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婷  赵军龙  许建涛  郑璇  曹军涛 《陕西煤炭》2013,32(1):62-64,77
为了对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综合研究,本文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梳理了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分类,归纳总结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成果,对尚店油田东部沙四段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分析认为,引起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滨浅湖沉积环境下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非均质性模式,为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和调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及其地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储层孔-裂隙是煤层气吸附、运移和赋存的重要空间,其非均质性对煤层气勘探选区和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从煤储层孔-裂隙分类方法、定量表征技术、非均质性分布规律以及地质控制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及地质控制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孔-裂隙的分类方案具有多样性,但以尺度和机理分类为主,尺度与机理结合的分类方法深化了对煤层气赋存和运移机理的理解,孔-裂隙非均质性的表征技术呈现精细化、定量化和超微观化特征,结合其他学科综合分析,是国际上煤储层孔-裂隙研究方法的重要发展趋势;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煤变质作用、沉积环境、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及其相互的叠合作用。综合多种常规与非常规表征技术对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进行系统化、精细化、超微观化的定量表征,并探寻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的地质成因规律,将是今后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种储层参数,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并以分析资料为主线,研究了沙三中亚段的沉积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分析了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因素,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储层非均质性是指油气储层在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储层的空间分布和各项属性的不均匀变化。储层非均质性主要从储层沉积相岩相分析、储层非均质综合分析、储层微观特征分析、储层地质建模和试验5大方面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攀 《煤炭技术》2018,(1):51-54
煤储层非均质性的正确评价对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寺河矿区煤芯实验分析数据,对高煤阶煤储层非均质性耦合关系及含气量受储层参数影响权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煤储层参数非均质差异明显,矿物质含量、吸附时间和总显微裂隙密度的非均质性相对较强,含气非均质性与总宏观裂隙密度、矿物质含量、最大镜质体反射率及吸附时间的非均质性耦合性较强;各储层参数对含气量的影响权重大小分布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具有优质的页岩气资源,研究陆向页岩气储层的非均质性对页岩气、煤层气合探共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鄂尔多斯盆地陆向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方法。根据SY/T 5983—1994标准和SY/T 5163—1999标准,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鄂尔多斯盆地陆向页岩气储层展开X射线衍射分析,采集非均质性特征研究所需的样品。通过研究储层的内层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陆向页岩气储层中的非均质性特征,为鄂尔多斯盆地陆向页岩气的开采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8.
沁南煤层气开发区块煤储层特征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沁水南部开发区块高煤级煤储层为例,结合统计图和等值线图分析了高煤级煤储层非均质性的特点,探讨了高煤级煤储层含气性、渗透率及流体压力非均质性产生的地质机理,研究了高煤级煤储层非均质性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提出了开发建议。分析指出高煤级煤热演化仅为煤层含气性、渗透性及流体压力的基础,后期构造改造才为导致沁水南部高煤级煤储层非均质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临南油田街2区块沙三上第5砂层组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相控制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通过对区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和平面上砂体连续性的研究,揭示储层的宏观非均质特性,认为临南油田街2块沙三上亚段第5砂层组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10.
宝浪油田储层沉积微相及非均质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J1s)为浅水型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决口水道(扇)、漫岸溢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间、滨湖沼泽沉积五个微相。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带、砂体展布形态控制,层问非均质性属于中等,层内非均质性受沉积微相与层内夹层控制,层内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西部凹陷曙光油田曙三区为构造岩性油藏,综合运用钻井、岩石薄片、物性分析、铸体、压汞、测井二次解释等资料,从层内、层间和平面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曙三区沙四段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气田盒8段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储层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地层在岩性上的分布差异是控制储层非均质性发育的基础性因素,以岩屑石英砂岩对研究区更具有控制意义。其他主要控制因素还有地质背景、砂岩厚度、砂岩粒度、成岩作用等,也对储层非均质性产生明显的影响。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气田盒8段储层非均质性控制因素的分析,为研究盒8段天然气的分布规律提供地质基础,并有利于指导后期的天然气勘探和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3.
明一西块属于严重非均质性油藏,油藏的非均质性严重的制约了明一.西块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多种方法对明一西块的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形成非均质性的原因及其调整措施,这将有力的指导今后明一西块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赵凹区油藏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凹区属于严重非均质性油藏,油藏的非均质性严重的制约了赵凹区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多种方法对赵凹区的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形成非均质性的原因及其调整措施,这将有力的指导今后赵凹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滨南油田沙二段薄层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孔渗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图象分析等储层实验室测定技术,对滨南油田沙二段储层进行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储层潜在敏感性特征、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从而得出:三角洲前缘亚相分布的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体,因其砂质纯净,分选好,具良好的储油物性,且与有利于生油的前三角洲亚相紧密相邻,为有利含油相带。  相似文献   

16.
复杂断块普通稠油油藏,受断层发育、构造破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粘度高等油藏地质特征的影响,注水开发层间、平面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注水开发效果。精细油藏研究,调整完善注采井网,优化注采结构,进一步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低渗非均质储层水驱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研究低渗非均质储层启动压力梯度非均匀分布的实际渗流特征,建立了二维二相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数学模型,对比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为常数和启动压力梯度非均匀分布情况下的渗流场和各项开发指标,结果表明二者差异较大,因此,在研究低渗透油藏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非均匀分布对开发指标的影响.同时,对比研究了中部存在低渗带和高渗带情况下的开发指标,中部存在低渗带更有利于提高水驱波及效率.  相似文献   

18.
页岩气/煤层气压裂井缝网反演是开发调整部署、提采方案优选与效果评价的基本依据,但储层天然裂缝发育,压裂缝网形态复杂、非均质性强,现有试井方法难以有效反演。在表征页岩气/煤层气赋存、非线性流动机理、不同尺度非均质缝网的基础上,建立了压裂井多介质渗流数学模型,基于改进格林元方法实现了模型的高效数值求解,获得了页岩气/煤层气压裂井的压力动态响应特征,明确了流动阶段与非均质缝网参数的影响规律,构建了非均质缝网参数的试井反演方法,并结合现场案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气/煤层气压裂井压力动态响应主要展示出6个流动阶段,考虑储层分区后会出现改造区拟稳态流动阶段;裂缝导流能力主要影响早期双线性与线性流阶段,裂缝长度对边界控制流之前的阶段均有较大影响;相同裂缝长度与压裂段数下,缝网形态的压力动态响应较弱,需要联合地质、压裂、微震监测等资料才能反演缝网非均质性;所提出的试井分析方法综合了缝网建模、动态模拟、特征线/图版拟合等过程,可以实现压裂井非均质缝网反演,为页岩气/煤层气气藏工程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胜坨油田坨28断块储层非均质性、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总结了堵水调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取得的技术进步。针对坨28断块堵水调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地层适应性不明确、剂量的设计方法不准确、注入速度缺乏优化和堵剂浓度或粒径设计不合理等,提出了堵水调剖工艺技术要求、研究重点及下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对某低渗油田亲水储层YH和亲油储层BB两个区块共12块岩芯进行了不稳定注水室内实验后,实验结果显示,不稳定注水可以提高低渗储层水驱采收率,对于非均质性比较强的亲水储层效果更好,由连续注水转周期注水的时机越早提高采收率越多,最终驱油效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