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膜在空气除湿中的应用—压力除湿与湿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透湿膜的空气除湿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空气除湿方法,本文介绍了膜在空气除湿领域的应用技术,特别是介绍了一种比较新颖的主动除湿方法-湿泵;对各种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罗纪超 《制冷》2013,(3):7-10
提出了一种新型前置预冷转轮除湿复合空调系统,除湿转轮采用第Ⅲ类吸湿剂。对利用该系统用于独立新风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夏季两种典型工况下,该转轮除湿采用再生温度为45℃就可以满足室内湿度的要求;对于相对湿度为90%且温度低于36.7℃的高温高湿工况,该转轮除湿采用再生温度为60℃仍可以满足室内湿度的要求;但与除湿转轮采用第Ⅰ类或第Ⅱ类吸湿剂相比,不能达到更低的送风露点温度。因此,该系统方案所需再生温度较低,较适用于高品质/舒适性空调方面。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国内常见的几种气流干燥方式,如冷冻除湿、转轮除湿和分子筛除湿等,提出不同要求的除湿方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新型节能除湿转轮CDQTM的除湿原理、系统配置及特点、应用场合、机械规格要点等,表明其与传统的加热再生式除湿转轮的本质区别,不仅节能显著,而且突破冷水盘管的露点温度限制,极大提高冷水盘管的除湿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宇  马国远  王磊  周峰 《制冷学报》2020,41(5):76-82
为综合考虑温度和湿度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升温和调温除湿功能的房间空调系统,并根据本机组在空调和除湿模式下的系统运行性能,找到最佳的除湿模式和压缩机控制方案。结果表明,该机组可实现空调模式、升温除湿模式和调温除湿模式;调温除湿模式比升温除湿模式的出风温度低约7%,出风相对湿度低约27%;前者的除湿量约为后者的2.8倍,单位功率除湿量约为后者的2.6倍;当室外温度<18℃时,启用升温除湿模式,压缩机可采取变频调节方式;当18 ℃≤室外温度≤24 ℃时,启用调温除湿模式,压缩机可采用“容量调节+变频”方式。该系统可有效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房间空调器除湿后送冷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工业建筑低品位余热资源丰富,但较难利用,尤其是80 ℃以下的余热,高效回收利用该温度以下的余热,对于节能环保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一种低位热驱动的工业建筑除湿降温空调系统,采用串联方式使热水先后驱动冷水机组和溶液除湿新风机组,从而实现低品位热的梯级深度利用。系统应用热湿解耦处理技术,使溶液除湿新风机组处理空气潜热负荷,冷水机组处理空气显热负荷。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热源温度呈周期波动且均值为77.2 ℃的条件下,冷水机组的平均COP为0.69,冷水机组可提供15.1~16.3 ℃的高温冷冻水,实现对工业建筑热环境的有效调控。溶液除湿新风机组可将新风含湿量从19.4 g/(kg干空气)处理至11.9 g/(kg干空气),机组的平均除湿效率为61.2%。  相似文献   

7.
基于溶液除湿潜能释能的制冷系统的构建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溶液除湿潜能的蓄能模式,构建一种新型除湿潜能释能冷水机组,以给空调系统提供冷源,特别是为辐射供冷的空调系统提供冷源途径。介绍了新构建系统的流程形式与工作过程,阐述了潜能蓄能机理,从理论上计算分析了该系统的单位理想制冷量随蒸发温度、冷却水温度和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数据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一定工况下能获取空调用冷水,并具有较大的单位理想制冷量,单位理想制冷量能达到10kW,该系统所能获取冷冻水的理论最低温度为除湿干燥后湿空气的露点温度。  相似文献   

8.
张润香  刘国榕 《制冷》2013,(3):59-63
针对长期以来大型水电站存在的防潮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节能型转轮除湿系统在大型水电站的应用,除湿系统采用了转轮与冷冻除湿有机结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液体除湿空调中,除湿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本文搭建可用于实验研究的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器的实验台,对塔径300 mm、填料高度800 mm,以Li Cl溶液为除湿剂的除湿器布置测点进行实测。基于Mercel理论,根据热质平衡并结合D.I.Stevens的有效模型,建立适用于该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的除湿器传热传质模型。从实验和理论模型两个方面分析除湿器进口各项参数对除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值和实验值有很好的一致性,且数据差异较小,说明计算模型适应性良好,能准确的用于该除湿器的性能模拟测试,将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在一定的工况范围内,除湿器的除湿量受进口溶液温度、浓度、质流密度等参数影响较大,其中溶液进口温度越低,除湿效果越显著,溶液进口浓度越低,除湿效果越好;溶液进口质流密度需控制在一定范围进行调节,才能显著提高除湿器性能;空气入口风速、干球温度以及含湿量对除湿出口的空气状态参数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0.
空气湿度是文物保存、电子产品运行环境控制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针对现有冷冻除湿、固体除湿和液体除湿等技术中所存在的能耗高、可靠性差等问题,介绍冷凝热回收型冷冻调温除湿技术、电渗再生固体除湿技术和离子液体除湿技术。冷凝热回收型冷冻调温除湿技术通过双冷凝器可0~100%调节冷凝热回收比例,在满足送风湿度的同时可以连续调节热湿比和送风温度,节省再热能耗;电渗再生固体除湿技术基于电渗原理实现固体除湿剂的再生,系统结构简单、可实现常温再生、能效比高;离子液体除湿技术遴选无腐蚀性的离子液体作为除湿溶液,可以达到与传统盐溶液相同的除湿效果。上述3种除湿方式为文物保存、电子产品运行等工艺环境湿度控制提供高效除湿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长江流域的气候特点以及辐射空调存在的弊端,研发了一种新风控温除湿机组,该机组主要承担室内新风负荷和潜热负荷,与辐射空调系统结合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从而实现室内舒适度并降低能耗。为满足不同季节新风温湿度变化时的控温除湿需求,提出了三种运行控制模式。在焓差实验室对该机组在夏季与过渡季节的运行性能与控温除湿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了压缩机吸排气压力与温度、室内侧出风干湿球温度与含湿量及机组除湿量随室外环境干球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新风控温除湿机组夏季除湿量为1.34~2.23 kg/h,过渡季节A除湿量为2.19~10.2 kg/h,过渡季节B除湿量为0.37~0.9kg/h,满足一般居住建筑辐射空调房间全年除湿要求。  相似文献   

12.
硅胶转轮除湿机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国内某些行业需要生产环境空气温度18~25℃、相对湿度2~5%、空气露点温度低于-40℃的低露点环境除湿设备的要求,锡山市西漳除湿设备厂在生产能处理低温低湿空气的氯化锂转轮除湿机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硅胶吸湿剂物理性能和吸湿原理的理解,试制成硅胶吸湿纸,并对硅胶吸湿纸进行了动态和静态的小样试验,再对硅胶转轮除湿机的转芯结构尺寸、转速、除湿量、运行参数进行确定.对转芯增设了冷却区.硅胶转轮以设定的转速连续旋转,除湿,再生,冷却三区工作同时进行.采用冷冻除湿和硅胶吸附干燥除湿相结合的系统,将空气处理到含湿量<0.4g/kg(( ))的需要值,空气露点温度达到-46℃.填补了我国不能生产低露点环境除湿设备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关于恒温恒湿系统除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种恒温恒湿系统除湿的方案:冷冻除湿、冷冻-吸收除湿、吸收-冷却除湿.通过对这三种除湿方案的理论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出吸收-冷却除湿方案是恒温恒湿系统中最佳的除湿方案,它有着显著的节能效果,而且可使系统的设备装置简便化.对于后两种方案(联合除湿),作者设想了一种在板式换热器的表面粘贴含有高分子功能材料的氯化锂吸收剂的吸收装置,利用压缩机排气高温来提供吸收剂的再生热,达到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风量为160~600m3/h的样机,在试验进风温度21℃~29℃,RH=45%~85%的情况下进行了除湿试验,得出了变频空调器除湿模式下除湿量,与进风温度、相对湿度、频率的关系,整理出了除湿量的经验公式,为优化变频空调器的除湿运行与设计提供了初步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半导体制冷器除湿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仲  张旭  王胜己  李翔 《制冷学报》2015,(5):101-106
为了探讨半导体制冷器用于家用除湿的潜力,本文利用半导体制冷器搭建了半导体除湿系统,待处理的湿空气先后流经冷热端肋片换热器,达到除湿的目的。在自然室温环境下,对空气温湿度、热电堆电压及处理风量等影响制冷器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与分析,并通过实验方法优化了半导体制冷器实际运行时的除湿能力及除湿效率,为半导体除湿机的设计及改进提供了实验依据。结合最佳工作电压,最佳处理风量的选取,在环境温度26℃,相对湿度65%工况下,本制冷器最大除湿量可达150 g/h,除湿效率0.37。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套以太阳能液体除湿制冷为主,太阳能喷射制冷为辅的全新风空调系统,描述系统原理及流程;建立液体除湿一喷射冷却的空调实验装置;分析比较喷射制冷应用于除湿制冷中不同部位的性能及可行性;在兼顾系统效率的同时解决送风温度偏高问题;针对上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对该系统做了实验研究,在热源温度为75℃时,送风温度为19℃时,总系统COP可达0.7。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溶液除湿空调除湿性能研究的实验装置,并分别以LiCl溶液、CaCl2溶液及二者等比例的混合溶液为除湿剂,实验研究了空气流量、溶液流量及除湿剂种类对溶液除湿空调除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空分系统压缩机功耗,提高压缩机运行可靠性,本文提出一种用于压缩机进气除湿的多级矩阵结构的冷却除湿器,并搭建了多级冷却除湿实验台,测试了除湿器的除湿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进口空气含湿量和温度固定为11.7 g/(kg干空气)和24.4 ℃时,当空气质量流量由0.48 kg/s增至0.78 kg/s,空气出口含湿量由7.1 g/(kg干空气)增至7.7 g/(kg干空气);在进口空气质量流量和温度固定为0.53 kg/s和25.2 ℃时,当冷却水温度由6.9 ℃升至11.9 ℃,空气出口含湿量由7.1 g/(kg干空气)增至9.4 g/(kg干空气)。同时,建立了除湿器内部传热传质过程的稳态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除湿器出口空气含湿量和温度的平均误差分别为8.6%和2.1%,显示出较好的可靠性。进一步模拟研究了多级矩阵结构与单级叉流结构冷却除湿器的除湿性能,发现采用多级结构可以有效提高除湿效率,在进口空气流量和冷却水质量流量分别为0.53 kg/s和0.3 kg/s时,多级结构的除湿量可以提高4.3%,除湿效率可以提高2.5%;通过增加填料模块的长度,可以提高除湿效率。当长方体填料模块体积固定为0.054 m3,模块长度由0.14 m增至0.28 m时,传质系数可由4.3 g/(m2?s)增至6.5 g/(m2?s),除湿效率由66.4%升至79.2%。  相似文献   

19.
真空条件下除湿溶液再生的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湿溶液的高效再生是除湿空调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为研究除湿溶液的再生效率,将真空技术应用于溶液的再生过程,搭建了真空条件下的除湿溶液再生试验台。真空再生罐由低温热水提供所需热量,蒸发的水蒸汽在捕水器中凝结。在一定真空度下,分析了溶质质量分数、热水温度、冷水温度等不同因素对再生性能的影响。以水分蒸发率作为评价指标。实验台操作压力为5kPa,溶质质量分数取值为28%~34%,热水温度区间为56~62℃,冷水温度区间为14~20℃。实验结果表明:溶质质量分数和热水温度对蒸发率的影响较为显著,热水由56℃增加到62℃,蒸发率提高了34.5%。利用混合模型和自定义函数对再生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以氯化锂为吸湿剂的吸附除湿空调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空调系统再生空气的最佳温度为90℃;空调工况下制冷系数COP在41~51%之间;如果再生空气温度低于80℃,则COP低于20%.并且还讨论了该空调系统各个操作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取得的实验数据为吸附除湿空调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