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熔融法制备可加工生物玻璃陶瓷的基础配方及分相机理为基础,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金云母和羟基磷灰石粉体,并由复合工艺制备了金云母/羟基磷灰复合材料。通过DTA、XRD、SEM等对粉体及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可制备出以钠金云母为主晶相的粉体,将该粉体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粉体进行混合可制备出可加工性生物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2.
根据热力学相关理论,利用基本函数△rHT^0、△GT^0、Kp在Si3N4粉体制备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典型Si3N4粉体合成工艺的反应进行趋势,生成相的化学组成、稳定性,合成工艺最大转化率以及发展动向,讨论了过程可控和获得高纯、优质Si3N4粉体的热力学条件,开发优质、低能耗、高产率以适应工业化批量生产的Si3N4粉体合成工艺,流态化CVD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硅烷氨解法制备氮化硅超微粉的化学气相沉积(CVD)过程,讨论了制备氮化硅超微粉体的3个关键工艺要素,并采用立式双温区流态床实验装置实现氮化硅超微粉体的制备,获得粉体合成过程的一些关键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4.
将氧化钇溶解于硝酸溶液中,形成硝酸钇溶液,与硝酸铝混合并加热形成溶胶,在燃烧剂尿素的作用下发生燃烧反应,制备出了钇铝石榴石粉体。通过XRD、SEM测试,分析了点火温度、原料与燃烧剂的比例及水量等对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合成工艺条件下可制备出纯度高、颗粒分散性好的亚微米软团聚的YAG粉体。  相似文献   

5.
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了纳米级的HAP粉体,讨论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化学沉淀法制备的HAP粉体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以及TEM对所制粉体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煅烧后粉体的结晶程度明显提高,在进行煅烧时以900—1000℃煅烧1h以下为宜.反应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SiO2/CaSiO3复合粉体对水泥基材料早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SiO2/CaSiO3复合粉体对水泥基材料早期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400目、800目的天然硅灰石分别与浓盐酸反应制备了两种细度的SiO2/CaSiO3复合粉体,测试其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火山灰活性及3d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结果在5%~15%掺量内,掺复合粉体的砂浆3d抗压、抗拉强度均高于空白砂浆,掺DSV大的复合粉体砂浆强度高于掺DSV小的复合粉体砂浆强度.结论本实验制备的SiO2/CaSiO3复合粉体具有较高的活性,可提高砂浆的早期强度;应优选DSV较大的天然硅灰石为原料制备SiO2/CaSiO3复合粉体.  相似文献   

7.
激光诱导制备纳米SiC粉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硅烷Sih4和乙炔C2H2为反应原料,采用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制备(LICVD)理想纳米SIC粉体.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比表面积(BET)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粉体中SiC含量高于98%,平均粒径为20nm,晶体结构为β—SiC粉体产率大于200g/h,粉体中含氧量低于1%。  相似文献   

8.
由L-半胱氨酸与2-吡啶甲醛缩合制备了手性配体2-(2-吡啶基)-4-羧基-1,3-噻唑烷,并将其与(Rh(COD)Cl)2制备在位催化剂用于苯乙酮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可使该反应的化学产率高达90%,光学收率达到79.7%e.e。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SiO2超细粉体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水玻璃为原料,乙酸乙酯为潜伏酸试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SiO2超细粉体。对乙酸乙酯作为潜伏酸试剂的特点及反应温度和乙酸乙酯用量对硅酸盐聚合形成溶胶和凝胶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用TG-DTA,XRD,TEM,IR和氮气吸附对粉体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乙酸乙酯用量对成溶胶和凝胶的时间有较大影响,在反应温度30℃、乙酸乙酯与SiO2摩尔比为0.65时,可制得粒径为  相似文献   

10.
以聚乙二醇为反应介质,无机盐硝酸锌和氯氧化锆为原料,分别制备了纳米ZnO粉体和纳米ZrO2粉体,并应用XRD和TEM等分析方法对所得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采用聚乙二醇法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粒径约12 nm的ZrO2纳米粉体和粒径约50~75 nm的ZnO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碳纳米管(CNTs)为碳源,硅粉为硅源,通过煅烧,制备出了纳米到亚微米级的超细碳化硅(SiC)粉体,研究了1 300 ℃、1 400 ℃、1 500 ℃三个不同的反应温度对于SiC粉体粒度的影响,讨论了SiC颗粒形成的反应机理. 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粉体物相均为β-SiC,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粉体粒径增大. Nicomp多波形粒径分布显示,在1 300℃条件下制备的超细SiC粉体中96.4%的颗粒粒径为95.9 nm. 通过分析,推测超细SiC粉的形成机理为:反应物中存在的杂质镍与硅粉在高温下形成共熔液滴,碳纳米管进入液滴反应生成SiC晶核,进而析出晶体,晶体在高温条件下不断长大,形成超细SiC粉. 碳硅直接反应法相对简单、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制备纳米及亚微米级碳化硅粉体.  相似文献   

12.
根据热力学相关理论,利用基本函数ΔrH0T、ΔG0T、Kp在S i3N4粉体制备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典型S i3N4粉体合成工艺的反应进行趋势,生成相的化学组成、稳定性,合成工艺最大转化率以及发展动向,讨论了过程可控和获得高纯、优质S i3N4粉体的热力学条件,开发优质、低能耗、高产率以适应工业化批量生产的S i3N4粉体合成工艺,流态化CVD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液相沉淀法,通过表面活性剂进行分散,制备了-βCuSCN纳米粉体。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及表面活性剂对粉体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80℃,最佳反应物浓度均为0.2 mol/L;当聚乙二醇400(PEG400)添加量为1.5%时,分散效果最好,制备的粉体平均粒径为4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4.
CuSCN纳米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液相沉淀法,通过表面活性剂进行分散,制备了-βCuSCN纳米粉体。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及表面活性剂对粉体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80℃,最佳反应物浓度均为0.2 mol/L;当聚乙二醇400(PEG400)添加量为1.5%时,分散效果最好,制备的粉体平均粒径为4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5.
金属陶瓷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金属陶瓷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并对采用该复合粉体制备的新型陶瓷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陶瓷粉体的活化是获得金属陶瓷复合粉体的关键环节。利用该粉体制备的Al2O3-Ti-Co材料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和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6.
湿化学法制备纳米SnO2粉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地描述了纳米SnO2粉体的各种湿化学制备方法,SnO2材料纳米化处理的研究进展,阐明了制备纳米SnO2粉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铋蒸气氧化法制备氧化铋纳米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金属蒸气氧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已较成熟,但用此方法制备氧化铋时,由于熔体优先氧化,致使无法得到氧化铋粉体。在1140℃以下,通过加入助剂,使铋固体蒸发、气相氧化,制备了氧化铋粉体。用XRD对所得粉体进行了物相分析,粉体为纯β-Bi2O3。晶粒平均大小通过测定X-衍射线变宽效应,利用谢乐尔公式进行计算得平均粒径为33.7nm。用SEM对粉体的形貌进行了观察:粉体为球形,大小均匀。助剂对铋蒸发过程的影响实验表明:助剂的加入能使蒸发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8.
花生油与有机硅接枝型皮革加脂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用花生油和有机硅进行接枝,以制备皮革加脂剂的研究工作。在接枝中,使用一种特效催化剂进行反应,使接枝率达85%以上。由该方法制备的加脂剂具有恒定的理化常数,优良的水分散性和稳定性。耐酸,碱及电解质溶液。具有很好的耐寒性。应用实验表明,用该加脂剂对皮革进行加脂,可使革身丰满,柔软,富有弹性,具有理想的丝光感。该加脂剂可明显地消除革的部位差和解决松面问题,使用量少。是制革厂家欢迎的一种新型皮革加脂材料。  相似文献   

19.
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了纳米级的HAP粉体 ,讨论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化学沉淀法制备的HAP粉体性能的影响 .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以及TEM对所制粉体进行了分析 .测定结果表明 :煅烧后粉体的结晶程度明显提高 ,在进行煅烧时以 90 0~ 10 0 0℃煅烧 1h以下为宜 .反应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以介孔SiO2气凝胶粉体为填料制备了SiO2气凝胶/硅藻泥复合隔热涂料.研究了SiO2气凝胶粉体加入量对复合涂料保温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涂料的导热系数随着SiO2气凝胶添加量增加而下降,当SiO2气凝胶添加量体积百分数为37.5% 时,复合涂料具有最佳的保温隔热性能,涂层玻璃试样的导热系数仅为0.0553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