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田雄  吴薇  刘晓尚  吴秀 《电子科技》2019,32(9):32-37
针对视频人脸识别系统中同一人脸重复识别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多人脸跟踪与最佳人脸提取的方法。通过ViBe算法提取运动区域,缩小数据处理区域及确定执行人脸检测;利用Haar特征结合AdaBoost算法检测人脸,并根据肤色检测判断是否有误检;利用CamShift算法跟踪人脸;再使用Sobel算子得到清晰的人脸图片。实验表明,该方法下人脸误检率由2.8%降到0.2%,对于100帧视频平均处理时间从原始每帧112 ms降低到了45.6 ms,其处理速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结合肤色检测和AdaBoost算法的自动调焦实时人脸检测方法。采用肤色信息定位皮肤区域,针对AdaBoost算法对待检人脸尺寸小于训练样本人脸尺寸时检测率低的缺陷,并采用自动调焦算法调整图像大小后再利用AdaBoost算法进行人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结合肤色信息和自动调焦后的AdaBoost算法性能较传统AdaBoost算法有明显提高,同时对小人脸图像也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视频中人脸检测由于成像角度、天气状况、遮挡等因素造成检测准确率偏低以及深度学习模型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肤色模型与AdaBoost的人脸检测算法。算法通过选取Haar-like特征作为弱分类器,以裁剪过的CAS_PEAL数据集中的人脸图像作为训练集,利用AdaBoost算法将多个弱分类器组合成一个强分类器,最后将若干强分类器以级联的结构组成最终的分类器模型。为解决将非人脸区域检测为人脸的问题,引入椭圆肤色模型,利用椭圆肤色模型对视频帧进行处理使得图像中与肤色相似的区域进入后续的人脸检测过程以降低误检率。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以平均26 ms(单人脸视频)和平均34 ms(多人脸视频)的检测速度进行实时的人脸检测,且达到了87.2%的检测准确率,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复杂背景下多人脸检测率以及人脸检测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AdaBoost、肤色检测和二维主成分分析法(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2DPCA)的人脸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金字塔结构快速检测人脸,得到人脸检测区域,然后利用肤色检测对待判人脸区域进行过滤,过滤误检的非人脸区域,最后根据人脸的几何位置进行人脸关键部位的2DPCA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复杂背景下多人脸图像快速检测和精确定位,有效降低了误检率,使检测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5.
针对采用基于肤色特征的人脸检测方法和基于Ada 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单一方法的人脸检测系统在检测率和误检率方面不能同时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因此结合上述两种算法各自的优点,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并加以改进,主要思想是基于肤色特征的人脸检测作为预人脸检测,得到含有人脸的肤色区域,运用级联分类器检测这些肤色区域。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了大量的仿真探析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探析表明改进算法在误检率和检测率方面明显优于两种单独算法,同时对于人脸姿势方面,也能够达到很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彭定辉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5):130-134
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安全级别较高或特殊场合的门禁系统而言,高准确率的人脸识别技术尤为重要。为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采用了多种特征相结合的人脸识别算法,融合了背景分离、肤色检测、人脸五官特征检测、运动物体轮廓分析、人体运动跟踪等多种技术进行人脸检测测试,有效地解决了单一特征的人脸检测方法对人脸进行漏检和误检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复杂背景和光照条件不足以及有遮蔽物的情况下,均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人脸,误检率低。  相似文献   

7.
李凯 《电视技术》2014,38(3):175-177,196
针对传统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对侧面及多姿态人脸检测误检率较高且检测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视频流实时多人脸检测算法。仿真实验表明,通过使用该算法对静态图像以及动态视频流中的多个人脸实时检测,其结果比传统算法具有更低的误检率和更快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AdaBoost算法和人眼定位的动态人脸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快速人脸检测算法中,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算法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然而,该算法在复杂环境下常有误检的情况。为了既快速又能提高检测的准确率,提出了以人眼定位的算法作为辅助的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应用AdaBoost算法检测人脸的位置,然后再利用改进的模板匹配算法对人眼进行快速识别与定位。在人眼检测方面,利用金字塔算法加快了检测速度。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减少AdaBoost算法的误检率。  相似文献   

9.
张莉  汪烈军  钟森海 《激光与红外》2013,43(12):1402-1405
传统的人脸检测方法对于复杂背景彩色图像中人脸区域检测效果不理想。本文首先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输入图像进行光补偿和图像增强的预处理,然后利用HS-CbCrCg颜色空间建立肤色模型对图像进行肤色判别,之后用改进的Adaboost算法检测肤色区域的人脸信息,最后对重点区域重检测判别出确信人脸。实验数据表明,此方法对比传统的人脸检测方法,处理速度更快同时能够降低人脸漏检率和误检率。  相似文献   

10.
蔡波  杨艳 《半导体光电》2013,34(5):868-871,875
针对复杂环境下基于肤色模型的人脸检测误检率较高以及Adaboost算法对高分辨率图像时间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肤色模型和皮肤纹理特征以及Adaboost级联分类器的人脸检测方法,并改进了基于纹理刷色阶偏差法的皮肤纹理特征提取方法。该算法充分融合了肤色模型简单快捷、皮肤纹理突出的特性以及Adaboost级联分类器检测率高等优点。实验表明,该方法检测率高且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A real-time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tect faces in videos. First it uses frame difference method to extract the motion area. Next the clustering character of skin is used to get the general face area. AdaBoost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make concrete detection of human face. Finally an improved CamShift algorithm method is used to keep the tracking and improving algorithm speed.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e robustness and high speed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2.
针对AdaBoost算法通过最小化训练错误率来选择弱分类器造成的精度不佳问题以及单阈值作为弱分类器训练过程较慢难以收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拟合型弱分类器的AdaBoost算法。首先针对每个特征,在特征值与标记值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引入最小二乘法求解拟合多项式函数,并转换成离散分类值,从而获得弱分类器。其次从获得的众多弱分类器中,选择分类误差最小的弱分类器作为本轮迭代的最佳弱分类器,构成新的 AdaBoost 强分类器。与传统训练算法相比,极大地减少了待选弱分类器的个数。选取 UCI 数据集和MIT人脸图像数据库进行实验验证,相较于传统Discrete-AdaBoost算法,改进算法的训练速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人脸检测率可达96.59%。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HSV颜色模型和改进AdaBoost算法的车牌检测方法。针对传统AdaBoost算法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过配现象和检测率偏低问题,文中在传统AdaBoost算法的基础上对其权值更新规则和弱分类器加权参数做了改进,并通过利用HSV颜色模型构建第一层强分类器,并构建成级联分类器应用于车牌检测。实验证明使用该方法得到的车牌检测器不仅提高了车牌检测率和检测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配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14.
针对Android智能手机自带人脸检测功能效率低、错误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OpenCV移植到Android平台的方法,在运行Android系统的嵌入式平台中使用改进的AdaBoost算法,并结合OpenCV库来实现实时人脸检测与跟踪。实验取得了高达9505%的人脸检测准确率和5013 ms的平均检测速率,在保证检测速度的同时比Android自带的人脸检测更具高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人脸识别前,首先要精确定位出一幅图像中人脸的位置,为了快速定位人脸位置,本文提出一种肤色定位的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将实际获取的彩色图像转换为YCbCr和HSI空间图像,并将Cb和Cr图像中的数值进行四舍五入处理,结合Cb、Cr、H和S的阈值去除大部分背景,再统计当前图像中的彩色部分的Cb和Cr值,分别取最多2个数值来共同确定肤色位置,最后由当前位置的亮度信息图像排除手等纯肤色部分,准确定位人脸。本文算法能提高正检率并降低误检率,有利于人脸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