分布.~(125)I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80~130 Gy.粒子活度0.5~0.8 mCi/颗,中位植入粒子48颗(25~9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粒子质量验证.观察全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肿瘤疗效评估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随访2~28个月,平均术后3~7 d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3例,进展(PD)2例,CR+PR为75%.全组中位生存期18.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25%.2例死于肿瘤恶化,3例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全组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尿频、尿痛、血尿、直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复发性直肠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姑息止痛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CT引导下同轴法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患者,采用同轴法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术后CT验证放射性粒子种植后分布,观察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肿瘤指标等改善情况及粒子植入术后靶淋巴结的局部反应。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消化道穿孔、放射性肠炎、大血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每隔1 ~ 2个月CT复查,术后6个月评价:完全缓解(CR) 13例,部分缓解(PR)6例,病灶稳定(SD) 2例,无病灶进展(PD),总有效率(CR + PR)90.5%。16例患者腹痛、腹胀均有不同程度减轻,14例患者肿瘤标志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CT引导下同轴法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提供了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初步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10月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0例患者,12个病灶,垂直径1.7 cm×1.0 cm~6.5 cm×5.0 cm,其中直径<5.0 cm、≥5.0 cm的淋巴结分别为6个(50%)、6个(50%)。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活度0.3~0.7 mCi,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所接受的最小剂量):36~110 Gy(中位 59 Gy)。术后观察病灶大小变化、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随访时间4.3~1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7个月,2个月局部控制率100%、有效率58.3%,2、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66.7%、58.3%,中位生存时间12.1个月。1例患者术后5个月死于消化道出血,6例死于肿瘤转移, 3例患者生存并未见粒子植入部位复发,未见其他部位大出血、肠道感染、骨髓抑制等粒子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及DSA联合引导下经导管植入125I粒子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门静脉125I粒子植入术。手术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未受累段,穿刺成功后引入导管,DSA透视下经导管向受累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技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血常规及肝功能改变、癌栓抑制情况、中位生存期。结果 所有患者125I粒子均成功植入,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36个月,门静脉癌栓均缩小,中位生存期约7个月。结论 超声及DSA联合引导下经导管植入125I粒子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方法安全可行,临床操作实用性强,可有效治疗门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8例肾上腺转移瘤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明确诊断,可评价病灶19处,病灶最大径为4~7 cm,平均(5.55±0.79) cm。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三维粒子植入制定治疗计划,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于治疗后6~8周随访观察客观缓解率,按照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评价病灶。结果 术后6~8周随访,评价病灶完全缓解(CR)5/19,部分缓解(PR)11/19,疾病稳定(SD)3/19,疾病进展(PD)0/19。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恶性高血压、大出血,肾脏、肺、胰腺等周围脏器损伤等。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