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天然冷源的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常规能源,具有节能效益.同时也可以减轻因用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环保效益。本文提出了天然冷源供冷的思想。重点介绍了贮冰技术、地下水供冷技术等天然冷源利用方案,并进行了节能、环保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冬季,需要供冷的工厂如果采用免费供冷技术,即冬季利用自然冷源冷却空调或生产用冷却水,停止制冷机的运行,可获得显著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3.
杨宝军  张言军 《暖通空调》2022,(12):114-119
该项目空调冷源采用天然冷源与人工冷源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千岛湖水资源,与酒店四管制空调系统相结合。夏季和部分过渡季采用双冷源二级供冷方案,千岛湖水作为免费冷源,用于一级辅助供冷,可承担部分室内负荷与大部分新风负荷,制冷主机作为二级供冷冷源。冬季和部分过渡季利用千岛湖水为内区直接供冷。同时,为保护千岛湖自然景观资源,采用顶管技术取水,在千岛湖20 m深度以下设置取水口,且一次湖水侧回水作为项目景观用水,节约用能。  相似文献   

4.
寒冷地区土壤冷源直接供冷空调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茂余  李忠建  王芳  韩宗伟 《暖通空调》2007,37(10):107-110
提出了用土壤作冷源直接供冷的新构想,并在哈尔滨地区建立了相应的实验系统。经过一个供冷季的实验,该系统的季节供冷系数为9.85,平均供冷率为0.93kW,取冷井的热作用半径小于3m;本文所提出的土壤冷源直接供冷空调系统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5.
朱颖心  王刚  江亿 《暖通空调》2008,38(1):36-40
针对区域供冷系统存在的能耗问题,通过对日本两个典型区域供冷项目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指出其能耗水平,结合国内典型公共建筑分散供冷供暖系统的能耗数据,指出区域供冷高能耗的根源所在.在分析了国外一些成功区域供冷案例的成功之处后,进一步指出区域供冷遇到的各种问题,认为区域供冷系统节能的前提条件是具备高密度的冷负荷用户和足够量的廉价天然冷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设计了应用LNG冷能作为区域供冷冷源的系统流程。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计算分析了某LNG接收站在设计工况下的可利用冷量。针对供冷对象分别为办公建筑和有自然冷源供冷的数据中心,分析了10种不同输送距离下,该区域供冷系统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当输送距离在20 km以内时,应用LNG冷能的区域供冷系统比传统分布式电制冷系统更节能减排,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当输送距离为6 km时,用于办公建筑和有自然冷源供冷的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77年和0.43年;当输送距离为16 km时,用于办公建筑和有自然冷源供冷的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2.86年和3.15年。  相似文献   

7.
1热泵技术的原理
  水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水体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热源,利用地球水体自然散热后的低温水作为冷源,进行能量转换的热泵系统。该系统对同时有供热和供冷要求的建筑物,可以实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且可以提供40℃以上的生活用水,不存在对大气污染的绿色能源,是国家支持的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财政部、住建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城市示范市中推广应用的重要技术,也是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江水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为建筑物供冷供热具有较好的节能与环保意义。提出了综合分析一次能源利用率、区域供冷供热半径对系统能耗的影响和单位水量的节能环保价值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同时指出环保评价中应考虑水源热泵向水体环境排热导致的水体热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商务建筑群区域供冷站的介绍,对于适合区域供冷形式的蓄冰方式进行了探讨,并对该系统采用的双蒸发器螺杆主机的节能特点与常规冰蓄冷主机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今后大型区域供冷系统冷源的建设引入了新的思路。对于提高区域供冷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节约用户建筑空间,进而更好地实现区域供冷形式的节能效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能耗的构成,介绍了几种节能措施,包括提高围护结构性能指标,合理布置数据机房气流组织,利用免费冷源供冷,回收冷水机组热量等。  相似文献   

11.
空调系统节能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海涛 《山西建筑》2009,35(24):241-242
从改善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合理确定室内温、湿度、采用合理的空调系统及冷源方案等方面提出了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旨在通过能源利用的各个环节和系统在规划到运转的全过程中贯彻,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峰  关健 《建筑节能》2013,(10):18-20
冷热派设备的能效比是空调冷热源方案比选的主要判据之一,采用系统能效比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不同空调冷热源系统的运行能耗。结合某医院的空调冷热源方案分析,综合考虑节能规范要求,理论公式计算、技术资料,对不同冷热源形式的系统能效比进行计算,针对非电制冷的冷热源形式,提出了基于能源价格的系统等效能效比。上述计算方法在工程中易于应用,且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发展,在保障数据中心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减少空调系统能耗成为暖通空调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水冷冷水机组加自然冷却方案,给出了冷源系统的节能措施。分析了机房温湿度及新风量要求的节能潜力。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介绍了CFD模拟在气流组织分析中起到的节能作用。从部分负荷运行、冷源工况切换、主机房精密空调集中控制方面阐述了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  相似文献   

14.
刘飞 《城市建筑》2007,(4):14-15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理念,并结合合肥大剧院建筑实例从建筑维护结构、太阳辐射、冷热源、太阳能利用、余热回收、空调通风、照明系统等方面进行节能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建筑学专业特点人手,分析了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的关系,强调了在建筑学专业开展风景园林教育的意义,明确了风景园林教育在建筑学专业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开展风景园林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陈曦  邓广 《中外建筑》2013,(4):52-53
“凉”是一种人体对环境的感觉描述。被动式致凉即指通过自然通风、遮阳体系等不依赖能源和设备的低技方式使人获得凉爽体感的致凉策略。山地作为人类的居住场所有着悠久的历史,山地居住建筑在于环境的不断互动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形式。本文希望通过结合山地住宅的自身特点,针对山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提出与之适应的被动式致凉策略。主要包括通风致凉、遮阳致凉、绿化致凉和水体致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自然通风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手段.现有的软件工具难以准确计算自然通风条件下的全年建筑能耗,限制了自然通风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本文从自然通风计算及耦合计箅两方面进行改进,提出了一套可靠、准确的自然通风与热环境耦合计算的模拟方法和对应的评价指标.而后,以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为平台,开发出了自然通风风量及建筑能耗的全年逐时模拟软件DeST-Vent+.利用DeST-Vent+软件对北京地区3种自然通风类型下办公建筑的全年空调冷负荷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通风形式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8.
吕游  石逸  王小凡 《华中建筑》2008,26(3):63-65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利用的趋势,该文主要对办公建筑中太阳能现阶段的应用途径加以总结,列举了一些太阳能光热、光电、可控自然采光、通风降温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对我国节能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石东森 《建筑节能》2007,35(8):10-12
地下浅层地能资源(地下水)的非开采利用,可以通过热泵装置实现供热和制冷的双重作用.地源热泵充分利用了地温逆变性(冬暖夏凉)和常年温变小以及蓄能的特点,实现了能量的再利用和良好的环保效能,使在北方冬季应用热泵供暖系统成为现实,并可实现供热制冷系统一体化.通过实际工程论述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植物工厂主要采用的化石燃料供能方式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危害环境的问题,设计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式供能植物工厂空调系统,利用地下水源热泵制冷供暖植物工厂,借助太阳能光伏技术供电地源热泵系统。植物工厂位于同济大学生态园内,属自然光利用联栋小屋脊玻璃温室,占地面积927 m2。通过确定植物工厂的冷热负荷选型制热量和制冷量分别为264 kW和240 kW的水源热泵,地下水抽水量为32.46 m3/h,确定太阳能光伏阵列总功率为54 667 wp。最后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式供能植物工厂空调系统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