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根据影响微波腔体振荡频率的微扰因素,给出频率可能产生牵引偏移的有效数据。讨论了腔体受到微扰后对频率的影响,并对其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引言本文介绍洛斯——阿拉木斯科学研究所在应用LALA计算机程序设计微波功率管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文献的作者首先介绍了这种程序。提出这种程序的最初目的,协助设计直线加速器腔体,而目前这种程序在获得性能良好的结构形状方面有巨大意义。由于这些腔体同某些微波管(或部分功率管)类似,所以这种程序在微波管方面运用也很成功。基本要求是:所研究的腔体结构圆柱对称,并且谐振于最低频率模式,在方位角方向上无电场变化。若满足了上述要求,在初步设计计算中便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限积分法仿真分析了微波脉冲对电容近炸引信腔体的耦合过程,分别分析了微波入射方向、 电场极化方向和微波频率对引信腔体耦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入射角度为30°、电场极化方向与弹轴夹角 为30°时,耦合系数最大;引信探测电路位置处的微波场最强;随着微波频率增大,耦合系数存在明显减小的趋势,同 时存在多个共振增强的频率点。分析表明,对于环状孔缝而言,其共振频率与矩形孔缝不同,且数值与环状孔缝的 圆周长成反比。  相似文献   

4.
微波腔体微扰方法测量非电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微波腔体微扰方法测量湿度、厚度等非电量的原理.根据电磁场理论,导出分辨率公式.计算及实验均表明,用微波腔体微扰方法测量非电量具有高的分辨率.文中还介绍几种检测腔体失谐的方法,着重讨论了鉴相方法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工业废水的处理设计了一种新型圆柱形谐振腔用于微波闪蒸腔体结构。本文首先通过波导理论推导了圆柱谐振腔中的电磁场分布,其次编程计算出圆柱谐振腔体中模式数分布对腔体设计的影响,最后利用HFSS仿真软件对腔体结构及其馈口的位置进行了优化,并最终根据优化结果制造出第一代闪蒸腔体。采用微波闪蒸技术和常规闪蒸技术处理含Zn2+和硫酸的废水,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微波闪蒸技术要优于常规闪蒸,并且闪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工程实际中常用的带通滤波器设计方法是从原形低通模型出发,经过频率变换和元件参数值的变换得到集总参数谐振腔元件数值的大小,再利用微波结构加以实现。本论文以一个基片集成波导感性耦合腔体滤波器的设计为例,详细的阐述了基片集成波导腔体滤波器的设计过程。之后,按照此类腔体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了多款腔体带通滤波器,包括有极高的频率选择性的交叉耦合滤波器,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小型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志刚  张兆传  李现霞   《电子器件》2007,30(5):1797-1799
利用电磁计算软件MWS对双重入式几何结构的速调管谐振腔进行了设计,并根据谐振频率和特性阻抗对腔体尺寸进行了仿真优化计算,得到了谐振频率f0为3.0007GHz,特性阻抗R/Q为124.506的双重入式谐振腔的结构参数.对腔体尺寸做了敏感性分析,讨论了腔体尺寸变化对腔体电参量的影响,对具体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测量纸张含水量的双模式微波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纸张含水量测试的微波传感器。它是利用圆柱形微波谐振腔中的多模谐振现象,采用简并的TE_(011)和TM_(111)模式,利用其谐振频率对纸张含水量变化的不同敏感性,测量两模式谐振频率之差的变化,达到测量含水量变化的目的。文章给出了腔体设计公式、纸张对频差的微扰计算公式、最佳腔体尺寸的选取。对温度补偿特性也作了分析。并给出了一只实验传感器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9.
陈珂  杜平安  任丹 《电子学报》2017,45(1):232-237
电磁波经缝隙进入机箱腔体后,会在某些频率点形成驻波而发生电磁谐振,导致腔体屏蔽效能急剧下降.为快速准确预测谐振频率以指导屏蔽腔体设计,本文基于缝隙天线阻抗理论提出一种带缝腔体谐振频率的计算方法.将电磁场用自由空间和腔体格林函数表示,根据缝隙处的边界条件建立等效磁流源的积分方程.通过矩量法求解积分方程,计算出腔体输入阻抗.根据谐振发生时电抗为零或电阻最小,可从频率-阻抗曲线获得谐振频率.本文方法不仅能预测缝隙谐振和低阶模式腔体谐振,还能预测出高阶谐振.与实验和CST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及快速性.最后用本文方法分析了腔体和缝隙尺寸以及缝隙位置对谐振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远志  卢肖 《电子工艺技术》2011,32(5):297-299,302
Cu镀Au腔体是微波器件常用封装载体之一。在目前应用中,Cu镀Au腔体微波器件的气密性封装一直是工程化技术难题,大幅影响了微波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对基于Cu镀Au腔体的微波器件进行了气密性封装研究,探讨了Cu镀Au腔体实现气密性封装可能的工艺路线。通过比较激光封焊和真空钎焊等传统气密性封装工艺方法,提出了"小孔密封...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采用分立器件实现载波抑制双边带(DSBCS)调制的被动补偿光纤环路微波频率传递方案的缺陷,对基于DSBCS调制的光纤环路微波频率传递系统进行稳定性优化设计和测试验证,设计了基于微波芯片的一体化接入节点电路,以腔体分隔的金属和高精度的温度控制模块屏蔽串扰、减小外界温度影响,实验测试了系统电路底噪、60 km光纤环路系...  相似文献   

12.
马军昌  魏文珍 《通信技术》2011,44(7):141-143
腔体滤波器是现代微波通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频率的计算是滤波器的关键,而频率的计算是比较繁琐的,基于复杂的理论计算。研究出了简洁实用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公式,通过例题全面介绍了腔体滤波器各种频率的计算和仿真。给出了设计公式和设计步骤。首先根据综合设计得出单腔级数,再运用平板电容和筒状电容准确得到谐振杆长,通过ansoft模拟验证谐振频率,与实例有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BJ26矩形波导的常压微波等离子体反应器。微波反应器对于等离子体的产生起关键性作用,本设计中采用了矩形压缩波导结构。首先运用Ansoft HFSS仿真软件对反应器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不同矩形压缩波导腔体内的电场分布,从而对腔体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制作了常压微波等离子体反应器。将反应器安装在微波系统中,获得了频率为2.45GHz功率可调的稳定的微波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14.
微波有源模块因为腔体的原因造成自激和传输参数的恶化一直是微波电路设计的难点之一.目前没有完整的理论来支持微波有源电路模块的腔体设计.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以微带线作为主要微波传输载体的微波组件的腔体效应,借助电磁场仿真工具HFSS对装有微带电路的微波组件进行了仿真.根据仿真结果设计X波段微波组件,并对S参数进行了测试,测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高增益、高功率微波组件内部射频干扰场的特点,给出了腔体内的场分布图,认为引起功率管损坏的主要原因是组件隔离腔的谐振导致脉冲功率管连续波工作造成的。结合相关工程设计给出了根据组件的工作频率,选择隔离腔体的尺寸,从而避开腔体的谐振频率,对大功率微波管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指出了微波吸收材料最为有效的粘贴位置,这对减小组件内部的射频干扰和组件减重都是有利的。另外还就引起谐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作为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彩云 《电子质量》2009,(10):39-41
文章在介绍工序能力指数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微波件腔体加工工序进行了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解决了微波件腔体加工过程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严伟  孙兆鹏 《电子学报》2010,38(8):1862-1866
 传统的微波多芯片组件(MMCM)金属壳体气密封装存在需要增加重量、互连线和成本等缺点.采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腔体技术为MMCM研制提供了一种实现微波互连基板和封装外壳一体化的理想解决方案.本文采用微波分析软件对微波LTCC腔体及其过渡结构进行了仿真和优化,并与LTCC腔体试验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采用微波LTCC腔体技术研制成功一个X波段T/R组件接收支路.  相似文献   

18.
俞兴明  朱其凯 《电讯技术》2012,52(10):1648-1651
基于同轴腔滤波器的基本理论,运用综合设计方法计算出一种中心频率为2.160 GHz、带宽为20 MHz的用于3G移动通信的七同轴腔滤波器腔体的结构尺寸,并计算出腔间的耦合系数;再应用微波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仿真得出的腔间耦合系数和耦合孔大小的关系曲线,得到了耦合孔半径尺寸;调试实测结果符合设计预期,并说明了实际调试时的注意因素  相似文献   

19.
郑家骏  梁昌洪 《微波学报》1999,15(2):185-188,140
本文基于Floquet定理得到分析内含周期结构的腔体谐振器的基本原理,给出了依据谐振频率计算腔体尺寸的方法,进而以外导体加载盘荷的同轴腔为例说明具体应用,并将计算结果与Collin网络方法的计算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王培章  雷光 《电子器件》2011,34(2):159-162
为了在实验室内开展卫星通信体制以及新技术的研究,采用微波锁相频率合成器、S波段同轴腔体滤波器、Ku波段腔体滤波器和射频混频器相结合的方案研制了S-Ku波段上下变频器组件.实现了输入带宽30 MHz的S-Ku波段上下变频器构成的模拟转发器,设计了S波段同轴腔滤波器,并对上下通道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