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关于转炉溅渣护炉的几个工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浏  杜昆  佟溥翘  郑丛杰 《钢铁》1998,33(6):65-68,72
分析总结了国内转炉溅渣护炉的生产经验,提出:①溅渣护炉的合理渣量为:Qs=0.301W^n(n=0.583 ̄0.630);②转炉参数与合理溅渣参数的关系为:H·d/D=16.24+0.60(Q·h/d)^0.33·t;③适宜溅渣的合理终渣成分为:R=2.8 ̄3.5,(TFe)=10% ̄15%,MgO〉8%;④转炉出钢温度对炉龄的影响为:n=208529-120.9t。  相似文献   

2.
格.  洛麦.   《昆钢科技》1998,(1):39-42
在1995年,阿尔戈马钢铁公司确定了溅渣护炉法是一项已被实践证明为比较实用的技术,而且能够很快收回投资。紧接着阿尔戈马钢铁公司便寻找和选择为使该公司采用这种技术能提供安装所需设备等服务的总承包合同单位。霍戈文技术服务公司成功地争取签订了一份包括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设备的提供、安装、调试以及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同,而且在没有停产的情况下完成了该项目。自1996年5月以来,在生产中一直使用着这种溅渣  相似文献   

3.
4.
溅渣层形成和对炉衬保护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浏  佟溥翘  崔淑贤 《钢铁》1999,34(11):19-22
通过对溅渣转炉残砖的成分和矿相分析,讨论了高FeO炉渣溅渣形成的溅渣层化学成分变化和岩相结构特点;分析提出溅渣层的形成机理和对炉衬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证明,溅渣结合层的化学成分与终渣有明显的差别。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相似理论计算,在实验室研究了枪高,供气流量等诉相互关系,并进行了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渣碱度、渣中FeO含量、出钢温度等因素对溅渣 护炉效果的影响,阐述了马钢二钢厂通过调整造渣制度、降低出钢温度、选取合适的渣料及溅渣工艺参数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溅渣护炉效果。  相似文献   

7.
8.
转炉溅渣层与镁碳砖炉衬的结合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生产现场带有溅渣层的转炉炉衬残砖和试验室小型坩埚溅渣试验结果进行矿相显微结构分析、研究,确定了溅渣层的矿相组成、溅渣层与MgO-C砖结合区域的矿相结构及坩埚溅渣层自上而下的矿相分布规律,并根据矿相结构分析中观察到的烧结层、结合层和溅渣层3个区域,提出了溅渣层与镁碳砖炉衬的结合机理为化学结合、机械镶嵌与化学烧结结合及冷凝结合3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10.
从炉渣对炉衬和溅渣层的侵蚀机理入手,提出了兼顾冶金和溅渣双重效果的直接造渣工艺,探讨了终渣碱度、MgO、FeO含量等的调整范围,分析了溅渣操作中枪位、时间等的控制和炉底上涨的原因,以期更好地运用溅渣护炉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从转炉溅渣护炉机理角度,对炉衬损坏、溅渣层形成、终渣调整、溅渣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完善了现有的溅渣工艺,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槐 《四川冶金》2006,28(2):1-4
对影响攀钢120吨炼钢转炉溅渣护炉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技术分析,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提高溅渣护炉效果的措施.通过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落实,溅渣护炉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水钢炼钢厂溅渣护炉的基本情况和溅渣护炉的一些理论,分析了终渣成分、操作制度等对溅渣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溅渣复吹转炉补炉第一炉终点磷含量和成品磷含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补炉第一炉的具体造渣操作模式。正常生产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补炉后第一炉采用这种造渣操作模式,已获得合适的终点和成品磷含量。  相似文献   

15.
转炉溅渣护炉效果与生产过程对溅渣层的侵蚀及调查后的终渣成分等因素有关。生产过程对溅渣层的侵蚀主要发生在冶炼中后期,主要原因是化学侵蚀和高温熔化。  相似文献   

16.
周俐  刘国平 《炼钢》2002,18(2):22-24,34
转炉溅渣层的物相结构及耐侵蚀性与调整后的转炉终渣成分有关,它的蚀锅主要发生在转炉冶炼中后期,其原因是转炉中后期炉渣的化学侵蚀和溅渣层在高温下的熔化。  相似文献   

17.
18.
昆钢转炉炉龄的技术攻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昆钢转炉炉龄偏低的实际情况,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创新,紧紧围绕优化冶炼工艺、改善贱渣护炉效果、提高贱渣护炉率、降低出钢温度等开展工作,转炉炉龄的技术攻关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显著地提高了转炉炉龄。  相似文献   

19.
对转炉炉衬溅渣层的结合机理和侵蚀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对影响溅渣的各种工艺因素。通过对转炉渣系的分析,调整溅渣护炉的工艺参数,优化溅渣护炉的工艺条件,达到了质量和成本最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刘小鸥  杜秀峰  左锐  方腊生 《炼钢》2006,22(5):4-7,18
武钢一炼钢“平改转”新建转炉时,即考虑转炉溅渣护炉与转炉复吹寿命同步问题,转炉第一个炉役炉龄即达6 040炉,2005年5月20日2号转炉停炉时,复吹寿命、炉龄同步达到21 161炉。转炉炉役后期复吹的底吹流量达0.05 m3/(min.t),转炉复吹率达100%,碳氧浓度积达0.002 7,取得了较好的生产实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