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是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实现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式安装,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效率。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分析了常规二次装置及屏柜结构,调研了目前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方案及应用现状,并进行梳理总结,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预制舱及舱内二次装置、屏柜结构优化方案,提出了预制舱内屏柜布置方案,并给出了预制舱方案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盼 《电工技术》2017,(11):49-51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是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的重要方向,预制舱内设备标准化接线对于提升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质量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预制舱内接线混乱、配合工作量大、现场返工频繁等问题提出预制舱标准化接线方案,对设备接口的定义和型式进行标准化设计,使设备接口简化、布置集中、功能明确,实现预制舱内设备"即插即用"式对接,减少了厂商与设计院间配合工作量,提升了预制舱内接线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配置方案模块化集成能更好地推进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基于工程设计实践经验,从设计角度总结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研究110 kV模块化智能变电站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配置方案及模块化集成,优化方案可显著减少变电站二次设备及屏柜数量,减轻现场施工及调试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投运的变电站都是智能化变电站,该类型变电站均将智能终端、合并单元通过智能控制柜,其他的二次设备则通过二次设备预制舱(简称二次设备舱)就地下放。智能控制柜和二次设备舱作为就地安装的主要宿主设备,布置于一次场地内,由于二次设备对环境要求较高,当它们通过智能控制柜、设备预制舱下放一次设备场地,就地化布置时,要求智能控制柜和二次设备舱能够很好地隔绝外部环境因素对柜内或舱内设备的影响。结合赣州稍江220 kV变电站工程所处地区气候环境条件和对智能控制柜和二次设备舱调研及分析后,提出了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智能控制柜和二次设备舱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二次预制舱是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实现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式安装,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效率。从工程实际出发,提出了预制舱规格尺寸及舱内二次装置、屏柜结构优化方案,提出了预制舱内屏柜布置方案,并给出了预制舱二次设备"即插即用"方案设计。随着国网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推进,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6.
《变压器》2014,(9)
正8月2日,位于如皋市下原镇的220千伏野树变电站投运,该变电站系国内首座采用预制舱式布置的220千伏智能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该站首次采用了二次设备预制舱式布置,通过集装箱式封装和电气设备模块化集成,实现了二次组合设备及二次设备的"即插即用",有效减少了二次设备  相似文献   

7.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通过采用预制舱,实现二次设备模块化生产,由厂家集成安装、调试等,模块化配送,减少了现场二次接线以及设计、施工、调试工作量,缩短了建设周期,取得了较大的建设效益。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舱体及屏柜重复防护处理、舱内空间利用率不高、舱内接线复杂、改扩建操作困难等问题。本文针对110kV智能变电站提出预制舱式二次组合机架结构方案:将多个分立部件固定在舱壁和舱底,形成整体机架式结构,安装方便,配置灵活,兼顾空间利用率和维护便利性;改进舱内屏柜模块布置方式和舱二次回路连接方式,实现智能变电站空间、功能、运维等的一体化设计。使变电站建设走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精细化建造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智能变电站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舱,结合框架式二次设备机架方案,研究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的特点。对舱体结构、运行环境控制和舱体内部设计进行优化,对机架结构与舱体结构进行一体化融合设计,并对舱内高效散热通风方案及舱内工作环境进行优化设计。介绍了机架与舱体整体设计方案以及机架散热通风方案。以郧县220 kV变电站工程项目为例,介绍其二次组合设备舱体环境优化设计方案。对优化后的预制舱进行高温散热仿真计算分析,验证了其良好的散热通风性。  相似文献   

9.
预制式智能控制柜是户内GIS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户内GIS配电装置布置,在研究国内外现有各类二次电气设备柜体结构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将"一次设备+智能控制柜"的智能一次设备模式进行分拆和重组,提出和讨论了分离式智能控制柜(一二次分离)、部分组合式智能控制柜(一二次部分组合)和组合式智能控制柜(一二次整体组合)三种可行的配送式智能控制柜方案,并对它们的特点、费用等进行对比,提出适合于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电网建设难度加大,变电站建设周期压缩,生态环境对变电站建设工地的环保措施要求愈来愈严及变电站设备智能化、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导致现场施工愈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分析了该模式变电站的特点,阐述了其设计方案.根据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将变电站分为智能一次设备和集成二次设备的预制舱,两者之间通过预制光缆、电缆连接,对预制舱结构及舱内设备布置、接线、运行环境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讨论,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和技术经济效益分析,为今后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理念,针对现在变电站建设的问题,提出了预制式二级组合设备的方案。根据二次设备功能和间隔将二次设备模块化,优化了舱内屏柜尺寸,规范了舱内接线以及利用预制光/电缆的即插即用特性,减少了现场工作量。研究结果表明:预制式二次组合设备模块化方案解决了传统建设模式存在的现场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二次接线工作量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预制舱技术、集成技术及智能运维技术三个方面综述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简称预制舱式变电站)的关键技术现状,主要包括:(1)探讨预制舱主体结构荷载分析技术,研究舱体各部件材料选择方法,讨论目前舱体的防腐技术和保温隔热技术;(2)综述预制舱式变电站电气设备预装范围和方法、现场基础技术及舱体现场拼接技术;(3)分析当前变电站智能运维技术在预制舱式变电站中的应用,提出预制舱式变电站智能运维构想。最后,展望新技术、新材料在预制舱式变电站中的应用,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数字孪生技术在整站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以及“太空衣”等新材料在预制舱保温隔热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3.
以某220kV智能变电站为例,对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方案的选型和配置原则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预制舱变电站传统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方式存在工作效率低、危险性大、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集成应用无源无线在线测温技术、红外热成像在线监控技术、卡片机监控技术及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研制了预制舱变电站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开关柜内设备温度在线监测,主变压器设备在线测温,设备状态远程智能识别功能,该系统在变电设备定期巡检、特殊巡检以及倒闸操作中可及时发现并预警设备缺陷,确保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提升了预制舱变电站智能化巡检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模块化变电站的广泛运用,变电站设备多以工厂化加工的预制舱形式出现。预制舱形式变电站大幅度提升了电力设施的建设安装速度,但预制舱内环境较传统二次设备室仍有较大差距,现有二次设备预制舱粗放的环境监测和控制技术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通过热学动态仿真,对比现有不同温湿度控制方式的效果,并探讨切实可行的预制舱温湿度、能耗及噪声优化控制方案,以有效优化二次设备预制舱内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刘伟 《电工技术》2019,(17):41-43
为解决变电站现场施工过程中二次线缆接线易出错、检修查线困难等问题,在预制舱式变电站设计基础上,应用预制光缆、预制电缆的接线技术,实现二次接线“即插即用”。工程应用实例证明,该技术可有效提高变电站建设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7.
围绕"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模块化建设"的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结合西北地区变电站站址区域环境特点,提出适应大风沙气候条件的预制舱设计方案,以提高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周文  李杰 《电气技术》2014,(4):88-91
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是一种新兴的变电站建设方案。本文主要介绍预制舱式智能变电站,文章从预制舱结构及电气接口上探讨了预制舱式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的几项关键技术,着重分析了预制舱的结构、屏柜布局以及预制舱的配置方案,并对预制舱式变电站的电气接口形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是一种新的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工业化"理念,具备"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组合、工厂化加工和集约化施工"的特点。研究了110 kV及以上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关键技术包括建构筑物工厂化预制、二次设备模块化组合和二次设备即插即用。通过110 kV恒苍智能变电站建设实践,证明了所述关键技术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对于创新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本帅 《电工技术》2017,(12):124-126
500kV智能变电站模拟量采样后,二次回路电缆量大增,现场施工量大且接线质量不易保证。对此,以智能控制柜为单元设置标准化对外接口,提出典型间隔预制电缆航空插件的规格,实现航空插件的配置及选型标准化;通过防开型预制电缆、分支型预制电缆组件及桥接型预制电缆的应用,实现全站零端子接线,提出典型间隔零端子实施方案,为未来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运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