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栓素B2 (Thromboxane B2, TXB2 )、前列环素F1α (Prostaglandin F, PGF) 、TXB2/PGF1α比值变化和人参多糖的干预作用。方法: 30只家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人参多糖组(GP组)。分别检测三组缺血前 10 min、缺血 45 min 及再灌注 45 min 后血浆中TXB2、PGF、ALT及TXB2/PGF比值的变化,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IR组血浆TXB2 各对应时间点浓度均较C组明显升高, PGF含量再灌注 45 min 时较缺血前显著下降,TXB2/PGF比值明显增高,肝细胞超微结构显著异常。使用人参多糖注射液后,血浆TXB2浓度较IR组同期水平降低,PGF再灌注45 min显著高于IR组同期水平,TXB2/PGF显著低于IR组,尤以再灌注45 min为著,肝细胞超微结构异常较IR组有所减轻。结论:人参多糖可通过调节TXB2/PGF之间的平衡,改善肝脏微循环,从而防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冠心宁片对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和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连续 15 d 给予低(0.3 g°kg-1)、中(0.6°kg-1)、高(1.2°kg-1) 剂量的冠心宁片后, 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致大鼠气滞血瘀, 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粘附率、PT、TT、APTT 和血浆 TXB2、6-Keto-PGF、NO、ET 以及血清 SOD 活性、MDA 含量。结果: 冠心宁片能使气滞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明显下降, PT、TT、APTT 明显缩短, 血清中SOD活性明显提高、MDA 含量明显下降, 血浆 NO 浓度明显提高、ET 水平明显降低, TXB2 的含量上升、TXB2 与 6-Keto-PGF 的比值下降。结论: 冠心宁片可通过降低气滞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性增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 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巯基供体物质 N-乙酰半胱氨酸(NAC) 和非竞争性NMDA 受体拮抗剂氯胺酮(KT) 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ICR小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生理盐水组(0.01L°g-1) 、氯胺酮组(15 mg°kg-1) 、N-乙酰半胱氨酸组(75 mg°kg-1) 和 联 合 组 (KT 15 mg°kg-1+NAC75 mg°kg-1)。参照蒋晓帆等建立的方法, 制备局灶性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MCAO), 再灌注后 6、24 h 测定神经行为缺陷评分, 处死 TTC 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制备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VO), 在再灌注 0.5 、2 和 6 h 时取全脑制成 10%匀浆, 比色法测定 MDA 含量、SOD 和 GSH-Px 活力。结果: (1) 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 6、24 h, 各组小鼠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梗死灶 、神经行为缺陷明显,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药物联合组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行为缺陷(均为 P <0.01), 减少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均为 P <0.01), 药物单用对以上指标有轻度的改善作用(P>0.05)。(2) 联合用药可明显改善脑细胞损伤。(3) 与假手术组比较,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0.5、2 和 6 h 后, 生理盐水组小鼠MDA 含量显著升高(均为 P <0. 01), SOD活性(均为 P <0.01) 和 GSH-Px 活性均显著降低(均为 P <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联合组可显著地降低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MDA 含量 、提高SOD活性和GSH-Px 活性(均为 P <0.05、P <0.01), 单用药组改善不明显。结论: 联合用药能显著减少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MDA 含量, 提高 GSH-Px 和SOD 的活力;改善神经行为缺陷和减少梗死面积百分比, 减轻神经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川芎嗪(LGT)、左旋精氨酸(L-Arg)联合使用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时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兔40只,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4组:模型组,LGT组,L-Arg组和LGT + L-Arg组,每组10只。再灌注45 min时,分别检测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普(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能荷(EC)、丙二醛浓度(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02-/N03-)水平、血栓素B2(TXB2)、6-酮基-前列腺素F/6-keto-PGF含量和 TXB2/6-keto-PGF比值。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LGT组、L-Arg组、LGT + L-Arg组肝组织内 ATP、EC、NO2-/NO3-、6-keto-PGF含量及SOD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和P<0.01),MDA、TXB2含量及TXB2-keto-PGF比值均显著减少(P<0.05和P<0.01)。结论: LGT联用L-Arg可通过降低体内氧自由基水平、提高一氧化氮水平、糾正TXA2与PGI2的平衡,而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5.
胡霞敏  曾繁典 《金属学报》2005,10(7):828-831
目的: 研究β-七叶皂苷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检测方法, 测定正常大鼠及脑缺血大鼠经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5 mg·kg-1后β-七叶皂苷钠的血药浓度,并对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及正常大鼠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5mg·kg-1后, 其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正常大鼠在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后, 血药浓度迅速下降, 大约20 min 后, 其血浆药物浓度已下降50 %,T1/2α=0.343 h, T1/2β =23.325 h 。约2 h 后,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速率减慢。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30 min 后, 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后, 其体内药物代谢规律与正常大鼠不同, 药物的代谢速率减慢, 且在3 h 出现一个较低的血药浓度峰, 随后血浓下降。结论: β-七叶皂苷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消除较正常大鼠慢, 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提示β-七叶皂苷钠在临床的对症治疗时应考虑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益智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 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及学习功能的影响。 方法 使用四血管闭塞(4-VO) 法制成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数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1、2、4、8 及40 d 后, 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并用Morriss 水迷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 d 时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结果 从缺血再灌注后d 2 起, 益智胶囊(100 mg·kg-1) 组大鼠海马CA1 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缺血对照组大鼠海马CA1 区正常神经元数量, 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Morris 水迷宫法检测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 d时各组大鼠记忆功能, 益智胶囊(100 mg·kg-1) 组大鼠明显好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 <0.01)。 结论 益智胶囊对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 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并可改善大鼠的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苯妥英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IL-Ⅰβ 和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TNFα、IL-Ⅰβ、ET1的变化, 以及苯妥英钠对TNFα、IL-Ⅰβ、ET1 含量的干预作用。结果 缺血再灌组与假手术组相比, 血浆TNFα、IL-Ⅰβ、ET1 含量明显增加, 应用苯妥英钠各剂量组TNFα、IL-Ⅰβ、ET1水平均降低。结论 TNFα、IL-Ⅰβ、ET1 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苯妥英钠通过降低TNFα、IL-Ⅰβ、ET1 的含量能发挥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三七皂甙(PNS)及三七皂甙单体(Rb1、Rg1)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脑血流量(CBF)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7组:其中第7组为假手术对照组(SO);第1组为MCAO对照组;第2,3,4组MCAO前30min及MCAO后即刻分别静脉给予Rg120μg·kg-1,Rb120μg·kg-1,Nim5μg·kg-1;第5,6组分别于MCAO前灌胃PNS200mg·kg-1及400mg·kg-1连续10d。结果 与MCAO对照组比较Rb1,Nim,PNS400mg·kg-1组,CBF明显增高(P<0.01),Rg1组CBF无明显增加。PNS能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一氧化氮(NO)含量。超微结构显示,Rb1,Rg1,PNS和Nim能明显减轻脑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其中Rb1,Nim,PNS400mg·kg-1组优于Rg1和PNS200mg·kg-1组。结论 Rb1,Nim和PNS400mg·kg-1能明显增加MCAO区CBF,其机理可能与扩张血管有关;Rg1不能增加CBF。Rb1,Rg1,PNS有减轻脑缺血坏死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提高脑细胞内SOD活力、降低细胞内Ca2+及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静  明亮  黄茸茸  曹曦  吴强  李卫平 《金属学报》2005,10(9):1050-1052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塞法, 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脑组织皮质和海马骨髓过氧化物酶(MPO) 活性的影响;并对脑组织皮质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脑组织皮质和海马MPO 活性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 黄芪提取物(20、40、80mg·kg-1) 均可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升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脑组织升高的皮质和海马MPO 活性;改善脑组织皮质的缺血性改变。结论: 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Xnji) 对乙醇所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乙醇一次给大鼠和小鼠灌服和连续灌服造成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学习记忆的测试采用Morris 水迷宫法, 电迷宫法和避暗法。结果: Xnji 1.4, 0.7 ml·kg-1可预防一次性灌服乙醇所致的大鼠空间辨别障碍;Xnji 1, 2 ml·kg-1 可治疗连续灌服乙醇所致的小鼠空间辨别障碍和记忆获得障碍。结论: Xnji 可防治急、慢性乙醇中毒所致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氢生物蝶呤(BH4) 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 模型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 手术前1 h 喂饲BH4, 动态检测其对肾组织NO 含量、cNOS 和iNOS 活性的影响, 并通过肾功能、MPO、MDA 的变化来评价BH4 对肾IR 模型的作用。结果:BH4 能够升高再灌注早期cNOS 活性, 增加内皮源性NO 含量, 减轻炎症反应,减弱再灌注后期对iNOS 的诱导作用。结论:BH4 可改善再灌注初期cNOS 活性, 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徐隽  余涓  王晶  林春  陈崇宏 《金属学报》2004,9(3):294-298
目的:探讨蕲蛇酶(acutobin) 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 模型, 缺血3 h 后恢复血流再灌24 h 。观察蕲蛇酶对脑梗死面积、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活性、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 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的影响。结果:蕲蛇酶能有效减小脑梗死灶, 缓解MPO 升高、降低MDA 含量、抑制iNOS 活性, 降低NO 含量。结论:蕲蛇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缓解MPO 升高以及抑制脑组织中iNOS 活性, 降低NO、MDA 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Na+-K+-ATP 酶、肌浆网Ca2+-ATP 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SD 大鼠48 只, 随机均分为6 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利多卡因5 mg·kg-1 组;利多卡因10 mg·kg-1 组;异丙酚300 μg·kg-1·min-1组;异丙酚1000 μg·kg-1·min-1组。于缺血前5 min, 生理盐水及利多卡因经股静脉注射给药(30 s内注射完);异丙酚持续输注至缺血开始时为止。结扎冠脉左前降支, 造成左室前壁相应心肌组织缺血15 min, 然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10 min, 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K+-ATP酶、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结果 利多卡因可明显地促进肌浆网Ca2+-A TP酶活性的恢复(P<0.05), 大剂量时还促进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恢复(P<0.05)。异丙酚可显著地促进心肌细胞膜Na+-K+-ATP 酶活性的恢复(P<0.05, P<0.001), 大剂量时促进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恢复(P<0.05)。结论 利多卡因、异丙酚可促进再灌注期间心肌细胞膜Na+-K+-ATP 和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恢复, 从而抑制钙超载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曹泽玲  叶平  龙超良  陈凯  李小卫  汪海 《金属学报》2005,10(10):1112-1117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为再灌注30 min组,进一步分为假手术组(n = 5)、模型组(n = 6) 和吡格列酮(3mg·kg-1, n=7)组,测定有关心功能指标和心肌梗死面积;另一为再灌注2 h组,再分为假手术组(n = 5)、模型组(n = 6)以及吡格列酮0.3 mg·kg-1(n = 6)、1 mg·kg-1(n = 7)和3 mg·kg-1 (n = 6)组,共5组,免疫组化检测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和PPARY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n'Y)蛋白质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梗死面积(necronis,nec)与缺血n区而积(area at risk, aar)之比减少28% (P< 0.01),ne与左室面积(left ventricular,Iv)之比减少32% (P < 0.01);吡格列酮作用后心率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指标的+ dp/dtm以及反映舒张功能指标的-dp/dtmax明显改善(P<0.05~0.001),吡格列酮0.3、1、3 mg·kg-1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MMP-2蛋白质和mRNA表达,增加PPARY蛋白质和mRNA表达(P < 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Y而抑制MMP-2 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N-n-butyl haloperidol iodide,F2) 对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arly growth response-1,Egr-1) 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影响, 及其对心肌炎症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制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缺血前5 min, 舌下静脉推注F2, 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缺血心肌组织炎性反应变化。应用RT-PCR 方法及Western-blot 方法分别检测缺血组织Egr-1 mRNA 及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F2 治疗组心肌组织内炎性反应及Egr-1 的转录与表达均降低, 心肌功能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F2具有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内Egr-1mRNA 及蛋白表达、减轻炎性损伤的作用, 这可能是F2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显著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