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很多高校都已开设《立体构成》课程。大部分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设计、构思、施工图、建模来完成最后的模型制作。学生只是完成了一套设计,不清楚为什么这样去做,忽略了建筑文化的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空间形式,了解构成手法,在课程的整体安排上加入主题式建筑构成教学,例如基于亳州特色建筑文化下的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亳州建筑文化的渊源、发展的基础上制作模型,体验传统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2.
将客家民居建筑的装饰元素应用在餐饮空间设计中,不仅起到了传承与宣传客家传统文化的作用,还为现代主题餐厅空间的设计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之不再变得空洞,切合了现代设计与文化传承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情感与环境结合的角度探讨,力求将美学中的"情景交融"的理论、环境心理学、传统文化体验相关理论与餐饮空间设计进行结合探索研究,以发现当前的餐饮空间情景体验的可能性。并通过对案例的调查分析,构建餐饮空间情景体验,从客家民居建筑文化特色出发,分析客家文化元素在餐饮空间创意设计中应用的意义。从客家民居建筑中提取装饰或建筑元素通过抽象、变异与简化的方法,将能够反映客家民居建筑特征的组成元素进行提炼、解体、重组、再构,再应用在此次餐饮改造空间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的蓬勃发展,建立和研究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光文化越显重要。本文将《周易》、儒家、道家思想分别与传统民居、皇家宫殿、古典园林分别对应,总结了在不同的光环境中所运用到的方法和技巧,并对其背后的哲学指导思想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光文化,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对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中国传统徽派建筑及其文化进行分析,将赖特的有机建筑与中国传统徽派建筑进行了比较,并发现了这两种处于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建筑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而最大的共同点是贯穿于这两种建筑文化之中的有机生态观,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徽派建筑还是对赖特的有机建筑的形成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和艺术在世界建筑技艺之中,是极具民族特色的瑰宝,而中国传统建筑的内部所包含的内容更为浩瀚与深奥,从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装饰到空间分割、家具陈设形成了一个有机组合的有序等级系统,更加洋溢出中华技术与艺术璀璨纷繁的文化内韵。  相似文献   

6.
榫卯是中国传统木作工艺的精髓,传统木构建筑结构的典型代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中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的历史文化价值及榫卯种类进行了叙述,归纳了现代技术在材料、连接形式、加工技术上对传统榫卯应用的创新,对传统榫卯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价值进行总结。文章提出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应加快推进传统建筑榫卯文化的现代创新应用,以现代的材料与工艺,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对其结构进行数字化创新优化设计,与现代的建筑形式相融合,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建筑构件有很多:"罩就是其中一种。在传统建筑中的罩,汇集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最具有美感与鉴赏价值的传统构建之一;在现代设计中,将罩运用于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不仅能够再现这种艺术形式,同时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能够进一步拓宽现代设计的思路与眼光,可以促进现代设计更好的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构件中的罩,是中国独有的建筑艺术形式,不仅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民间建筑中有众多值得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学习与借鉴的元素。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传统徽派建筑与国际大师柯布西耶的惊世之作——朗香教堂,从中发现许多相似的设计手法:建筑对于自然光的再利用、对于雨水的处理以及在建筑形式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纯粹香草味触动了 DMD 设计小组的灵感,于是,在初秋的日暮时分,他们在左右间酒吧设计了一场关于伏特加香草与中国文化相遇的梦幻体验。在这场梦幻体验中,DMD 选择了宣纸,作为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宣纸和竹篾被无限放大,散落在酒吧的庭院四周,不寻常的体量使传统灯笼变换成现代建筑,仍然是朦胧轻盈的质感,却颠覆了人们的常规经验——由日常工具变成了可以走进去的空间。中央是这场梦境的主角——绝对伏特加,伴随着烟雾的散尽,巨大的酒瓶缓缓而出,盛满美酒的酒杯像萤火  相似文献   

10.
未曾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对天人关系有着如此深刻持久的关注,以至于"天人观"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本问题。汉构建与装饰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完成了高台建筑向楼阁建筑的过渡,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的基本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中处于重要地位。汉代董仲舒将早期的"天人感应"推向了"天人合一",将起初粗陋的天人观思想进行整合建立了"天人合一"宇宙图式,天人观思想在当时的汉代建筑与装饰中也逐步更清晰地体现出来。本文通过研究天人观思想在汉代建筑与装饰艺术中的体现,从哲学层面上解释汉代建筑与装饰艺术,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筑和家具都蕴含着中国特色文化,其中建筑的柱与家具的腿都具有历史意义上的特征。本文从设计风格、文化、结合方式与造型等方面总结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家具的特点并探究了这两者的关系。进而分别分析建筑的柱和家具的腿的特征,并从"侧脚与收分"、柱础造型等方面入手,发现中国传统家具和现代家具的腿虽然各有自己的特征,但在这两个方面与中国建筑的柱是有着极大联系的。希望本文能对现代家具的腿部造型和结构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以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家具为研究对象,从材料、基本结构原则、接合方式以及细部结构与装饰构件等几个方面,研究了中国传统木建筑梁柱框架结构对传统家具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2年9月6日至7日,海福乐五金(中国)有限公司参加首次在中国上海世博中心举办的Architect@Work建筑纪元展览。Architect@Work建筑纪元的概念源自比利时,是由设计师创立并专门服务于建筑和设计群体的盛会。此次是建筑纪元在亚洲的首秀。展会期间,海福乐向广大建筑及室内设计师展示了最新的五金产品,使其饶有兴趣的切身体验海福乐五金产品的魅力。海福乐专业产品专家积极与参观者交流互动、答疑解惑、为其提供多方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建筑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如何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符号,成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师较为关心的一个问题。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将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结合的代表建筑,因此,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香山饭店建筑设计中传统民居建筑符号、传统建筑装饰符号以及传统园林建筑符号的应用,旨在为我国当代建筑设计进一步与传统文化符号相融合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形式和内涵着手,论述了传统装饰纹样在中国古代建筑的运用,并对其在现代建筑室内装饰中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湘东北地区“大屋”民居的宗教信仰、村落选址、文化礼仪、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湘东北地区大屋民居所蕴涵的传统建筑文化特征,揭示出大屋民居与中国传统建筑在文化思想和精神实质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是在现实环境和人文精神等各方面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它奠定了中国建筑发展的最原始的基础。中国建筑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在继承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时至今日,中国建筑在外来建筑风格的影响之下,如何保存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如何把它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本文就传统建筑风格语汇在当今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空间在传统文化思想和物质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本文从传统建筑室内的空间序列组织、空间形态处理、空间分隔方式以及装饰纹样运用着手,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空间意境的营造方法,为现代建筑室内空间的空间处理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室内因素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的特点,希望中国室内设计师能从中汲取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精华,并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0.
陈明明 《广西轻工业》2011,(11):117-118
首先介绍室内设计的概念,并讨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及其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住在其中的人的影响甚远。本文通过对室内设计过程中门、床、灶的在中国的禁忌进行剖析,结合具体事例,来进一步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室内设计尤其是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