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7段(盒7段)是新的天然气勘探层系,但储层薄、岩性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信噪比及分辨率低,储层预测及勘探目标优选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勘探进展。为了准确预测甜点储层,提高天然气勘探成功率,针对彬长区块盒7段储层特征,采用“结构、属性、反演”逐级预测技术:在砂岩地震反射结构及敏感弹性参数分析基础上,通过频率域反射结构神经网络波形聚类有效刻画了河道外形,贝叶斯随机反演准确预测了砂体厚度,含气性预测指明了甜点储层发育部位。研究结果表明:古地貌影响着砂体的平面展布,彬长区块上古生界盒7段主要在工区西部发育4条南西-北东向条带状展布的河道砂体,为勘探有利区,东部河道砂体孤立状零星分布。通过该方法指导部署的勘探开发目标实钻效果好,地震预测结果横向分辨率高,真实地反映了河道及河道砂体的变化特征,能有效解决研究区强非均质性薄储层致密砂岩甜点预测问题,对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气藏为典型的岩性气藏,砂体主要为辫状河分流河道砂体,砂体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厚度薄,受制于地震分辨率的影响,传统的地震反演技术难以准确刻画薄层砂体展布特征,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地震沉积学技术提供了打开薄层砂体刻画研究的钥匙,通过90度相移及等时地层切片两大关键技术,结合地震属性分析,能够有效表征非常规薄储层砂体的平面展布及纵向演化规律,清晰刻画出陆相辫状分流河道的发育特征,为后续"甜点"预测提供支撑,有效推动了非常规致密砂岩薄储层的勘探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常规的储层预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精细开发井位论证的要求。为此,利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储层进行精细沉积微相刻画,结合古地形分析山23亚段下砂岩发育的地质主控因素,研究主河道的分布规律,基于压制煤层强反射、90°相位转换等特殊处理方法,进行敏感属性优选和多属性地震相分析,精细刻画砂体分布,最终形成沉积微相控制下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储层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宁-吉县区块山23亚段发育2条北西-南东向主分流河道带,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该微相砂体在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特征上有着很好的对应性;②压制煤层强反射结合90°相位转换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地震资料对储层的识别能力;③山23亚段下砂岩沉积受太原末期古地形控制,砂体发育时其对应的反射结构表现为一般呈顶平底凹或顶凸底凹的透镜状;④单井微相标定后开展多属性地震相分析有利于地质解释,减小单一地震属性地质解释的多解性。结论认为,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大宁-吉县区块储层预测工作的精确度,为该区块下一步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井位论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中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体具有"期次多、分布广、宽度窄、厚度薄"的地质特征,砂岩储层致密,非均质性较强,砂岩地震识别及精细刻画、储层预测及含气性预测配套技术不成熟,制约了该区致密气勘探开发进程和效果。为此,通过地震处理、解释联合攻关,研究形成了适用于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的地震一体化描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面向沙溪庙组目的层的保真、保幅、宽频、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河道砂体地震资料纵横向分辨率及地震成像,砂体特征更突出,断层成像更清晰,道集质量明显提高,为后续叠前地震储层及含气性检测提供了可靠数据;(2)在明确砂体地震反射特征的前提下,通过河道砂组地震层序划分及砂体精细雕刻技术,可以确定沙溪庙组河道砂体空间期次、重点砂体及单河道横向展布,岩性预测吻合率100%;(3)形成针对重点河道致密砂岩储层及含气性预测的有效技术手段及高产井部署地震模式,定量预测储层厚度、孔隙度及含气性的误差均小于10%,高产井模式有效地指导了水平井部署。结论认为,形成的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地震一体化描述技术经实际应用证明较为成熟,获气井成功率大幅提升,单井产气量不断获得新突破,该技术有效地...  相似文献   

5.
东海西湖N区块HG组H3b段为致密砂岩储层,具有砂体厚度大、低孔、低渗及横向差异变化大等特点,致密砂岩与泥岩、优质储层分布与含气性变化比较快,寻找物性较好、含气丰度较高的砂岩"甜点"是该区天然气高效开发的关键所在。在砂体、储层、含气性岩石物理特征综合研究基础上,探索了一套基于敏感弹性参数优选与合成的甜点预测技术,采用砂体-优质储层-含气优质储层逐级递进预测流程,达到准确预测甜点的目的。利用叠前资料反演纵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数据体,采用坐标旋转技术合成具有岩性区分识别能力的砂泥岩SynV_pV_s敏感属性参数,该参数可用来识别砂泥岩;利用优质储层的低纵波阻抗值特征划分识别优质储层;利用E/λ(杨氏模量与拉梅参数比值)含气性敏感属性参数预测优质储层含气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多解性,提高甜点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因波阻抗差异小导致的致密砂岩储层预测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分频融合技术的河道刻画与储层“甜点”预测方法。该方法将目标砂体与地震频谱建立非线性映射关系,形成具有通频信息的混频数据体,并建立具有宏观地质意义的相控模型,进而开展高分辨率反演确定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分布。以通南巴背斜侏罗系千一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分频融合技术高精度刻画千一段沉积早期的河道分布。基于混频数据体的高分辨率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千一段河道砂体孔隙度小于6%,背斜处孔隙度较高(4%~6%)。河道内砂体横向分布稳定,其中脆性砂体(自然伽马小于65 API)厚度变化较快,背斜处脆性砂体厚度一般大于20 m。储层预测结果显示千一段背斜带河道砂体具有厚度大、脆性好、孔隙度高、埋藏浅的特点,是千一段“甜点”发育区,也是未来致密储层改造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7.
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是中国陆相盆地主要的致密砂岩气类型,这种致密砂岩气源来自煤系烃源岩。中国煤系致密砂岩气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和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最为典型。煤系烃源岩呈广覆式分布,大面积生排烃,进入大范围砂体后,天然气运移聚集过程中,砂体的非均质性控制了致密砂岩气局部富集和甜点形成。基于典型气区解剖和地质建模,开展了不同粒径砂与黏土相似材料模拟致密砂岩气运聚机理实验研究,以揭示煤系致密砂岩气充注、运移和聚集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砂体渗透率级差控制天然气聚集的有效性、速率和含气饱和度。当砂体渗透率级差值为2.8时,即砂体非均质性较弱时,砂体内天然气不能有效聚集,而是运移和散失;当砂体的非均质性增强,渗透率级差值增加到5.4时,其中的天然气开始聚集成藏;当砂体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渗透率级差值增加到9.0以上时,砂体内天然气发生大规模的有效聚集和成藏。在气源充足的条件下,大面积非均质性砂体中,物性相对越好的局部砂体,且该局部好砂体中均质性和连通性越好,含气饱和度越高。有断层连通的情况下,砂体的成藏速率增大。致密砂岩气运聚机理研究表明,勘探中应找分流河道、岩屑溶蚀相、断层裂缝和局部构造等部位物性较好的砂体,而其外围被物性较差的砂体或泥岩围限,则有利于天然气有效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陆相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和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河道砂体整体表现为厚度薄、宽度窄、多期叠置且岩性致密的特点,单河道相带与储层空间刻画、储层定量预测与描述困难,制约了对该区气藏的开发评价。为此,在地震资料高保真、高分辨率目标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时频域频变能量融合、三维可视化子体追踪多域多属性相带空间融合刻画技术,基于射线参数域的改进三参数反演的砂体定量预测技术和基于孔隙介质渐进方程反演的流体识别技术,围绕沉积相、岩相、物相、流体相开展河道砂岩精细刻画,形成了河道砂岩储层精细刻画系列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河道砂岩气藏地震资料目标处理关键技术可实现致密砂岩气藏地震资料高效高品质处理,为区内河道砂岩的边界识别、分期次刻画及精细定量描述等夯实了基础;②多域多属性相带刻画技术可有效刻画不同河道的边界及内部的非均质性,突出地质体空间轮廓,实现复合相位内叠置河道分期次精细刻画;③基于射线参数域的改进三参数反演的定量预测技术和基于孔隙介质渐进方程反演的流体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储层物性和含气性的预测。结论认为,该系列技术提高了川西致密岩性气藏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增强了对复合相位内叠置河道砂期次的识别能力,实现了对河道砂岩储层外形空间及内幕的精细刻画,突破了薄层岩相、物相及流体相高精度定量预测技术瓶颈,从根本上破解了制约陆相薄层、叠置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温吉桑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发育多期辫状河三角洲,储集层类型以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为主,其致密砂岩"甜点"型储层主要受裂缝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控制。在综合分析致密砂岩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地震正反演、频谱分解、地震属性切片、多参数储层反演技术以及裂缝预测技术,刻画和描述了温吉桑区块三工河组多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分布特征以及沉积演化情况,指出致密砂岩甜点储层分布有利区和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东海油气田目的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为致密含气砂岩储层,叠后地震属性刻画储层展布难度大,需利用叠前信息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研究了AVO储层预测原理和可行性,通过地震正演分析了含气性、孔隙度及砂岩厚度对AVO特征的影响,并总结截距和梯度等属性的变化规律,运用存储滤波技术一步完成-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工作,得到用于岩性预测的相对泊松比属性体。以西湖凹陷中南部某中深层致密砂岩气田为例,通过相对泊松比属性分析砂体的展布特征,优化水平井水平段的位置,钻探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较好,水平段实现了100%的砂岩钻遇率。结果表明,利用致密砂岩气的AVO特征、采用基于AVO属性的存储滤波技术可提高东海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储层非均质性强,单井产量低,有效开发难度大。为提高致密砂岩气单井产量和储量动用程度,探索致密砂岩气藏多层系高效立体开发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气示范区盒8段、山1段等多套含气层系为例开展了研究,提出了一套致密砂岩气藏多层系水平井立体开发技术体系。首先,针对致密储层特征,通过利用三维地质建模与三维地震资料对各小层砂体空间展布进行精细刻画和含气有利区评价;其次,优选水平井开发主力层位和落实水平井部署有利区,整体部署盒8段、山1段2套水平井井网,进行多层系立体水平井开发;第三,应用地质—地震综合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有效提高了气层钻遇率。基于该技术开发体系,完钻的多层系水平井气层钻遇率较邻近区块提高了10%以上,试气平均无阻流量达到87.3×10~4m3/d,实现了致密气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致密砂岩气藏非均质性强、储量动用不充分的技术难题,以临兴地区石盒子组盒四段为研究对象,利用钻井、测井与地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立体空间层序地层格架精细刻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石盒子组小层级别沉积微相精细描述和致密砂岩“甜点”优质储层定性与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临兴地区致密砂岩优质储层主要为孔隙度大于6%、密度小于2.55 g/cm3vP/vS小于1.8的厚层致密砂岩河道砂体,其地震反射特征为中低频连续中强反射;根据优质储层“甜点”预测结果,部署空间立体井位,临兴地区致密气藏储量动用程度提高15.3个百分点,优化井位部署50口,预计增加天然气可采储量100×108m3。研究成果可为临兴地区致密气藏未动用储量立体勘探开发部署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对同类型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及储量有效动用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致密砂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具备形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 针对沙河子组发育于断陷盆地,具有物源近、相变快及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初步形成了层序研究定前景、源岩研究定潜力、储层研究定品质、综合研究定区带、甜点研究定井位的致密气地质甜点综合评价思路。研究认为:安达地区为首选有利区,埋藏相对较浅的 Sq3 和 Sq4 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等相带是好储层发育区。结合精细地震解释及叠前反演,在安达地区预测甜点体 12 个,有效指导了勘探部署,实现了沙河子组致密气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致密砂岩气主要类型、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致密砂岩气已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点之一。中国致密砂岩气分布范围广,目前已在鄂尔多斯和四川等盆地实现了规模开发;致密砂岩气藏主要有低缓斜坡型、背斜构造型和深部凹陷型3种类型,其基本地质特征表现为以煤系源岩为主,生烃强度高,具有持续充注的气源条件;致密砂岩与烃源岩紧密相邻,大面积接触,以近距离垂向运移成藏为主;源储有效配置形成致密砂岩气大气区,局部富集。中国致密砂岩气的有利勘探面积约为32×104km2,可采资源量达(8~11)×1012m3,目前中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已较成熟,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在中国未来天然气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e Ordos Basin is a significant petroliferous basi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China.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deposits of transitional and continental facies are the main gas-bearing layers in the north part of the basin.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the northern Ordos Basin are mainly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with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developing lots of "sweet spots" with comparatively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The tight sandstones in the study area are gas-bearing,and the sweet spots are rich in gas.Sweet spots and tight sandstones are connected rather than being separated by an interface seal.Sweet spot sand bodies are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overlapped,forming a large gas reservoir group.In fact,a reservoir formed by a single sweet spot sand body is an open gas accumulation.In the gentle dipping geological setting and with the source rocks directly beneath the tight reservoirs over a large area,the balance between gas charging into tight reservoirs from source rocks and gas loss from tight reservoirs through caprock is the key of gas accumulation in tight sandstones.Both the non-Darcy flow charging driven by source-reservoir excess pressure difference and the diffusion flow charging driven by source-reservoir gas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as accumulation.The results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dicate that the gas accumulation cannot be formed by just one of the above mechanisms.The diffusion of gas from source rocks to reservoirs is a significant mechanism of tight sandstone gas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蕴含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近期利用高精度三维资料开展侏罗系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勘探取得突出成效。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具有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因此提高河道砂体的边界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精度是致密气地震勘探的关键。通过开展AVO特征低频保护的“六分法”(分类、分频、分时、分域、分步和分区)高保真叠前去噪、近地表Q补偿和OVT域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针对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藏的“双高”(高保真、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并创新应用“双亮点”属性及多波、多分量砂体含气性地震预测等解释技术,提高了含气砂体预测精度。该技术系列在川中沙溪庙组致密气预测应用成果显著,地震数据频带得到了拓宽,低频信息更加丰富,资料信噪比明显提升,河道边界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大幅提高,钻井成功率超过83%,应用成果有力地支撑了该地区沙溪庙组致密气的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7.
川西坳陷东部斜坡的侏罗系油气藏总体表现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和下侏罗统优质烃源岩"双源"供烃、多期多套叠置河道规模砂岩储集体发育、烃源断层持续活动供烃以及古今断裂-砂体配置条件有利的特征,具备形成致密砂岩大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与源-储时空组合.通过总结分析中江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提出了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油气藏为"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川西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的开发潜力,优选有利区,通过岩心→测井→地震标定,对该气藏及主要目的层的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有利含气储层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气藏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砂组,各砂组厚度稳定,沉积时期构造稳定,地势平缓,沉积类型属于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砂体发育的最有利沉积微相。目的层JP35砂组储集岩主要为中—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溶孔细粒岩屑砂岩,渗流能力差,是影响储层评价的重要因素。井-震结合的储层展布与含气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研究区优质含气储层范围局限,呈不连续条带状,其展布受到沉积微相、河道规模以及局部构造高部位的控制。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类似地区沉积相分析和储层特征、展布与评价研究以及有利区带优选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盆地内的微古地貌是控制沉积砂体的重要因素,决定着储集砂体的发育位置及分布规模。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数据,运用残余厚度法与沉积学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残余厚度求取、去压实校正及古流向分析,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二叠系山西组13亚段(山13亚段)沉积期的微古地貌,分析微古地貌对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控制作用,进而预测山13亚段的有利砂体的分布规律,指导井位部署。研究表明:山13期研究区西部和南部为地貌高地,东北部为低洼区,中部为缓坡过渡带;沉积期的古流向整体呈南西-北东向,自南部高地发育的3~4支分支河道在研究区中北部汇聚,形成叠合砂带;基于预测的山13亚段砂体展布规律开展井位部署后,直井钻遇砂岩的平均厚度增加0.6m,水平井砂岩钻遇率提高20%,进一步证实了基于古地貌恢复预测砂体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对庆阳气田其他区块的天然气井位部署和类似地质条件致密气的开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