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将腈纶纤维(PAN)与羟胺溶液反应,制备偕胺肟腈纶纤维(AOCF);AOCF与EuCl_3和TbCl_3进行反应,制备偕胺肟-Eu(Ⅲ)纤维和偕胺肟-Tb(Ⅲ)纤维,探讨了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参数,得出在pH为3~4、温度为45℃左右时,配合物纤维的颜色变化最深,纤维中Eu(Ⅲ)、Tb(Ⅲ)的含量最高。红外谱图显示,配合物纤维中νN—O、νCN特征峰均发生了位移,峰的强度也有较大变化,表明了Eu(Ⅲ)和Tb(Ⅲ)与偕胺肟纤维发生了配位反应。从配合物纤维的荧光谱图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激发波长下,配合物纤维都具有明显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将壳聚糖首先转化为壳聚糖金属(Cu(Ⅱ)、Mn(Ⅱ)、Co(Ⅱ)、Zn(Ⅱ))配合物,再以H2O2对壳聚糖金属配合物进行氧化降解制取低聚壳聚糖.降解过程中黏度的变化及降解产物分子量分布表明,金属盐种类对反应影响存在以下趋势Cu2+>Co2+>Mn2+>Zn2+,且随氧化剂用量增加、反应温度升高、pH值升高、O2含量降低,壳聚糖降解速度均会相应增加;产物分子量分布表明在相同降解条件下,壳聚糖配合物的降解速度明显高于壳聚糖,且所得降解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壳聚糖直接降解窄.脱金属处理后的降解产物不含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3.
选取了天然剑麻纤维为原料,利用化学接枝改性技术制备了剑麻抗菌纤维。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溶液pH值对剑麻纤维表面接枝纳米TiO2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溶液pH=5、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2h。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等方法对产品的表面形貌、相结构、特征基团、成份含量进行了表征测试,抑菌圈实验表明载纳米TiO2剑麻抗菌纤维抑菌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离子交换法将沸石与具有抗菌性能的锌铜离子合成双组分抗菌沸石,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交换的金属溶液的浓度和沸石与金属离子溶液的固液比对抗菌剂载金属含量及抗菌性能的影响,同时也比较了单金属组分沸石与双金属沸石抗菌性能的差异。实验表明,制备锌铜双组分抗菌沸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h,温度90℃,沸石质量与金属离子溶液体积比1:10,锌铜含量相差最少则锌铜离子浓度比为1:1。  相似文献   

5.
由硝酸盐尿素配合物前驱体制备过渡金属氮化物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硝酸盐尿素配合物为原料,在氨气中氮化,制备了氮化铬(CrN)和氮化铁(ζ-Fe2N)粉体.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一种有用的前驱体,可用于制备其它过渡金属氮化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TG-DSC)等方法对硝酸盐尿素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分子中,尿素取代了结晶水的位置,与金属离子通过氧原子形成配位键(C=O→M),在加热时分解形成多孔隙的氧化物颗粒聚集体,并与氨气发生气固反应,生成过渡金属氮化物.对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合成的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不同金属的硝酸盐尿素配合物在氨气中氮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e[OC(NH2)2]6(NO3)3转变成ζ-Fe2N的反应速度快,反应温度低,Cr[OC(NH2)2]6(NO3)3完全转变成CrN则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6.
毛军  崔莉  范雪荣  王平  王强 《功能材料》2013,44(1):39-42,46
以谷朊粉为原料,利用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的催化作用制备再生谷朊蛋白纤维,讨论了谷朊粉用量、酶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谷朊蛋白纤维机械性能的影响,以及温度和pH值对成型纤维水解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谷朊粉的用量为30%,酶用量为5U/g(谷朊蛋白),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50℃时,制备出的谷朊蛋白纤维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所制备的纤维的水解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TGase的催化作用改善了纤维的水解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城市污泥灰(MSSA)去除水溶液中铜(Ⅱ)、锌(Ⅱ)离子的情况,试验了MSSA对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考察了起始pH值、吸附剂用量、金属离子浓度和吸附时间对铜(Ⅱ)、锌(Ⅱ)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SSA对铜(Ⅱ)、锌(Ⅱ)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达到平衡时的接触时间为80 min,pH值为5.5~6.0,吸附剂最佳用量为15.0 g/L时,去除率在90%以上.静电吸附和离子交换是主要吸附形式.该吸附剂吸附性能优越,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相关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8.
在静态条件下,以改性城市污泥为吸附剂,研究了污泥灰(MSSA)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着重探讨了改性污泥灰去除工业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Cd(Ⅱ)、Ni(Ⅱ)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污泥灰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重要因素,镉(Ⅱ)、镍(Ⅱ)吸附的最佳pH值为6.0和6.5;当吸附剂最佳用量为10g/L时,Cd(Ⅲ)、Ni(Ⅱ)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21mg/g和1.02mg/g;吸附等温线可以用Freundilich和Langmuir模型描述,吸附过程基本符合Langmuir和Freundilich吸附等温式.该吸附剂吸附性能优越,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相关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9.
以诺氟沙星与锌离子的配合物为模板分子,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水醇溶剂中成功地制备了诺氟沙星-锌(Ⅱ)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紫外,红外对其金属配合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离子是通过与诺氟沙星中3位的羧基、4位的酮基及4-乙烯基吡啶的N原子形成三元配合物而进行金属印迹作用。等温吸附与选择性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金属存在下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最佳,制备的聚合物对氧氟沙星及酮洛芬的分离因子分别为1.86和2.1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配体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合成以1,10-邻菲罗啉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产率的影响,并将以Zn~(2+)、Al~(3+)、Bi~(3+)、Eu~(3+)为中心离子的配合物添加到聚氯乙烯(PVC)塑料中,研究了其对PVC光学性质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相应配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1,10-邻菲罗啉浓度为2mmol/10mL,反应温度为50~70℃,反应时间为1~4h时,邻菲罗啉类金属配合物的产率最高。并且发现ZnP_2、AlP_3、EuP_4对PVC的透光率影响较小,荧光光谱表明,前2种可以有效地将紫外光转换为蓝光,而EuP_4可以将紫外光及蓝绿光转换为特征明显的红色光,而BiP_4对PVC薄膜的透光率有较大的影响(10%),但其具有良好的转光特性。  相似文献   

11.
抗菌抗氧化材料近年来成为食品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工程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美拉德反应制备了半纤维素-氨基葡萄糖-锌(Ⅱ)复合物(HGZC),通过紫外吸收、褐变强度、荧光变化、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等方法研究了反应动力学及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HGZC具有无定形结构,并形成了席夫碱的Zn(Ⅱ)配合物。紫外吸收表明Zn(Ⅱ)能抑制半纤维素与氨基葡萄糖之间的美拉德反应。HGZC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最大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5.6%。同时,HGZC具有良好的抗菌功能。聚合物基体和锌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强了HGZC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抗菌白炭黑的制备及抗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得到了一种新型无机抗菌剂 -抗菌白炭黑 ,并分别对含Ag 、Cu2 和Zn2 等金属离子的三种抗菌白炭黑的制备条件及抗菌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 ,制备的最佳条件是金属离子浓度为 0 0 5mol/L ,反应时间为 1~ 1 5h ,反应温度为 90℃ ;该类抗菌白炭黑的抗菌性能良好 ,抗菌效果是银型 >铜型 >锌型。  相似文献   

13.
晋永  陆明 《爆破器材》2015,44(1):1-6
为了研究LLM-105(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与过渡金属Cu和Co配合物的热分解特性及其相容性,合成了LLM-105与Cu(Ⅱ)和Co(Ⅲ)的配合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不同升温速率下Cu(Ⅱ)和Co(Ⅲ)配合物的分解温度,并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计算了其表观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利用转化率(α)和与其对应的温度(T),得到不同转化率下活化能随温度变化曲线。利用DSC测试了Cu(Ⅱ)和Co(Ⅲ)配合物与HMX在不同质量比下混合炸药的分解温度,并对其相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Ⅱ)配合物与HMX相容性较好,且优于Co(Ⅲ)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P(St-GMA)微球,通过开环反应将亚氨基二乙酸(iminodiacetic acid,IDA)接枝在微球的表面,然后与金属离子的螯合,制备了一种P(St-GMA)-IDA-Cu(Ⅱ)微球吸附剂。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电导率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St-GMA)-IDA-Cu(Ⅱ)微球对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和吸附时间等对BSA的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pH=6时,吸附量最大;在298K时,P(St-GMA)-IDA-Cu(Ⅱ)微球的最大吸附量为37.66mg/g,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拟合动力学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的季铵盐改性物是一种重要的壳聚糖衍生物,本方法将壳聚糖(CTS)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发生醚化反应制备壳聚糖的季铵盐(HTCC),优化了制备壳聚糖季铵盐的工艺参数,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为:GTA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4∶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9h、pH=7.0时,产物取代度最高可达87.16%。将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季铵盐产品,用于安徽淮南的城市污水处理后,污水的浊度去除率达到98.58%。  相似文献   

16.
将海藻纤维与Fe3+、Cu2+和Ce3+3种金属离子分别进行配位反应,在考察了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对配位能力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特性,并计算和比较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海藻纤维能与3种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生成海藻纤维金属配合物,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提高可使其配合量呈线性增加。此配位反应不仅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而且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升高温度能使反应速率常数增大。3种金属离子的配合量和反应速率常数依下列顺序排列:Fe3+Cu2+Ce3+,而其反应活化能则表现出相反趋势,说明Fe3+和Cu2+比Ce3+更易于与海藻纤维发生配位反应。  相似文献   

17.
以聚丙烯腈和苯磺酰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苯磺酰基酰胺的螯合纤维,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及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利用螯合纤维分离柱从水溶液中分离富集痕量的Pd(Ⅱ)离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回收率在95%以上;考察了螯合吸附剂的富集酸度,洗脱条件和吸附容量等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螯合型吸附剂对Pd(Ⅱ)离子的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选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VA纳米纤维毡为基体,与金属铜、铁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制备PVA基金属配合纳米纤维.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研究了PVA纳米纤维膜吸附的金属离子含量,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PV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同时研究了与金属离子配合对纳米纤维膜亲水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VA纳米纤维与金...  相似文献   

19.
以TiCl4为主要原料,采用自组装工艺,在玻璃基底表面制备TiO2薄膜。考察了(NH4)2SO4的添加、热处理温度、TiCl4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对TiO2薄膜结构和抗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未添加(NH4)2SO4时生成金红石型TiO2,而添加(NH4)2SO4可生成锐钛矿型TiO2,并且有利于TiO2膜均匀沉积。升高热处理温度,提高了TiO2的结晶度和薄膜附着力。但是,晶型和结晶度对薄膜的抗菌性能没有显著影响。随着TiCl4浓度增加,反应温度提高和反应时间延长,TiO2薄膜的抗菌性能得到提高。在最佳工艺条件,热处理温度为600℃、TiCl4浓度为0.2mol/L、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80min时,抗菌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Ni_(0.8)Co_(0.2)(OH)_2,再通过高温焙烧合成LiNi_(0.8)Co_(0.2)O_2。研究了前驱体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高温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所制备材料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55℃下,共沉淀反应时间为3 h时,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4.5 mAh·g~(-1),50次容量保持率为92.6%。不同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制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和焙烧时间的增加,产物的电化学性能逐渐提高。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20 h得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2 mAh·g~(-1)。。因此,所制备的LiNi_(0.8)Co_(0.2)O_2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共沉淀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 h,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20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