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效果,对保证发电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多目标优化技术。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器件的储能特性,提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量管理策略;通过构建目标函数,以负荷需求能量为约束条件,建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获取最佳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结果。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增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储能容量,降低其负荷缺电率、能量浪费率以及入网波动率,提升系统供电可靠性与运行稳定性,经济性较好、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正>1风电和光电互补型路灯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无运动部件,稳定可靠,但目前成本较高,而风力发电成本低但随机性大,供电可靠性差。风电和光电互补发电控制系统已几乎完成了智能化、免维护,更适合在内蒙古太阳光资源和风资源丰富的偏远山区。其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是集风能、太阳能及蓄电池等多种能源发电技术及系统智能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相似文献   

3.
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反射器是该系统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反射器表面灰尘的累积会降低反射镜将太阳能辐射到接收面的能力,导致电厂发电效率降低和电厂生产成本的增加。使用聚合物超疏水涂层材料在反射器表面形成莲花效应从而使反射器具有自清洁、防水和抗污性能。介绍具有不同疏水性涂层技术的莲花效应,全面分析使用疏水性涂层技术的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反射器的应用和优缺点,从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成本效率和今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两方面比较分析,为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反射器选择合适的纳米涂层材料。  相似文献   

4.
近日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黄毅诚提出 ,中国应加速开发无污染、可再生的太阳能资源 ,力争到 2 0 2 0年建成 50 0万 k W的太阳能发电容量 ,使太阳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当前人类对于太阳能的应用主要是光伏发电和热能利用。北京太阳能研究所研究员赵玉文 ,用“近有实效 ,前有远景”来形容太阳能资源在中国的开发现状和前景。他说 ,中国目前具有 1 .5万 k W的太阳能发电容量 ,光伏产业也形成了较好的基础 ,虽然光电成本仍然高于煤电 ,但在边远地区 ,与拉设电网相比 ,小型太阳能发电设施仍然相对便宜适用 ,在西藏地区已经有 7个县靠…  相似文献   

5.
杜秀峰 《煤》2014,(7):31-33
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问题的主要途径,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则是最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发电技术。文章将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的思路引入至工矿企业建筑群,对工矿企业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设计,最后结合投资、环保方面的经济效益分析,来论述大力发展工矿企业光伏发电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鼓励政策扶持下,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飞速发展,根据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产业特点,结合投资风险识别理论基础,寻找风险的主要来源并分析该产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浙江能源》2005,(6):21-21
1968年,美国工程师P.G1aser首先提出寻求永久性能源的想法:开发太阳能发电卫星(Solar Power Satellite,简称SPS)或者空间太阳能发电(Space Solar Power,简称SSP)。其基本构想是,  相似文献   

8.
黄鹤  郑发松 《中州煤炭》2021,(12):160-164,168
目前使用的发电系统振荡控制技术一般只考虑系统的基本运行状态,无法兼顾多种运行状态下外部干扰的影响,导致不同原因的低频振荡产生时控制效果不佳。设计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低频振荡控制技术。分析太阳能发电系统控制结构,计算出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电流、最大功率电压以及光伏电池板输出电流,构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模型。利用阻尼控制器作为低频振荡整体控制手段,设计附加阻尼控制器结构,利用蚁群算法得到控制器中的最优参数,实现低频振荡控制。仿真实验中,在负荷突变和光照突变的扰动下分别进行低频振荡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低频振荡控制技术能够减少超调,快速完成低频振荡控制,实现发电系统低频振荡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巧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不会带来污染,是一种清洁能源。随着各国对减少污染的重视,太阳能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目前的应用领域有太阳能发电和各种  相似文献   

10.
结合煤矿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集中研究讨论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进行照明系统的可行性及优化配置,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取得了一些关于太阳能技术应用方面的管理经验,同时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