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棉籽膨化法生产了棉仁蛋白的工艺和生产技术,比较了不同工艺生产的棉粕的质量,通用用膨化棉仁粕替代和部分替代豆粕的喂猪试验,表明膨化棉仁粕与豆粕饲喂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整棉仁为原料,利用油脂浸出工艺,进行破碎、软化、轧坯和萃取得到高蛋白的棉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整棉仁16目筛透过率、软化时间、正己烷萃取次数和正己烷萃取料液比对棉粕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棉仁破碎至16目筛透过率10%~20%,在90℃条件下软化60 min,进行溶剂的多次萃取,可得到粗蛋白含量为60%~62%的棉粕。  相似文献   

3.
棉籽饼粕化学脱毒作饲料蛋白质(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采用新型棉粕脱棉酚化学添加剂,使棉酚处于双烯酮异构体之状态中,在温度M<105℃,时间<30min,添加剂量为6.5%~7.5%的条件下,将粕中游离棉酚降至<0.040%。全(总)棉酚<10%,蛋白质保证≥40%,达到国内外公定的饲料标准。商业化生产不改变现有制油工艺,经饲养肉鸡试验表明,脱酚粕有益于饲料的转化,降低了棉酚在鸡的肝脏、肌肉和血清中的残留量,减少了棉酚对肝脏、睾丸的损伤,为棉粕脱棉酚作饲料蛋白质提出了新的有效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液选法制取棉籽浓缩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棉壳和棉仁密度上存在的差异,以K2CO3溶液、SnCl4溶液作为液选剂,棉仁和棉壳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以43%质量浓度的K2CO3溶液处理双液相棉粕,可以得到蛋白质含量75%的浓缩蛋白,蛋白质收率达66%。用该法处理兴化棉粕和市售预榨浸出棉粕也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采用新型棉粕脱棉酚化学添加剂,使棉酚处于双烯酮异构体之状态中,在温度〈105℃,时间〈30min,添加剂量为6.5%~7.5%的条件下,将粕中游离棉酚降至<0.040%。全(总)棉酚<10%,蛋白质保证≥40%,达到国内外公定的饲料标准。商业化生产不改变现有制油工艺,经饲养肉鸡试验表明,脱酚粕有益于饲料的转化,降低了棉酚在鸡的肝脏、肌肉和血清中的残留量,减少了棉酚对肝脏、睾丸的损伤,为棉粕脱棉酚作饲料蛋白质提出了新的有效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公司在棉籽加工枝术中采取的各项改进措施,对棉籽加工过程中影响棉粕蛋白质含量的各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在仁壳分离工艺中采用多道循环筛分工艺,将阶梯筛和平面回转筛进行优化组合;在棉仁压坯过程中通入蒸汽,提高坯片的软化效果;对浸出器增加预浸和料翅改造,有利于棉粕中棉酚的脱除;湿粕经离心机分离、圆盘烘干机低温烘干、蒸脱机脱溶,可缩短湿粕的烘干时间,降低烘干温度,减少蛋白质变性。通过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棉粕产品中残油一般在0.5%以下,粗蛋白质含量可达60%~62%,氢氧化钾溶解度达70%~75%,游离棉酚含量不高于200 mg/kg,大大改善了棉粕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应大力推广棉籽脱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棉籽蛋白的营养特性及棉粕中棉酚的毒性及脱毒技术的发展,开发出了棉籽“一步法”混合溶剂脱毒工艺,该技术具有:①溶剂消耗低;②直接浸出避免了油脂制取过程中蛋白质的破坏;③脱毒与浸提同时进行,工艺缩短、成本降低;同时进行了棉籽蛋白替代豆粕的饲养效果分析及脱毒棉蛋白与普通棉籽粕效益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锐  祁春利  李疆 《中国油脂》2005,30(1):21-22
采用剥壳机、圆打筛、仁壳分离筛、风筛比重组合分离机等设备,组成了一种新型的棉籽加工预处理新工艺.棉籽经过剥壳、分离处理后,壳中含仁率小于1%,仁中含壳率在1%左右;棉仁经过轧坯浸出后,可以降低粕中残油率,提高浸出生产能力10%,棉仁粕的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60%以上,大大提高了棉仁粕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庄桂 《中国酿造》1993,(5):12-17
本工艺用花生粕、棉粕和豆粕为蛋白质原料酿造酱油。原料配比为:花生粕:棉粕:豆粕:麸皮:小麦粉=20:20:20:36:4。采用混合菌种制曲和固态低盐发酵工艺。结果,成曲酸性蛋白酶活力比单菌种制曲提高23%,全氮利用率达到78.07%,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脱酚棉籽蛋白生产的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棉大国,年产棉籽达500万吨。棉籽中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但在传统的预榨工艺中,生产出来的棉粕中蛋白质破坏很大,其中对必须氨基酸中的赖氨酸的破坏达7%—10%;而且含有大量的游离棉酚,含量超过2000mg/kg以上。这对棉粕的利用带来很大的局限性,每年除少部分棉粕用做饲料外,有大量的棉粕作为肥料回田而浪费严重。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开发,北京中棉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液—液—固脱酚棉籽蛋白工艺已获得成功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在新疆北疆已建成的三条生产线中,去年三个厂共处理近45000吨棉籽,日处…  相似文献   

11.
以低温脱溶棉籽粕为原料,选用乙醇洗涤法制备棉籽浓缩蛋白。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醇洗温度,醇洗时间,醇洗次数,料液比对棉籽浓缩蛋白产品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醇洗温度50℃,醇洗3次(每次20 min),料液比1∶7;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棉籽浓缩蛋白产品蛋白质含量为68.25%(N×6.25,干基),游离棉酚含量下降到0.035 4%。为提高产品的溶解性,对醇洗棉籽浓缩蛋白进行物理改性研究,探讨了热水温度,捣碎均质时间,蛋白质溶液p H,超声波处理时间对产品溶解性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热水温度95℃,捣碎均质时间10 min,蛋白质溶液p H 9,超声波处理时间1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改性棉籽浓缩蛋白产品NSI由12.30%上升到26.59%,且高于原料棉籽粕的24.46%。  相似文献   

12.
棉粕蛋白及其枯草蛋白酶酶解产物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常规测定、凝胶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3种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棉粕蛋白及其枯草蛋白酶酶解产物的组份,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棉粕经过枯草杆菌蛋白酶酶解之后,可溶性蛋白比例比原来增加了1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了2.9倍;棉粕原料和酶解后的蛋白质产物经过SephadexG-50凝胶层析分离后均得到2个主要蛋白峰,并且它们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00u和7950u左右,而酶解物2个峰的蛋白质含量比棉粕原料中的少;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棉粕蛋白含有较多大分子蛋白,酶解之后大分子蛋白含量下降了7.71%,小分子肽的种类与含量明显增加,含量由16.36%增加至63.27%,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由4.9%增加至19.4%。  相似文献   

13.
棉籽饼粕化学脱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直接浸出棉粕和预榨浸出棉粕在脱毒剂“CCDG”型作用下,经直接蒸汽处理脱除棉酚毒素作饲料蛋白的一种化学脱毒新方法。该法具有工艺简便,脱毒剂无毒,来源广泛,易于配制,成本低等优点,适合我国现有预榨浸出和直接浸出工艺的油厂生产脱毒棉籽饼粕脱毒棉粕经分析测定:总棉酚含量≤1.0%; 游离棉酚含量<0.04%。达到了国内外公认的脱毒标准,可作蛋白饲料添加。脱毒粕经动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去毒效果明显,该化学脱毒法是一种有效的脱毒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由于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酿造行业平价用粮的取消供应,使市场上蛋白质原料货源紧缺,价格暴涨,酱油生产面临着新的困难;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蛋白质原料,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去年利用花生粕酿造酱油获得成功后,就联想到棉子粕酿制酱油,由于本地区棉子粕贮量丰富,价格低廉,而且经过检验后棉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双液相萃取棉粕的粒度分布以及各粒度的蛋白质含量,通过筛分发现粒径在450~1 000μm之间的棉粕蛋白质含量只有15%左右,对这一部分粒度的棉粕进行处理意义不大.粒度小于105 μm的棉粕,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也可不进行处理.对于粒径在105~220、220~355、355~450 μm以及粒径大于1 000 μm的棉粕用K2CO3溶液进行处理,适宜的K2CO3溶液浓度分别为42%,40%,37%和35%.采用筛分和液选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得到蛋白质含量为66%的棉籽浓缩蛋白,蛋白质收率75.2%.  相似文献   

16.
主要叙述了以棉籽为原料,生产加工后得到两个主要产品——棉粕和棉籽油,分别分析了影响棉粕蛋白质含量和棉籽油色泽的因素,并提出了控制各因素的关键点。在实际生产中,通过控制这些关键因素,可得到高蛋白的棉粕和高品质的棉籽油。  相似文献   

17.
用圆锥筛清选棉粕,除去棉粕中的棉壳与棉绒是提高棉粕价值和利用率的简易而有效的方法,文中就圆锥筛的清选机构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给出了试验结果及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棉大国,作为主要棉副产品的棉籽年产量达800-1000万吨。棉籽中含棉仁约50%-55%,棉仁中含油30%~38%,含蛋白35%~38%,提油后的棉籽粕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重要的优质蛋白饲料。目前我国蛋白饲料严重不足,棉籽粕饲料利用率不足15%,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北京中棉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本公司的发明专利——液-液-固萃取棉籽蛋白工艺,成功开发了脱酚棉籽蛋白。该工艺彻底去除了棉籽蛋白的残留农药,提高了棉籽蛋白质量,为畜牧业提供了绿色元公害的饲用蛋白资源,极大提高了棉籽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以杜仲籽仁粕为原料,利用醇洗工艺提取桃叶珊瑚苷同时制备浓缩蛋白,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检测杜仲籽仁及其粕、浓缩蛋白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籽仁及其粕中桃叶珊瑚苷含量分别为6.86%~15.44%、5.25%~16.60%。利用含水乙醇对杜仲籽仁粕进行醇洗时,浓缩蛋白和提取液均会变黑,且基本检测不出桃叶珊瑚苷。只有用无水乙醇作为醇洗溶剂时,才能得到乳白色的浓缩蛋白和富含桃叶珊瑚苷的提取液,此时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达到51.78%,较杜仲籽仁粕中提高16.54个百分点。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提取杜仲籽仁粕中的桃叶珊瑚苷,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0 min、液料比8∶1、提取次数2次。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桃叶珊瑚苷的提取率达到94.8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不同来源的蛋白质饲料配比对鲜鸭蛋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的菜粕、棉粕、皮革粉为不同蛋白来源饲料, 按不同配比分成10组, 分别为全豆粕组(对照组), 12%菜粕和8%棉粕组, 16%菜粕和8%棉粕组, 20%菜粕和8%棉粕组, 12%棉粕和8%菜粕组, 16%棉粕和8%菜粕组, 20%棉粕和8%菜粕组, 8%菜粕和8%棉粕组, 3.5%皮革粉组, 7%皮革粉组, 测定各组鲜鸭蛋的蛋重、蛋黄比例、蛋黄颜色、蛋形指数、哈夫单位, 以及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质构特性。结果 不同添加比例的棉粕、菜粕、皮革粉对鲜蛋蛋黄比例和蛋黄颜色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 对鲜蛋蛋清弹性也有显著性影响(P<0.05); 随着菜粕添加比例的增加, 蛋重呈下降趋势, 蛋黄比例呈上升趋势, 以12%的比例添加菜粕蛋黄色度最高。棉粕组蛋重、蛋黄色度明显下降, 蛋黄比例略微升高; 皮革粉组蛋黄色泽最差; 棉粕添加会使鲜蛋弹性明显增加。 结论 棉粕、菜粕、皮革粉喂养蛋鸭会显著影响鸭蛋品质。菜粕的添加量以不高于12%为宜, 棉粕的添加量以不高于8%为宜, 皮革粉不适用于蛋鸭的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