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海北部湾盆地面积35000km2,水深小于50m。该盆地有涠西南、海中、乌石、迈陈等4个下第三系生油凹陷,生油岩面积22000km2,平均厚度500—720m,有机物质丰富,有机质类型好,属好—最好的生油岩。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历经40余年油气勘探,目前仍总体上处于勘探中期。在综合分析渤海湾盆地(陆上)20世纪勘探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新的认识:渤海湾盆地是在古生界—中上元古界克拉通上形成由石炭—二叠系残留含煤盆地、中生界裂谷盆地和新生界裂谷盆地四者相叠置的叠合盆地;太行山东深大断裂控制沙四段—孔店组及前第三系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第三系生油凹陷的地质结构控制油气的富集程度等。并提出精细勘探第三系生油凹陷是储量持续增长的基础和潜山油气藏勘探是储量跃进式增长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诺顿盆地于晚白垩世或早第三纪早期开始形成时,其主体部分下面的基底岩石早已受到强烈变形和热变质而不能产生油气,故生油岩只可能存在于盆地沉积中,设盆地自65百万年前开始形成以来一直以几乎不变的速率沉降,平均地温梯度为35°—45℃/公里,则象晚渐新统这样年轻的地层(镜质体反射率0.65—1.30%)就也在生油窗内。据地震剖面上的反射形态判断,生油窗内以及生油窗以下的地层均为非海相沉积,因此,盆地中赋存的烃类很可熊是天然气和凝析油。由于可能为海相沉积的上第三系埋藏过浅,在盆地各处都不可能成熟,而盆地深部则是一些孤立的断陷洼地,故成熟岩石至多为盆地沉积总量的11%。诺顿盆地中有大量可能的含油气圈闭,包括地垒中的裂隙基岩和风化基岩,地垒侧翼冲积扇中的地层圈闭,以及地垒上面的披盖背斜等。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为新疆北部最大、最富集的含油气盆地,随着盆地勘探资料丰富,重新研究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明确大油气田富集层位和勘探方向,可为盆地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指导。应用地震、钻井、试油、油源对比等资料,通过油气藏解剖、有效烃源岩分布和生烃潜力的差异性再认识,将盆地石油地质演化与构造演化相结合,对盆地油气聚集成藏的复杂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海陆过渡相和二叠纪—新生代陆内盆地多旋回演化,形成了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等多套构造层系,发育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中—下侏罗统3套主要烃源岩,存在中—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和白垩系3套区域性盖层,形成了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三大含油气系统。明确了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西山窑组、侏罗系顶面与上覆地层存在的大型不整合面,控制了三大含油气系统原生油气藏分布。自海西晚期至喜马拉雅期发育4期主要断裂,在盆地内构成了立体输导网络,将三大含油气系统纵向沟通,形成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原生油气藏与次生油气藏有序分布的复杂油气成藏系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前寒武系—下寒武统原生油气资源在全球油气勘探领域越来越受重视。位于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盆地、中东的阿曼盆地以及我国的四川盆地前寒武系—下寒武统的原生油气藏储量最为丰富。以这3个盆地为例,系统全面地阐释全球前寒武系—下寒武统原生油气藏的地质及其分布特征,以期为古老层系油气勘探的进一步突破提供参考。全球前寒武系—下寒武统原生油气藏油气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30 090 MMboe (4.12×108 t油当量),其中84.2%分布于东西伯利亚盆地,而阿曼盆地和四川盆地分别占8.9%和6.5%。烃源岩以海相泥页岩、碳酸盐岩为主,整体处于低熟—过熟阶段,且大部分分布于构造低部位;储集岩主要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早期白云岩化作用、表生淋滤作用和油气早期充注是古老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重要机制;深层和超深层古老层系的油气大部分储于碳酸盐岩中。同时,广泛发育的优质区域性盖层是油气得以有效保存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生自储成藏模式、源储相邻近源成藏模式和源储相隔“远”源成藏模式构成了前寒武系—下寒武统原生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马晖 《石油实验地质》1986,8(3):295-298
在石油勘探中,各类型生油岩所生成的石油数量和性质,主要取决于生油岩的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的类型以及有机质的成熟度。热解色谱分析是研究生油岩中有机质性质、成熟程度和不溶有机质的演化特征以及进行生油潜量快速估价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就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二叠系的一些生油岩样品的热解色谱分析资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烃源岩和热作用共同控制了中国近海含油盆地石油富集与贫化程度。近海含油盆地的主要烃源岩为半深湖—深湖相泥岩,分布层位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以始新统为主;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有机质丰度从极高到低;半深湖—深湖相泥岩规模从数千平方千米到不甚发育。这些含油盆地的地温场从高到低都有存在,主要受地壳结构控制。凹陷烃源岩和热作用之间存在"源足热足"、"源足热欠"、"源欠热足"、"源欠热欠"4种基本类型。由于各含油盆地不同凹陷的烃源岩类型、有机质丰度、规模差异巨大以及凹陷的热场差别大,烃源岩与热作用耦合类型不同,形成了生油潜力极不相同的含油盆地。渤海盆地绝大多数凹陷源足热足,且发育一批极富的生油凹陷,盆地资源潜力堪称巨大。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和北部湾盆地诸凹陷之间及同一凹陷内部差异性大,洼陷是基本单元,诸凹陷4种耦合类型都存在,"源足热足型"凹陷数量较多,部分凹陷富生油,勘探潜力大。南黄海盆地凹陷很多,但多数凹陷源较足、热不足,深洼槽才具有较大生油潜力,盆地勘探潜力一般。北黄海盆地各古近系凹陷源不足、热不足,凹陷生油少,属于贫油凹陷,盆地古近系凹陷资源潜力较小。中国近海石油的主要勘探领域在渤海盆地,其剩余石油资源占近海的多数;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北部近岸盆地带居次;南黄海盆地占很小部分。渤海盆地的绝大多数凹陷和南海北部近岸内带的部分凹陷是近海的石油富集区,特别是渤海盆地郯庐西凹陷带是超级富生油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方古隆起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乐山—龙女寺、黔中及江南隆起主要控制了上震旦统及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发育,泸州、开江隆起及南盘江—十万大山地区的晚古生代—三叠纪(孤立)台隆控制了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原生油气藏的分布.南方古隆起均被不同程度地改造,使完整的隆起面貌已不复存在.南方现存的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很少,四川盆地的早期原生油气藏绝大多数被改造变成了次生气藏,四川盆地以外的扬子区及华南区的原生油气藏则基本被破坏成为古油藏.提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应主要考虑次生油气藏及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中、下扬子地区主要考虑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文中还指出了具体油气勘探有利区,并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相似文献   

9.
下刚果盆地是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区之一,特别在深水区获得了大量的油气发现,逐渐成为盆地油气勘探的热点与重点。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特征复杂,发育盐上海相、盐下湖相两套烃源岩;发育深层、中层和浅层3套有利储盖组合,目前勘探证实了浅层新近系浊积砂岩和深层阿尔布阶碳酸盐岩储层是盆地的两套主要目的层系,储层物性总体较好,储盖配置关系好;其中浅层组合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深层组合以近南北向与盐岩相关的构造圈闭为主;各成藏要素在时间、空间上配置关系良好。以成藏要素研究为基础,在下刚果盆地深水区建立了盐上海相烃源生油、新近系浊积砂岩储,盐上海相烃源生油、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盐下湖相烃源生油、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这3种有利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松辽及其他陆相盆地生油岩地球化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生油岩的研究。从五十年代开始,随着石油普查探勘的深入和发展,相应地由发光沥青分析及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指标分析,逐步发展为近代生油岩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二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同时,随着全国其他陆相盆地生油岩研究的开展,对松辽盆地生油岩特征的认识也更加深入。陆相生油岩有机质丰度、沉积环境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许多作者已发表过很好的文章,在此不再作过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一、地质简况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大型含油气盆地。最近,我们在盆地东部上二叠统和下侏罗统生油岩中,发现了可能与物源或环境有关的28,30—二降藿烷(C_(28))和25,28,30—三降藿烷(C_(27))。 样品为盆地东北部三个泉隆起带三参1井侏罗系灰色砂质泥岩、盆地东部帐北隆起  相似文献   

12.
东海陆架中生代残余盆地特征及勘探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乐 《中国海上油气》2005,17(3):148-152
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主要分布于盆地中南部的福州凹陷、闽江凹陷和渔山低隆起地区。钻井揭示,中—下侏罗统为中生界主要烃源岩。中侏罗世末期、白垩纪末期的地层抬升剥蚀,以及古—始新世的断裂活动对中生代形成的原生油气藏破坏作用明显。古近系内部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该层系不仅是新生代原生油气藏的主要聚集场所,也是中生界次生油气藏的有利聚集层位。东海陆架中生代残余盆地勘探应“中新(生界)结合、上下兼探”。渔山低隆起地区具有双源供油气的优势,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油气远景及其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跨越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带二大构造单元,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盆地也遭受了强烈的破坏改造。其中中新生代陆相盆地虽沉积厚度较大,但岩性、岩相变化急剧,生油岩厚度较小,有机质贫乏,生油量不足,因此中新生代盆地找油的物质基础不够充分。本区晚古生代盆地生油母质丰度高,且分布范围广,但后期频繁而强烈的构造活动对其油气的保存有破坏作用。萍乐盆地东部地区油气保存条件良好,是较理想的油气勘探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伊宁盆地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伊宁复合盆地成生发展可划分为石炭纪一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和新生代3个构造发展阶段,相应地先后形成了孤内盆地、孤内残余盆地和远源碰撞山间盆地3种性质各异的原型盆地。弧内盆地属典型拉张型盆地,弧内残余盆地属地幔冷却收缩沉降盆地,生油岩系均较发育;远源碰撞山间盆地属压性盆地,生油岩系不发育。前两类盆地油气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块区油气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块区主要由八个含油气盆地近100个箕状断陷组成。由于地处大陆边缘,具有近海湖盆性质。自下而上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三套生油层系,形成了三种成油剖面类型。有机母质类型以渐新统最好,古新统—始新统次之,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相对较差。有机质的成熟度,由于生油母质类型的差别和埋藏时间与地温梯度的不一,在不同盆地中每个演化阶段的深度并不完全一致,石油窗厚度大致1450—1830米,埋深4000米以下,主要蕴藏天然气和凝析油。油源对比证实区内有两套油源层系。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油气盆地的沉积中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表明,油气田的分布多与盆地的生油中心有关。本文从构造角度出发讨论了沉降中心、沉积中心与生油中心的特性;进而论证了沉积中心与盆地、沉积中心与盆地边界、沉积中心与板块运动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中国主要油气盆地“中心”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7.
藏北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分析羌塘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该盆地油气成藏条件 ,认为羌塘盆地勘探的主力层段三叠—侏罗系总体经历了三次海侵和三次海退的过程 ,生油岩厚度大 ,有机质丰度高 ,且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 ,储集岩和区域盖层发育 ,生储盖组合条件好 ,目前已发现的多处油气苗表明 ,羌塘盆地确实有过油气的生成与运移的过程 ,综合分析认为该盆地基本具备了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伊犁盆地侏罗系初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地质调查和钻井等资料,对伊犁盆地侏罗系地质背景,生油气源岩以及成藏等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展示了环生油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为盆地勘探决策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大井地区生油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生油岩评价常规方法入手,以生油层的分布和有机质的丰度、类型、成熟度以及生油层的有机相带为研究内容,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大井地区的六套可能生油层进行了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认为:石炭系下统滴水泉组、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和中上统石钱滩组生油潜力及油气资源可能不大;二叠系上统平地泉组具有很大的生油潜力,尤其在沙东断裂到火东断裂之间形成了有机质的丰度中心;三叠系中上统小泉沟群和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均为非生油岩。  相似文献   

20.
利用MERIDIN图像处理系统提供的高精度、高质量的卫星图片,根据走滑拉分盆地的成因模式,重点解析了江西吉安-泰和盆地。认为,该盆地是一个联合型的走滑位分盆地,由北部的吉安盆地和南部的泰和盆地构成,并具有一定程度的伸展性质;中部人横江隆起可以视为走滑推隆构造。讨论了该盆地的形成演化史,并根据走滑拉分盆地模式预测了生油凹陷、生油岩层位和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