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干旱区内陆河河道蒸发渗漏损失严重,影响河道输水效率和下游水资源配置。为了实现黑河生态调水的优化配置,需要对其河道输水损失量进行精确量化。根据黑河下游河道水文特征,基于对不同流量级下河道过水面积的遥感解译,建立不同断面日均流量与过水面积的关系,并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水量平衡法对正义峡—狼心山河段的蒸发量和渗漏量进行分割计算。结果表明:河道渗漏是黑河下游河道水量损失的主要途径,正义峡—狼心山河段年均渗漏损失量约为2.77亿m~3,蒸发量约为渗漏量的1/2;就不同河段而言,正义峡—哨马营河段的蒸发量、渗漏量分别约为哨马营—狼心山河段的3倍、5倍,两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根据黑河水量统一调度的需要,利用统计学方法定量研究了黑河水资源实施统一调度后影响下游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的因素,分析了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与上断面下泄水量、调水历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与上断面来水量、调水历时有密切相关关系,只考虑单一因素,上断面来水量越大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越小,调水历时越长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越小;综合考虑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与上断面来水量、调水历时之间的关系,根据建立的经验公式,上断面来水量越大、调水历时越短河道区间蒸发渗漏损失率越小,上断面来水量越小、调水历时越长蒸发渗漏损失率越大。  相似文献   

3.
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天津严重缺水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迄今已走过了40年历程。小浪底枢纽工程建成后,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依靠小浪底工程进行调度、调节,提高了输水质量,减少了输水损失,保证了引黄济津应急调水的顺利进行。小浪底工程在引黄济津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向天津供水有了水量保证、可以多方设法筹集应急调水所需水源、利用小浪底工程适时调节河道流量以及为创新引黄济津输水方式提供了重要前提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以巢湖市封闭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动力模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方法,结合野外围隔试验,探讨了调水对河道水质改善和水华抑制的作用效果,并通过调水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计算出最优的调水周期,提出了合理的涵闸工程改造与科学的引排结合的措施。结果表明:调水能够使河道的水动力条件得到显著提高,平均流速均大于0.10 m/s,高于浮游植物生长临界流速,换水频率在21 d以内。通过一次调水试验表明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合理,科学合理的调水能达到抑制有害蓝藻水华在夏季暴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村水文站水文资料,对调水调沙之前和2002—2008年调水调沙期间高村段河道的演变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改变了导致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的不利水沙组合,形成了有利于下游河道减淤的水沙条件;高村段河道在调水调沙期间总体呈冲刷态势,平滩流量增大,河道行洪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廊坊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紧邻北京市、天津市,人口密度大,经济繁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廊坊市南部地区水资源更加短缺。引黄前廊坊市南部河道曾出现河道干涸污染现象。由于地表水短缺而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埋深越来越大,部分区域出现地下水漏斗等问题。由于缺水和水质污染,水环境和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并越来越恶化。为解决廊坊市缺水问题,提升水环境和水生态环境质量,市政府决定从2009年开始,实施4次引黄调水工作,共引黄河水3.4亿m~3,明显改善了廊坊南部(大城县、文安县)水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冲刷情况及调水调沙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调水造峰期间下游河床冲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小浪底水库10 a调水造峰与清水冲刷,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排洪能力已经得到有效恢复,为利用洪水排沙创造了有利条件;连续10次调水调沙,冲刷效率逐步降低,且存在排沙期下游河道淤积、流量沿程增大等问题。洪水具有"涨冲落淤"的输沙特性,因此小浪底水库应改变目前落水时加沙的调水调沙运用方式,尽量在洪水涨水期集中排沙出库,一般情况不要再放平头峰,以提高下游河道的输沙效率。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5,(12):6-8
小浪底水库自2002年首次调水调沙运行以来,至2014年已连续进行13 a调水调沙实践,处于黄河最下游的山东段在调水调沙的作用下,河道形态及水文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实测资料分析表明:2002—2014年,黄河山东段河道主槽明显刷深,河道形态向良性发展,宽深比减小,平滩流量大幅增大,主槽河道输水输沙能力明显增强,未漫滩洪水同流量下水位大幅降低,悬移质泥沙呈粗化趋势。实践表明,调水调沙是黄河山东段河道形态向良性发展、主槽河道输水输沙能力增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论小浪底水库近期调水调沙在黄河下游河道冲刷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小浪底水利枢纽运用已经9年。2002年起,水库每年实施调水调沙,至2007年已进行7次。本文分析了这7次调水调沙在黄河下游河道冲刷中的作用,指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有利于下游河道冲刷,但只是水库拦沙初期运用造成的河道冲刷的一部分 目前对它的评价过于乐观。恰当地评价当前调水调沙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旨在改善内蒙额济纳生态持续恶化状况的黑河水量调度工作,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回顾7 a来的水量调度历程,在其资源性缺水特征明显,沿途口门多,河道输水水量损失严重的不利情况下,基本确保了分水方案规定的水量下泄指标和调水到居延海,迅速恢复了额济纳枯萎近40 a的生态环境。但是7 a调水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如何解决流域调水面临的实际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更大的关注,以企确保流域调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识别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超采变化和控制因素,通过收集分析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埋深分布及动态资料,基于典型潜水监测站2005-2015年的监测数据,结合全国水资源公报选取代表年分析华北平原地下水埋深分布并通过BP神经网络方法确定了超采区浅层地下水变化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2005-2015年华北平原地下水除北京少部分地区埋深减少外,其余大部分均表现出埋深持续增加的特征;人工开采地下水是影响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京、津、华北平原缺水情况,缺水对京、津、华北平原地区的种种影响,论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京、津及华北平原区域生产、生活及环境用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匹配关系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生态安全形势。为了客观地评价我国水土资源的空间匹配情况,以我国346个地市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5年、2010年、2015年各地市级行政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率,并通过基尼系数法探讨了不同省级行政区的水土匹配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华北平原、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西侧地区是我国水资源开发里程度最高的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以及广东沿海地区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甘肃、陕西、内蒙古和西藏是我国水土空间匹配状况差距最悬殊的省份,其中甘肃、陕西和内蒙古水土匹配差异悬殊是由于当地水资源无法支撑如此多的土地资源,西藏则是由于大量的水资源无法被当地短缺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华北平原中部重碳酸钠型水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采集的大量地下水样品测试结果发现,华北平原中部的衡水——德州一带,深层地下淡水多为重碳酸钠型水。本文利用地下水循环理论及地球化学理论,探讨华北平原中部地下水重碳酸钠型水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中部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的淋滤补给,后期水岩相互作用,离子产生迁移,特别是阳离子交换作用,致使地下水中钙离子缺失,钠离子富集,形成重碳酸钠型水。同时,在碱性环境中,地下水中氟离子富集,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5.
在华北平原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旺实验田开展了水肥耦合灌溉实验,设置了传统和优化水肥4个组合处理,同时应用作者提出的联合模拟模型SPWS对2000年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水分、氮素转化运移以及水氮限制条件下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吸氮量及籽粒产量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均吻合良好。水氮平衡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灌溉和优化施肥管理措施均能明显减小水分渗漏、硝酸盐淋失和氮素的气体损失,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其中优化水肥处理下水氮利用率分别为1.33kg/m3和31.6kg/kgN,为4个组合处理中最高。  相似文献   

16.
区域农田土壤水和氮素行为的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元仿  李韵珠  李保国  陈德立 《水利学报》2001,32(11):0087-0093
本文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域,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ARC/INFO),研究了土壤类型的区域分布,并得出了以72个典型土壤剖面为代表的华北平原土壤类型分布的概化图。通过对作物生长发育参数、土壤和气候资料的简化处理,将土壤水、热、氮联合模拟模型应用于区域农田土壤水、氮素行为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模型计算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便于评价不同水氮管理、不同降雨年型条件下区域农田土壤水、氮素行为。通过以中等水氮处理为例的计算,评价了不同降雨年型所得到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素利用效率(NUE).区域内WUE明显在干旱年型下最高,湿润年型下最低,而NUE的规律相似但不太明显。各指标在区域上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与气候分异和土壤类型分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北方干旱区地下水补给源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调查表明,内蒙高原、华北平原、东北湿地河流、湖泊的主要补给源来自于泉水,但是河流、泉水中的同位素与当地降水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表明地下水存在外源的补给。通过北方干旱区地下水中的2H、18O与全国降水加权平均值的对比发现,西藏内流区的渗漏水与北方干旱区的河流水、湖泊水具有相同的来源,西藏内流区的河流、湖泊存在渗漏,初步估算渗漏量超过800亿m3/a,其中纳木错湖泊的渗漏量超过90亿m3/a。氚与氟利昂(CFC)测定地下水的循环周期为20~30a,由此推断,羌塘盆地的渗漏水可能通过一种深循环方式补给到了内蒙高原、华北平原、东北湿地等地区,深循环的导水通道沿着西域克拉通、东亚克拉通以及微板块的缝合带分布,据此推断,板块缝合带附近分布的深层承压水与地下水的深循环有关,缝合带中地壳出现的高导低速结构可能是由导水通道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Use of water and sediment resource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uang He has not been fully developed so far. Suggestions have been made for further developing and using the resources. North China is seriously deficient in water resources.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Huang He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alleviating shortag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before the projects of diverting water from the Changjiang are completed.  相似文献   

19.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has been affected by severe water scarcity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To address this issue, several water management plans have already...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中国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分析了我国及十大流域近十年水储量变化趋势、年变化特征、年内分布特征以及时空分布规律,结合TRMM降水数据分析了水储量与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中国水储量变化趋势具有空间差异性,西南大部、华北平原及黄河中下游、西北准噶尔盆地一带水储量呈减少趋势,东南部、长江大部分区域、长江黄河源头以及塔里木盆地区域水储量呈增加趋势;中国水储量年变化幅度较小,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流域振幅较大,西北诸河流域振幅最小,全国除黄河、海河和西北诸河流域外,流域水储量年变化与降水年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东南诸河、珠江、长江流域相关系数均达0.7以上;年内分布上,我国冬春季水储量亏缺,夏秋季水储量盈余,3月-4月西南诸河及长江流域水储量亏缺严重,7月-9月则盈余较大,华北平原5月-7月水储量有亏缺,其他月份则水储量略为盈余。此外,黄河、长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以及珠江流域水储量与降水量年内分布一致性较好,西北诸河流域2月-4月份水储量与降水一致性较差,其他月份一致性较好,而其它流域则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