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广 《中国科技博览》2012,(32):418-418
巷道受掘进或回采影响,常使顶底板和两帮岩体产生变形并向巷道内产生位移。巷道底板向上隆起的现象称为底鼓。目前巷道顶板下沉和两帮内移能控制在某种程度内,而防治底鼓仍缺乏经济有效的办法。在底板不支护的情况下,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中约2/3—3/4是由底鼓造成的。强烈的巷道底鼓不仅增加大量维修工作,增大维护费用,而且还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因此,研究巷道底鼓机理及其防治措施一直是软岩巷道支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底鼓现象已成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之一,文章通过对软岩巷道底鼓发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软岩巷道发生底鼓的主要原因与巷道底板岩性、底板浸水时间及巷道所受压力所导致,分析了巷道底鼓的机理、类型,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得出了软岩巷道支护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3.
陈冰 《中国科技博览》2014,(35):285-286
深部煤炭开采过程中巷道稳定性维护始终是一个难题,目前,豫东煤矿暴露出深部巷道前掘后修、开挖后不到三个月就大变形、难以维护的特点。巷道的持续变形和不稳定,不仅影响了巷道施工进度,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和损耗,给矿区安全高效生产带来了很大问题。因此,针对这一难题进行研究,提出适合矿区深部巷道的稳定性维护方案和技术措施,有效解决矿区深部巷道支护难题,也为其他矿井深度巷道支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锚喷巷道在掘进成型后,由于受采深、岩石的破坏变形、应力的释放等影响,锚喷巷道变形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巷道底板呈现明显的底鼓,两帮向巷道内移,致使巷道返工修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建设。针对锚喷巷道变形的原因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几点防治巷道变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许国胜  李育朋 《硅谷》2014,(1):113-113,115
针对新景矿一水平轨道大巷底鼓严重的问题,分析了底鼓成因,提出了底板采用锚索束加固,并进行深部注浆的底鼓治理技术。现场试验表明:治理后半年巷道底鼓控制在50 mm,顶板及两帮基本未变形,且巷道变形已经稳定。说明采用该底鼓治理技术有效的控制了大巷的底鼓,为该矿类似条件巷道底鼓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河砂是缓冲河道水流、涵养水源、保护堤防与河岸的重要屏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近几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河砂需求量不断增加,河砂资源无序开采情况日益严重,不仅造成了河砂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安全。因此,依法强化河道管理,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加强资源保护,维护河道行洪安全,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孙永慧 《硅谷》2012,(21):163-164
分析巷道底鼓应将巷道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不能只考虑底板因素。通过侧压力系数将铅垂应力与水平应力联系起来,总体考虑巷道底鼓问题;根据巷道底板岩性将巷道底鼓总体分为挤压流动性底鼓、挠曲褶皱性底鼓、剪切错动性底鼓、遇水膨胀性底鼓四种类型;并详细分析巷道底鼓的影响因素;针对底鼓发生机理,将底鼓治理方法分为加固围岩法、卸压法两种,并介绍各类型典型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煤矿开采工艺的不断创新,煤矿生产能力日益提高,顺槽不断加大,造成巷道维护难度增加。回采顺槽一般沿煤层底板掘进,位于煤层中,在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受多次反复的采动影响,围岩变形破坏严重,顺槽维护尤其困难。针对软煤层顺槽支护困难的问题,进行了支护研究,研究了不同支护形式对其发展破坏等的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软岩巷道底鼓发生原因的分析,得出了软岩巷道特别是膨胀岩巷道发生底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底板浸水及巷地压所致,分析巷道底flku鼓的机理和类型,提出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煤矿硬岩下山巷道掘进中深孔爆破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琦  任庆峰 《爆破》2011,28(2):49-52
为了提高煤矿坚硬岩石下山掘进循环进尺和掘进进度,在满足煤矿井下爆破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下山巷道断面和岩石性质,对炮眼深度、炮眼直径和药卷直径、掏槽形式和掏槽参数、光面爆破参数和光面爆破装药结构、底眼爆破参数和底板控制、合理的起爆方式等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采用底部集能装药掏槽爆破技术和水垫层周边光爆装药结构、增加底眼数...  相似文献   

11.
根据顶底板的变形特征,提出了“留顶破底,预留变形,三角成拱”的巷道断面优化原则,给出了自然稳定的“三角拱异型断面”。在锚杆布设技术上,提出了针对急倾斜异型断面巷道锚杆布置的“垂直岩面原则,放射状原则,均布原则”的支护设计方法。在急倾斜煤层群沿空留巷锚网支护技术中率先形成了“预计巷道变形机理和规律一优化巷道断面,预留变形量—锚网支护设计一施工质量控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中针对袁店煤矿轨道上山巷道底臌反复整修,难以实现稳定支护的问题,具体分析了底板变形的原因,阐述了实践中防治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从而达到控制底板围岩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巷道表面位移可反映巷道表面位移的大小及巷道断面缩小程度,判断围岩的运动是否超过其安全最大允许值,是否影响巷道的正常使用。监测杨柳矿10416底板抽排岩巷的表面收敛可为研究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对底板抽排巷矿压规律的影响,掌握该类巷道的围岩活动和变形规律及支护设计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付浩 《中国科技博览》2012,(35):405-405
本文作者根据昨年实践证实了对煤矿井下杂散电流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对煤矿井下杂散电流的应急治理措施。在我国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应用范围的不断增加,对井下直流牵引网络产生的杂散电流造成的电机车轨道及巷道内金属管线的腐蚀、干扰井下通讯系统和导致人身触电事故等问题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5.
在煤矿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松软岩层井巷支护的问题,巷道维护影响着软岩矿井的生产。文章结合煤矿操作工程实践等进行了软岩巷道矿压变形特征、显现状况的分析,提出巷道维护可有效抵制二次来压,提高围岩应力的均衡效果,降低与膨胀引发作用力正面对抗的概率。实践经验表明,巷道维护成本明显低于一次永久支护成本。  相似文献   

16.
随着煤矿采掘深度的增加,爆破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因爆破扰动松软煤层诱发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也不容忽视。为研究爆破扰动松软煤层的力学特征以及爆破震动效应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巷道掘进爆破扰动松软煤层诱发煤与瓦斯突出为工程背景,根据相似理论在实验室搭建了爆破模拟试验系统,通过超动态应变仪监测爆破载荷作用下试样的力学特性,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探讨爆破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爆破孔从岩层进入松软煤层,在该试验条件下产生了类似突出的破碎抛掷过程;爆破裂纹扩展是导致巷道围岩破坏的根本原因,而松软煤层的存在会加剧巷道围岩的破坏程度,促使巷道围岩的裂隙进一步扩展发育,在煤矿井下一次爆破装药量大,炮孔数目多和需要多次爆破的情况下,爆破振动的累积损伤会最终影响到巷道的稳定。研究成果对揭示井下爆破扰动构造带煤岩诱导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开采深度逐步增加。矿井和巷道支护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我国煤矿以矿井开采为主,需要在井下开掘大量巷道,而且80%以上是煤巷、半煤岩巷,或为松软破碎围岩巷,或为遇水软化膨胀围岩巷。确保巷道的安全、快速掘进,确保巷道使用期间的畅通、与围岩稳定,确保巷道的支护与维护成本较低等,是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煤矿矿井、巷道支护经历一系列的技术发展历程。目前,锚杆支护应用较为广泛。本文讨论了锚杆支护的分类、支护形式、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8.
依据1303N工作面的地质资料及井下实际调研,分析巷道围岩结构及特点,通过理论分析,确定该条件下合理煤柱宽度,同时提出了一套以强调附件整体支护强度、刚度和高预紧力的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有效控制了巷道在不同时期的变形。通过矿压观测,巷道维护效果良好,取得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影响巷道支护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锚、喷、注"为主要支护方式,对深部软岩巷道扩修采取了"扩修一次支护"、"顶板注浆加固"、"全锚索二次加强支护"、"顶帮底全断面二次注浆加固"、"底板水治理"的治理措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淮北矿业石台矿业是一个开采已37年的老矿井,采场处于收缩回采期,为回收煤炭资源,采区深部综采工作面采用跨上山开采,其采动影响对采区煤层底板主体巷道破坏强烈,不仅增大矿井安全生产管理难度,也增加了巷道维护成本,为此针对跨上山开采特点及受影响巷道条件,实施主体巷道采前补强加固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安全技术经济效果,有效保障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