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分轧制是把一根方坯,利用轧辊孔型和导卫轧成二根或二根以上成品的轧制工艺。对于小规格棒材品种,四线切分轧制更能体现生产率高、投资少、能耗低的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四线切分轧制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应用的现状,以及唐钢引进四线切分轧制技术的原因。详细阐述四线切分轧制技术在唐山钢铁股份公司应用时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列出了四线切分轧制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影响其生产的典型因素等,并对四线切分轧制技术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
宋义 《轧钢》1998,(2):57-58
介绍了采用120mm×120mm连铸方坯,经12道次切分轧制技术生产出3#以上角钢和螺纹钢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用三维大变形热力耦合有限元法模拟了螺纹钢二切分轧件的变形情况 (K6~K3) ,分析了切分轧制轧件断面上存在的不均匀变形及其分布 ,同时分析了各道次的宽展 ,指出螺纹钢切分轧制宽展控制的重要性。调整来料的尺寸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K6、K5孔轧件的宽展 ,获得形状规整的弧边方轧件 ;K4、K3孔不易充满 ,其孔型的设计应有利于轧件的宽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平立全连轧棒材生产线在立式成品轧机上进行Φ16、Φ18mm钢筋三切分轧制的工艺路线、孔型设计、导卫设计和导槽设计,经过摸索,现Φ16、Φ18mm规格三切分轧制的班产分别达到3800、4200t.  相似文献   

5.
曹杰  阎军  章静 《重型机械》2003,(5):24-27
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Autoforge,对螺纹钢三切分轧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定量分析了切分后轧件尺寸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预切分道次对轧件的尺寸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矩形坯料的宽度与厚度是影响切分后轧件尺寸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胡依仁 《上海金属》1990,12(5):51-57
本文阐明了开发无槽轧制工艺的目的、意义;分析了无槽轧制工艺的优点及其带来的效果;介绍了国内外无槽轧制工艺开发、研究动态;提出了今后我们开发、研究无槽轧制工艺应采取的方法;预示了无槽轧制工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切分轧制技术在承钢连轧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春智 《轧钢》1998,(3):27-30
介绍了首钢棒材切分轧制技术在承钢小型连轧厂的应用情况。首钢根据承钢轧机的工艺布置及设备情况,分析了其采用切分轧制的可行性,进而确定了切分轧制的孔型系统、导卫装置及调整技术,并研制出适于平-立交替布置轧机切分用的立交导槽和辅助设备。  相似文献   

8.
这种切分刀,结构简单、重量轻、不用特殊动力,靠轧件出辊时的推力切分。切分后,经若干道次轧制出成品。成品规格为Φ6~20mm圆钢及螺纹钢、线材等。切分刀的布置如图1所示。切分刀结构及外形尺寸见图2。  相似文献   

9.
刘战英 《轧钢》1996,(5):20-23
介绍了在角钢轧制中,开口切分孔型的优点和构成,并对开口及闭口切分孔进行了受力 分析比较。通过轧制7角钢的实践,得出采用开口切分孔轧制角钢不仅使轧件平直,而且可提高单 槽轧出量5%,且减轻了主电机负荷。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模拟硬质合金轧辊轧制螺纹钢的过程,研究了轧辊孔型参数对轧制过程的影响,并通过现场轧制实验验证数值模拟的结果。结果表明:轧制规格Φ12 mm螺纹钢过程中,成品前孔采用单椭孔型时,轧件X轴、Y轴、Z轴的最大轧制应力分别为672 MPa、730 MPa、661 MPa,而成品前孔采用平椭孔型时,其X轴、Y轴、Z轴的最大轧制应力分别为731 MPa、855 MPa、815 MPa;X轴、Y轴、Z轴的最大轧制应力分别提高为8.7%、17.1%、23.2%。而在两种轧制条件下,硬质合金轧辊螺纹轧槽内的温升基本相同,最高温度约300℃,而轧制平椭轧件时轧槽的高温区域较多,这是由于在两种轧制条件下塑性变形程度的不同造成。通过现场轧制实验,采用牌号为YGR55的硬质合金轧辊轧制规格Φ12 mm螺纹钢,成品前孔为平椭孔型时,硬质合金螺纹轧辊的单槽过钢量约700吨,而成品前孔为单椭孔型时,其单槽过钢量超过1 200吨。同时表明,有限元数字分析模型能为硬质合金轧辊设计、使用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型机械》2011,(5):52-52
目前,切分轧制技术正广泛用于生产具有很宽规格范围的产品(6.3-24mm)。当采用切分轧制工艺时,粗轧制组和中轧机可与单线轧制相同,而精轧机组则要求采用不同的轧制工艺,配备不同的导卫装置。为确保在轧制条件下保持轧制精度和轧机刚度,  相似文献   

12.
匡祖国 《轧钢》2005,22(2):66-68
针对安钢260机组小规格棒材实施两线切分轧制后,两线轧件在冷床上头部不易对齐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产生原因是切分后的2根轧件存在尺寸差,为此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调整办法。改进后,定尺率、成材率均提高0.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应用切分轧制技术实现节能降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荣杰 《轧钢》1995,(6):43-45
采用切分轧制技术,实现小轧机轧制大坯料一火成材。  相似文献   

14.
切分轧制可在较小的轧机上,将大坯料轧成小规格的型材,既减少能耗与设备费用,又可提高综合成材率与产量,因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10~16mm小规格变形钢筋约占整个变形钢筋产量的60%,但小规格变形钢筋的生产率随其规格减小而降低。为提高小规格的变形钢筋生产率,可采取三种方式,即提高轧制线速度,多线轧制及切分轧制。在这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切分轧制的原理及其实施条件,介绍了酒泉榆中棒材厂进行切分轧制的工艺及设备情况,针对该厂切分轧制工艺中出现的故障多、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现象,提出了各工艺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全连续小型棒材轧机生产线切分轧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成 《轧钢》2000,17(5):58-60
介绍了我国部分引进的全连续棒材轧机生产线切分轧制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重点介绍了宝兴钢铁厂有限公司棒材生产线的切分轧制工艺及设备情况,并针对该厂采用切分轧制工艺中出现的故障多、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现象,指出各工艺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莫武松 《上海金属》1989,11(5):21-26
本文对国内外切分轧制技术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就各种不同切分轧制方法的特点作了比较,重点分析了我国推广应用辊切轧制技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山东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棒材车间在小规格热轧带肋钢筋切分轧制中高速钢复合轧辊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高速钢轧辊可有效提高作业率及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方晴 《硬质合金》2012,(5):314-318
本文研究了硬质合金辊环轧制牌号HRB400螺纹钢筋时产生裂纹的原因。通过选用两种不同硬质合金辊环牌号YGR55和YGR60分别轧制规格Φ6 mm、Φ8 mm和Φ12 mm、牌号HRB400螺纹钢筋,并使用两种不同成品前孔型进行了轧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硬质合金辊环轧制牌号HRB400螺纹钢筋槽内产生裂纹的根本原因是螺纹钢轧制过程中成品前孔设计不当造成成品孔槽内轧制压力过大,在硬质合金辊环单槽轧制量达不到规定吨位情况下提前失效。同时验证了硬质合金高线轧制螺纹钢的首选牌号为YGR55。  相似文献   

20.
唐文林  赵静 《轧钢》2006,23(2):33-35
介绍了切分轧制的几种形式和应用范围,提出了四线切分轧制孔型设计的新方法,并介绍了切分轧制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在生产中的应用及采用切分轧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