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通过对手机造型意象认知的过程及影响该过程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得出手机造型意象认知模型,为相关的研究及设计实践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关键造型特征的产品感性设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研究产品的感性意象认知,并通过运用意象尺度图、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提取产品的关键造型特征,并运用模糊运算将基于关键造型特征的产品认知模型进行量化,最终建立了一个基于关键造型特征的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用户只需输入相应的意象语汇,就可以得到一组基于各关键造型特征的非精确性概念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采用基于神经网路的产品意象造型设计方法.研究过程中首先确定感性词汇与造型设计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2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BP模型中的编码、输入层、输出层、隐含层、激活函数以及相关参数的分析设置,进行产品感性意象设计的实验仿真,最后通过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合折叠自行车的设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对SUV座椅造型设计进行研究,以满足汽车细分市场的多元化审美需求。方法通过用户访谈确定运动感、安全感和美观感是用户对SUV座椅评价的关键感性意象;通过语义分析法研究具有显著感性意象的SUV座椅造型特征;将主要的造型特征形式编码,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几何造型特征形式与SUV座椅感性意象的显著性。结论 SUV座椅轮廓线的收敛方向对运动感、安全感、美观感有显著影响,腰撑的分形方式对运动感、安全感有显著影响,分缝线的方向对美观感有显著影响,分缝线的类型对座椅运动感、安全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古典坐墩造型设计的感知意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感性意象与造型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古典坐墩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古典坐墩样本并进行造型要素的分类,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筛选出12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古典坐墩造型感性语义词汇进行筛选,得出11个代表古典坐墩造型的词汇。用语义差分法进行代表样本的感性意象调研,将消费者的感知意象进行量化,并通过因子分析确定主成分,从而分析不同类型的古典坐墩对于人们在视觉造型感知意象上的影响和感受,最后通过T检验验证人们对于不同坐墩感知意象的明显度。结论古典坐墩本身就具有鼓身凸出的形体特点,浑圆而又敦厚,因此"稳重"感较强;不论开光与否,墩身有雕刻、绘图和仿藤的更具"富丽"感,且强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产品的设计优化创新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而造型是设计优化的重要关注点之一。针对感性产品的造型优化,充分应用感性工学理论及技术,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象造型优化设计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此,对面向产品意象的造型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在感性工学理论体系相关概念阐述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面向产品意象造型优化设计中的意象提取、映射构建及造型创新三个主要环节;重点分析了在产品意象造型优化中,基于计算机算法的造型优化、基于创新理论的造型优化和基于数理统计模型的造型优化三个方面的关键理论、技术及其运用。结论总结出了在造型优化方面中关键理论、技术的优缺点;结合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对产品意象造型优化设计提出了展望,即多方法融合、生理心理认知测量技术结合、基于AI技术和大数据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汽车造型意象认知的内涵和形成过程,论述了设计语言的构成要素和设计语法法则。以语言学的思路分析了运用设计语言传达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的方式,并结合设计构成原理、形式美法则及设计心理学理论,研究了设计语言对汽车车身造型比例和体量等外显属性、品牌意义和车身气质等内隐属性的意象认知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可视化分析汽车意象造型设计的研究进展。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52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信息可视化方法对发文量、关键词、研究热点、期刊、机构等方面进行研究。结论提出汽车意象造型设计基础理论研究、汽车造型设计特征构成研究、意象信息的量化方法研究、意象测量技术及方法研究是汽车意象造型设计研究的4个研究主题。归纳了现阶段的研究重点是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意象研究,得出了研究趋势是结合眼动、脑电等客观技术进行意象研究,并且对后期相关文献的投稿方向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现有汽车造型设计评价方法忽略设计师与用户的认知差异,导致造型评价可信度低的问题。方法以设计师和用户为研究对象,对造型意象认知和认知差异进行逻辑化与数学化表达,构建了汽车造型意象认知模型;以设计师与用户对标杆车的造型意象语义评分差作为基准值,再以设计师与用户对设计方案的造型意象语义评分差与该基准值对比,计算设计方案的造型意象与标杆车造型意象的认知差异;依此划分造型评价的可信区间,提出汽车造型可信性评价方法。结论最终以实验案例证明,该方法对于提高汽车造型设计评价的可信性以及设计迭代优化上,都取得了比较好的验证效果。此方法具有延展性,亦可以继续加入工程师、决策者等多角色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家具形态特征的识别模式。方法以家具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以及认知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家具意象认知过程中的形态特征识别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总结了家具形态特征的两种模式识别方法,构建了家具形态特征的一般识别模式和认知识别模式。结论形态特征识别是家具意象认知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它解释了人们怎样在非稳定的产品系统中对家具意象进行相对明晰的认知;科学合理的识别模式和识别方法应用于家具感性设计,能确保家具意象的准确传达和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牌本土化形象转译到图形化的设计应用的方法。方法根据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基于图象语义,运用人物角色和情景板共同描述中国用户对品牌本土化形象认知,提出品牌认知本土化转译设计模型。结果在此基础上,以"礼乐"图标设计为案例,初步论证了设计模型的可行性。结论运用品牌认知本土化转译设计模型,使产品服务体验符合本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诉求,加强了品牌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挖掘拖拉机姿态与意象偏好的关系,进而指导拖拉机的造型设计。方法 采用多元尺度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筛选拖拉机的姿态样本;运用形态分析法分解并标定典型样本的姿态特征,通过语词聚类实验构建拖拉机姿态的意象空间;结合语义差分法和问卷调研获取用户对典型拖拉机样本的意象偏好,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拖拉机姿态特征与意象的关联。结果 得到拖拉机的8个典型姿态样本,获取了拖拉机姿态的四个语义维度下的五个代表性语义词对。明确了拖拉机姿态的特征框架和语义结构,归纳得到拖拉机姿态的意象认知规律。结论 拖拉机的姿态特征蕴含着意象信息,研究结果可以为设计师解读用户的意象认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体现线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彰显其自身魅力,提出了研究线的基本特征性尤为重要。通过论述线基本特征性的内涵,分析了线的来源性、多样性和表现性在设计中的形式美,进而分析线的稳固性、抽象性和穿透性在设计中的艺术体现,线的特征性研究使平面设计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特定情境语义下汽车前车灯的造型特征,并且定量研究车灯造型特征与用户意象需求的关系。方法用形态分析法对收集的汽车前车灯造型特征样本进行整理,将汽车前车灯造型特征主要分为三类,即形态特征、色彩特征、质感特征。再运用Kano模型,以标准问卷的调研形式,对特定情境语义下的不同汽车前车灯造型特征进行用户意象需求分层,得到不同层次的意象需求,并与不同的汽车前车灯造型特征相关联,形成汽车前车灯造型特征与用户意象需求层次的映射机制。结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将用户对车灯造型模糊的意象需求明确化,在受限于现有实验条件的设计实践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产品造型特征作为设计目标,这能够为满足不同用户意象需求的产品造型设计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整体性认知的汽车造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从视知觉整体性认知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构成汽车整体性认知的造型特征,提出了由比例、空间和姿态共同构成的汽车整体造型特征框架。在对汽车比例、空间和姿态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各要素与人们整体性认知最直接的车型、风格的关联,并以SUV 为案例,对汽车整体造型特征进行了参数化表达,从而有利于设计师从整体性认知的角度,理解和完成汽车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具身认知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人使用便携移动设备的操作习惯,探讨触屏环境下操作手、图片价态、滑动方向三者对用户情感认知造成的影响差异,为便携式移动设备的界面设计及手势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实验采用手(左/右)×滑动方向(由左向右/由右向左)×图片价态(积极/消极)的混合设计,刺激图片均选自国际情绪图片系统。将60名右利手大学生随机分为四组,两组受测者使用右手,另外两组则使用左手,分别在触屏设备上完成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滑动情感图片的操作。受测者根据自己的实时感受对图片进行1-5的评分。结论 滑动方向对于用户的情感认知具有显著影响,由左向右的滑动方式能为用户带来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加用户对于图像的喜好程度;当用户使用惯用手操作时,该影响会更加显著。同时,研究发现当操作手与空间位置的极性保持一致时,用户对图片的情感认知会更加积极,然而该结论在消极图片上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奥运会奖牌风格的演化趋势,研究文化符号的表达方式和符号类型对文化意象认知的影响,总结优秀的奖牌设计中文化符号的运用规律。方法 收集历届奥运会奖牌图片,分解其所运用的文化符号,获得客观的历届奖牌与文化符号之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意象认知实验,邀请受众对奥运奖牌的体育、举办国、希腊3种文化意象进行评分,获得主观的历届奖牌与文化意象的关系。最终邀请专家并采用焦点小组法对每一届奥运会奖牌进行评价,分析奖牌风格的演化趋势,并得出文化符号的运用规律。结论 奖牌设计的风格趋势从具象到抽象,从繁复到简洁,从严肃到自由,从相似到个性;同一文化符号采用不同风格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意象;不同类型的文化符号的认知程度有所不同,建筑、传统工艺类文化符号的认知程度高于植物、地理风貌类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