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产教融合模式是校企合作的理想形态,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有助于校企价值取向一致,实现校企利益双赢,实现校企全方位融合.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需求不对接、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不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不对接等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合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校企合作分析职业岗位群,开发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生产性实训平台,探索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3.
"校企对接工程"不仅为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注入了新元素,而且为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优化模式提供了鲜活的、有力的依据.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既存的不足,给打造基于"校企对接工程"的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优化模式增添了阻碍.西南政法大学在建构基于"校企对接工程"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优化模式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过程中,高校应针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缺失,着力打造基于"校企对接工程"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优化模式,为社会储备知识产权人才.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已经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非常推崇的一种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校企双方各自的长处,能够保证学校的教学过程更好地对接企业的工作过程,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好地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从而促使学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也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多利润,打造出校企互促双赢的良好局面. 文章以潍坊科技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进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研究,实现校企共同整合资源,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设计和开发课程体系,校企共同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徒制已成为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它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和工学结合开展教学活动。基于"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对独立学院选矿专业的生产实训课程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实训内容与教学内容对接、学习岗位与生产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改革原则,通过岗位素养分析、学习内容筛选、生产技能归纳、教学方案设计等4个环节开发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习型岗位,实现校方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元主体育人模式,捋顺了教学过程涉及的主体逻辑关系。该模式应用于选矿14级学生在武山铜矿的生产实习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生产实训教学改革的案例可为类似本科层次工科专业的实训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中"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实践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从政策依据、区域发展背景等方面对"引企入校"到"校企协同"模式的教改进行探讨,并对共建焊接专业校外生产实践教学基地,订单培养的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高职水利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遵循"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对接"的原则,对水利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等内容进行改革,提出了水利类专业工学结合的"2+1"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项目化课程体系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8.
"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防止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严重脱节,实现学校职业指导与企业职业培训的对接,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概述了"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职业指导与企业职业培训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学校职业指导与企业职业培训对接的意义,认为学校和企业只有在统一理念、畅通机制、外包课程、共培师资、互派学员、评估效果等对接途径中作出共同的努力,才能彼此收益促进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厘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其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共建专业实训基地.在师资共享、校企文化对接、股份制教育实体等方面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深度合作,切实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从研究现有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及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讨论了"3+1"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