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系列低密度聚乙烯(LDPE)/废旧轮胎胶粉(WGRT)共混物,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为增容剂制备了系列热塑性弹性体(TPE),并研究了两体系的力学性能、压缩Mullins效应及可逆回复行为。结果表明:与未增容体系相比,SBS增容后系列TPE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均显著提高;在单轴循环压缩过程中,两体系均表现出明显的Mullins效应,但增容后体系的瞬时残余应变、内耗、阻尼因子(tanδ)和应力软化因子均显著下降,表明高弹性获得改善;升温可改善Mullins效应的回复行为,且最佳温度为100℃,SBS增容也可提升回复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5·12"抗震救灾期间,地震灾区共建设板房62.5×104套,其中成都约有19×104套.按照灾后恢复重建和城市建设规划,数十万套活动板房将逐步拆除或回收利用,为了有效地回收利用板房夹层泡沫聚苯乙烯,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作为增容剂,通过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不同分子量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来协同增韧回收废旧聚苯乙烯(rPS).通过rPS/POE/HDPE/SBS四元体系制得的废旧PS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为12.6 kJ/m2,拉伸强度为25.2 MPa,可以替代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使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添加复配抗老化配方,复合材料的抗紫外老化和抗热氧老化性能均得到提高,大大延长了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在单螺杆挤出机上,利用大分子间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就地增容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苯乙烯(PS)合金。考察了催化剂的配合,用量及增容母料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反应挤出,可以生成HDPE-g-PS;苯乙烯单体(St)的加入,有利于接枝物的形成;对于m(HDPE)/m(PS)=70/30的合金体系,加入0.8份无水三氯化铝,0.5份苯乙烯单体,合金的综合性能较好;采用m(HDPE)/m(PS)/m(AlCl3)/m(St)=50/50/0.8/0.5增容物为母料,添加30%~40%时,m(HDPE)/m(PS)=70/30合金性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5•12”抗震救灾期间,地震灾区共建设板房62.5万套,其中成都有19万多套。按照灾后恢复重建和城市建设规划,数十万套活动板房将逐步拆除或回收利用,而如何回收利用板房泡夹层泡沫聚苯乙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作为增容剂,通过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不同分子量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来协同增韧回收废旧聚苯乙烯(rPS)。通过rPS/POE/HDPE/SBS四元体系制得的废旧PS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为12.6 kJ/m2,拉伸强度为25.2 MPa,可以替代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使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添加复配抗老化配方后,复合材料的抗紫外老化和抗热氧老化性能均得到提高,大大延长了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的结构及性能,解释了改善SBS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原理.指出当前国内外物理、化学改性的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胶粘剂用SBS改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对火山灰-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压缩变形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上述3种沥青压缩变形的微观机制。分别在40、25、20、0、-20和-40℃,采用压缩试验测试沥青混合料样品在静压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20℃以上时,添加火山灰和橡胶粉可以明显提高SBS改性沥青的压缩性能,其中添加火山灰样品的压缩强度提升了30%。在0、-20℃时,SBS在提高压缩强度中起主导作用,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样品的压缩强度则优于复合改性样品,但在-40℃时,火山灰颗粒改善了沥青胶浆的收缩性能,显著提高了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缩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出纳米碳酸钙/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采用偶联剂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或加入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g-MAH),得到力学性能较好的纳米碳酸钙/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碳酸钙含量、偶联剂、增容剂AS-g-MAH对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新料ABS相比,回收的ABS性能有所下降.纳米碳酸钙含量为ABS质量的2%,硅烷偶联剂含量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的5%,或增容剂AS-g-MAH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的2%时,回收ABS的力学性能最佳.扫描电镜显示加入增容剂AS-g-MAH后,纳米碳酸钙粒子能均匀混合在回收ABS中,且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好;无增容剂时有纳米碳酸钙团聚粒子出现.  相似文献   

8.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增容的ABS/PA6共混物,用扫描电镜分析(SEM)、动态力学分析(DMA)对ABS/PA6共混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未加相容剂的ABS/PA6二元共混物中,分散相易聚集,分散相粒径分布不均匀,相界面清晰,相容性差;加入相容剂后,ABS/PA6共混物的分散相粒径明显减小,分散相粒径分布均匀,单位体积上分散相的界面面积增大,在ABS含量为55%时,界面面积最小,ABS/PA6共混物发生相反转的范围变宽,且向高体积分数的PA6移动.  相似文献   

9.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聚丙烯(PP)/丁腈橡胶(NBR)动态硫化体系,以氯化聚乙烯橡胶(CM)为增容剂改善其界面相容性,研究了对CM用量对其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及Mullins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M显著改善了PP/NBR体系的相容性,且当CM用量为12份时,TPV的综合性能较好,增容后TPV断面更为平坦;在将热塑性硫化胶样品进行加载-卸载循环实验时,观察到了明显的应力软化现象发生,若要将样品反复压缩在某一特定应变,首次加载时的最大压缩应力、内耗和阻尼因子的数值最大,之后压缩时先大幅下降后小幅下降;压缩应力、瞬时残留应变、内耗、应力软化因子和阻尼因子等值在增容改性后变小,这表明TPV经增容后弹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挤出-热拉伸-淬冷”方法制备了原位微纤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合金,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改善原位微纤化合金界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表明,微纤化合金含有良好的纤维结构。未增容原位微纤化合金界面光滑,纤维与基体界面作用弱,EVA增容后,界面得到改善。增容和未增容试样拉伸性能比较发现,前者较后者的断裂强度,特别是断裂伸长率,有显著提高,但屈服强度和模量有所下降。采用比基本断裂功(specific essential work of fracture,ω)评价了EVA的增容效果,发现加入少量增容剂和催化剂后,原位微纤化合金的ω较未增容试样显著增加,证明了EVA有良好增容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单螺杆挤出机上,利用大分子间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就地增容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苯乙烯(PS)合金。考察了催化剂的配合,用量及增容母料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反应挤出,可以生成HDPE-g-PS;苯乙烯单体(St)的加入,有利于接枝物的形成;对于m(HDPE)/m(PS)=70/30的合金体系,加入0.8份无水三氯化铝,0.5份苯乙烯单体,合金的综合性能较好;采用m(HDPE)/m(PS)/m(AlCl3)/m(St)=50/50/0.8/0.5增容物为母料,添加30%~40%时,m(HDPE)/m(PS)=70/30合金性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无机纳米材料碳纳米管(CNTs)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对废旧电视机外壳材料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进行了改性。分别分析了SBS和CNTs对HIPS的韧性和强度的影响效果,以及偶联剂对CNTs/HIPS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CNTs/SBS/HIPS/偶联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废旧HIPS相比,单纯添加5%(质量分数,下同)SBS时,冲击强度提高137%;添加1%CNTs及1%偶联剂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原料提高35%;添加1%CNTs、5%SBS及1%偶联剂时,拉伸强度提高22%,冲击强度提高111%。  相似文献   

13.
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用于改性环氧沥青(EA),研究了SBS对EA的固化粘度、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S的加入提高了EA固化过程中的粘度,显著改善了沥青和环氧树脂的相容性,抑制了EA固化过程中的分层离析。同时SBS提高了EA的断裂伸长率、储能模量和软化温度,而降低了E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拉伸强度,改善了EA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PA6/ABS共混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相容性,提高该共混材料的性能,分析了聚酰胺6(polyamide 6,PA6)结晶行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copolymer,ABS)"核-壳"结构、共混物组成和工艺等条件对PA6/ABS共混材料微观结构与相容性的影响,介绍环氧型和酸酐型反应性增容剂对PA6/ABS共混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对PA6/ABS共混材料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进行评述.分析表明,随着PA6/ABS共混材料中组分ABS含量增多,PA6的微观形貌由球晶向片晶转变,且ABS "核-壳"结构颗粒可有效增韧PA6;反应性增容剂与PA6/ABS共混材料发生的接枝反应可降低界面张力,使分散相颗粒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5.
以苯乙烯和丁二烯阴离子聚合的三步进料法生产工艺为基础,运用Polymer Plus建立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合过程的三步进料法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原料单体苯乙烯、丁二烯,催化剂丁基锂,链转移剂四氢呋喃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其进料量对SBS产品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多分散指数以及产量的影响,进而对实际...  相似文献   

16.
分别选用2种不同阻燃机理的磷系阻燃剂,即以凝聚相阻燃为主的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 (RDP)和以气相阻燃为主的磷酸三苯酯(TPP),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阻燃合金. 通过垂直燃烧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探究RDP/TPP复配对合金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燃烧残炭的微观形貌.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为相容剂,通过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测试探究MBS对阻燃合金的增韧增容效果,并以SEM观察MBS对合金相界面和相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RDP的凝聚相阻燃和TPP的气相阻燃作用具有协同效果,可以在PC/ABS合金中促进磷酸盐结构生成,进而有助于体系生成更连续、致密的炭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碳纳米管(CNTs)改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性能,在高性能沥青材料制备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而制备工艺是提升其性能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研究CNTs种类、掺量及添加方式等关键工艺对CNTs/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其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羟基化CNTs(CNTs-OH)对SBS改性沥青性能改善最佳,羧基化CNTs次之;随着CNTs-OH掺量的增加,SBS改性沥青软化点随掺量增加而增大,针入度、延度则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CNTs为0.2%时为最佳;超声振荡和直接搅拌对SBS改性沥青针入度分级体系的技术指标改善最明显,而超声振荡获得复合改性沥青低温劲度模量最小,且对劲度模量变化率无显著影响,因此超声振荡工艺为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聚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ABS-g-MAH)的产物作为增容剂,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乳酸(PLA)、增容剂的共混纤维。利用SEM、DSC、TG和XRD等不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和含量的增容剂对共混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对于质量比为70/30的PBT/PLA共混体系,3种增容剂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PBT和PLA两相间的相容性,除终了分解温度tb略有下降外,PBT/PLA共混纤维的玻璃化温度tg、冷结晶温度tc、初始分解温度ta和拉伸断裂强度等都有提高。不同种类增容剂相比较,EVA-g-MAH的增容效果比PP-g-MAH和ABS-g-MAH的增容效果略微明显。  相似文献   

19.
沙中AH - 70沥青具有芳香分含量高等特点 ,根据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BS)与沥青中的芳香烃组分相容性最好的特性 ,通过高速剪切机将SBS聚合物溶于沙中AH - 70沥青中 ,经过高速搅拌得到SBS和基质沥青均匀的混合物。再将单质硫、ZnO和 2 -巯基苯并噻唑作为稳定剂与通过液 -固吸附色谱柱分离技术从安庆循环催化裂化废油中分离出富芳香分油混合 ,制成稳定剂母液 ,在一定条件下 ,加入到SBS和基质沥青的混合物中 ,研制出了符合交通部JTJ0 36 - 98系列中的I -D类技术要求的SBS改性道路沥青产品。离析实验结果表明热储存稳定性达到技术标准要求 ,而且具有良好的感温性能、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和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改性沥青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制备了不同剂量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室温储存不同时间后二次加热的试样,通过环球软化点试验、布氏黏度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分析了其性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荧光显微分析技术,分析了SBS改性沥青对应的显微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储存后经重新加热搅拌的改性沥青性能可恢复至原样沥青水平;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针对适宜的改性沥青性能要求,改性剂的面积百分率宜控制在10%~75%,长短轴之比标准差宜控制在0.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