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UV-Vis分光光度计法和Photo-DSC法分别研究了合成的3种可聚合胺类助引发剂DMPDA、EGDPM、EGMPM与二苯甲酮(BP)组成的引发体系的光化学初级过程及引发1,6-已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的紫外光聚合动力学.考察了助引发剂胺的含量对BP的光化学初级过程和对引发HDDA光聚合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光强和温度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胺含量的增加,BP的光化学初级反应速率增加,从而使体系的聚合反应速率增加.随着温度和光强的增加,单体最终转化率、最大反应速率增大,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所需的时间减小.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EA/BDM体系实现UV固化的条件,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及其含量对EA/BDM体系光固化的反应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TPO)的综合引发效果要好于同类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夺氢型光引发剂异丙基硫杂蒽酮。固化后所得膜热稳定性比纯EA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硫化体系、半有效硫化体系为参照,研究了抗硫化返原剂1,6-双(N,N′-二苄基硫代氨基甲酰二硫)己烷对天然橡胶的抗硫化返原性能以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抗硫化返原剂1,6-双(N,N′-二苄基硫代氨基甲酰二硫)己烷的胶料的抗硫化返原性能明显提升.可以有效地提高硫化胶的定伸应力、邵尔A硬度、撕裂强度,且在空气中热老化后,该物理性能均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新型萃取剂N,N,N′,N′-四丁基丁二酰胺(TBSA),研究了其萃取Ce(Ⅲ)的性能,详细考察了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硝酸锂浓度以及温度等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得出了TBSA以甲苯为稀释剂时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为(0.29±0.16)L6/mol6及298K时的热力学焓变为-17.90kJ/mol,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e(NO3)3.3TBSA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用Photo-DSC(光差热扫描)研究了一种可聚合胺助引发荆乙二醇-3-吗啡啉丙酸酯甲基丙烯酸酯(EGMPM)分别与二苯甲酮(BP)、4-(4-甲苯硫基苯基)苯基甲酮(BMS)、4-氯二苯甲酮(CBP)、4-氯甲基二苯甲酮(CMBP)、4-羟甲基二苯甲酮(HMBP)等二芳酮组成的光引发体系引发以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为单体的紫外光聚合动力学.考察二芳酮质量分数、聚合温度、光照强度对其光聚合动力学影响,并评价其引发效果;同时计算出了EGMPM/BP引发HDDA聚合体系的活化能.结果表明,二芳酮的质量分数增加时,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率的时间减少,单体的转化率也相应增加,单体聚合速率相应增大;相同质量分数(0.1%)的不同二芳酮,BMS体系达到最大反应速率的时间最短,单体转化率也最高;随着温度和光强的增加,单体最终转化率、最大反应速率增大,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所需的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6.
以BBE(双酚A二烯丙基醚)作为BDM(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改性剂,采用旋转黏度计和非等温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分别研究了BBE/BDM树脂体系在不同温度时的黏度和固化反应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在90~215℃范围内具有较低的黏度(低于1 000 mPa·s),完全满足RTM(树脂传递模塑)的工艺要求;该树脂体系的凝胶温度为210.7℃、固化温度为254.7℃和后处理温度为287.7℃,其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209.79 kJ/mol、频率因子为3.23×1018s-1和反应级数为0.955(近似1级反应)。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异噻唑啉酮的中间体N,N′-二丁氧基甲基二硫代二丙酰胺(BMD)的合成,产率91.2%,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波谱(1HNMR)对BMD结构进行表征。对BMD进行了抑菌性能的研究,结果显示BM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裂殖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 mg/mL,0.25 mg/mL,0.125 mg/mL。以BMD为防污剂制备海洋防污涂料,173 d的实海挂板结果与空白板相比较,仅有少量大型污损生物附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无水乙酸锌〔Zn(CH3COO)2〕催化下4,4′-二苯甲烷二胺(MDA)与碳酸二甲酯(DMC)合成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对反应体系副产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MDC生成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n〔Zn(CH3COO)2〕∶n(MDA)=5∶1,反应物配比n(DMC)∶n(MDA)=20∶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 h。在该条件下MDC收率为98%,MDA转化率100%。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副产物为单氨基甲酸酯和3种N-甲基化物。在上述基础上,讨论了N-甲基化物可能的生成机制和副产物的形成对MDC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二 (2 -乙基己基 )二硫代磷酸 -二辛胺协同萃取剂萃取镉锌的竞争反应机理 .根据协萃图 ,该混合体系萃取镉锌均为反协萃效应 .等摩尔系列法和饱和法的实验结果表明镉和锌的萃合物为CdA2 和ZnA2 .萃取机理可归结为 3个反应 ,计算结果表明它们对萃取的贡献随水相酸性而变化 ,由此可解释萃镉的U型曲线 .该类协萃体系在中浸液酸度下的镉锌分离性能及镉的反萃性能显著优于有机二硫代磷萃取剂  相似文献   

10.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和顺丁烯二酸酐(MAH)作为单体,通过熔融挤出制备长支链结构的聚丙烯。主要研究了单体配比对改性聚丙烯(PP)的熔体流动速率、熔体强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产物的凝胶含量、流变性能和相对接枝率,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示差扫描量热仪等对接枝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双单体接枝改性PP的熔体强度有所提高,当HDDA和MAH的质量比为1∶0.50时,改性PP的熔体强度为44.4kPa·s,是纯PP的2倍左右,其力学性能和剪切流变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