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电力计量系统存在的自身状态感知效果差等问题,结合设备采集终端配置要求,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计量采集设备信息流监控技术。以云平台为基础为电力计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供支撑,构建了计量数据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对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针对新型业务对计量数据的需求,分析了信息流监控技术,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信息流监控系统,说明了系统构架、并行计算以及通信方式,结合以负荷预测为案例的神经网络说明了该系统的应用场景,说明了本文所提技术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张银行 《电子测试》2021,(4):125-126,14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应用到供配电系统,针对智能配电系统的多种需求,构建了包括软件层、通讯网络层以及智能设备层的新型智能配电系统,并在多种情况下,针对通讯层与硬件层之间的交互方案进行了讨论,对如何实现智能设备层监控进行了论述,基于新型的设计理念,对本研究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试验表明,本研究的方案通讯质量好,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智能电网是一个能够实现对用户和设备进行实时监视的完整体系,是利用各种信息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为电网运行和管理人员提供更完整、便捷的电网状态显示界面,帮助电网实现智能化运行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包括智能发电、智能输电、智能配电和智能变电4个部分。在此,智能配电数字终端软件系统根据内聚性、通用性划分为应用逻辑、业务逻辑、消息控制、设备管理和基础构建5个层次,降低了层与层之间的耦合性。在智能配电网中智能配电数字终端需要采集的电力数据和数据来源很多,为了管理多个事件源和消息源,采用了基于反应器模式的事件驱动机制,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力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需要通过建设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对电网系统的负荷进行管理,不仅为电网系统运行提高保障,同时也提高了电力用户的服务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停电管理、配电变压器和配网规划以及业扩报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配电主站或者配电子站、配电终端以及通信通道共同组成了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整个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人机相互的联系以及各类应用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于配电主站。本文就智能配电通信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需求进行了阐述,研究了几种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并提出了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量测变换方法运用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状态估计中,并按状态量的不同,分别以电压和支路功率两种状态量结合量测变换法来实现状态估计算法,并对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基于支路功率的配电状态估计算法。此算法具有运算效率高特点,能够更好的满足在线状态估计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高峰 《电子世界》2013,(20):77-77
本文将量测变换方法运用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状态估计中,并按状态量的不同,分别以电压和支路功率两种状态量结合量测变换法来实现状态估计算法,并对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基于支路功率的配电状态估计算法。此算法具有运算效率高特点,能够更好的满足在线状态估计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接入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智能终端在数据接口及通讯方式上存下一定的差异性,这改变了传统配电系统的通信方式及功能结构,对智能配电终端的相互兼容性提出了挑战。以智能配电终端互操作性为主要目标,提出了验证智能终端互操作能力的一致性测试系统以及智能终端集成系统自动化功能的互操作性测试系统。重点设计了智能配电终端的测试环境、测试内容、测试操作流程及测试结果,并以配电网变压器终端为例进行了一致性测试分析,最后给出了一致性测试质量评估手段及具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
甘立记  王丹 《电视技术》2015,39(13):125-128
针对瑞利平坦衰落信道下AF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预编码的分段式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分两个阶段对S-R和R-D两个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估计,利用在中继端进行预编码,使中继节点可同时向目的节点发送训练序列.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地估计出两段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减小了训练时隙的开支,缩短了信道估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利用媒介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的知识对无线网络关键帧进行智能干扰,具有较高的干扰效率和较低的检测概率。定义了在智能干扰条件下无线网络信道的5种状态,建立了无线网络在受到智能干扰时的无线信道状态转换模型。根据这些状态的组合情况,提出了基于对状态转换模式进行统计的对智能干扰检测模型,并给出了对智能干扰概率进行估计的方法。通过NS2网络模拟的手段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电能计量设备在发电、输电及配电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电能计量设备运行状态控制研究为例,分析电能计量设备在逐一排除事故以及人力财力消耗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构建电能计量设备运行状态控制系统的相关策略,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嵌入式技术和CAN总线的车辆配电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双冗余CAN总线与LIN总线的特种车辆智能化、数字化配电系统设计方案.利用双CAN总线和双LIN总线构建智能配电系统网络平台,同时,结合嵌入式系统和CAN总线冗余设计思想实现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详述了配电系统软、硬件实现以及双冗奈CAN通信实现的设计思路.经过现扬测试,配电系统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均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带反馈信息的多传感器分层估计算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友  熊伟  陆大给  彭应宁 《电子学报》2000,28(12):85-89
为了改善局部节点和传感器级的跟踪性能,本文研究带反馈信息的多级式多传感器系统中的状态估计技术.在给出有反馈信息情况下传感器级状态估计解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多坐标系中有反馈信息的两层集中、分布和混合估计方程.在不同笛卡尔坐标系中,本文提出了几种带反馈信息的三层多传感器系统中的航迹级融合方法,其中包括集-分估计、分-分估计和混-分估计,并以定理的形式证明有、无反馈信息情况下的两类三层状态估计是等价的、最优的.仿真结果表明,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中引入反馈机制可以明显改善一些局部节点和传感器级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4.
王晓勇  王林 《信息通信》2016,(4):193-194
配电通信网是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网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性能。根据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特点,配电通信网采取分层结构设计,大体划分为骨干层、接入层两个通信层面。文章基于配电自动化业务的需求分析,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及技术原则,分别对骨干层、接入层提出了不同的组建方案,同时重点讨论了接入层的网络组建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如何在配电变压器智能保护装置中实现经济运行分析为例 ,提出了通过在变压器智能保护装置中引入经济运行分析。该方法一方面使每台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可视化 ,另一方面利用智能保护装置的远程通信功能将相关的分析数据上传给更高级的监控中心 ,为实现对全网变压器运行状态的统一考核与统一管理奠定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智能配电用电网中不同通信的不同的集中运行与管理问题,提出了智能配电用电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为了更好地加以利用,有必要对智能配电综合系统进行研究.针对应用系统中出售买卖业务、配电用电机械化等问题缺少统一管理,在国家电网"信息采集收集统一协同规范化、平台支撑一体化、电网模型标准化、人机交互化"的实际制作原理,统一规范化管理智能电网配电用电系统,完成对买卖销售业务、统一协同调度要求,更好管理.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状态估计的配网多源信息数据辨识方法。分析了配电网络等值电路模型以及多源数据量测的状态估计原理。针对非健全信息数据辨识提出了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建立了以N-1故障后误差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计及了支路潮流约束、节点电压约束、节点注入功率约束,分析了多源数据中的非健全信息量测辨识过程。针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传输》2011,(2):42-42
推进高性价比的智能电网应用一比如配电自动化、智能仪表、智能家电以及供电力车辆使用的先进充电系统一的新标准在ITU已经进入批准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9.
黄政宇 《电子技术》2023,(8):170-171
阐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它由终端层、子站层、主站层构成,分析智能电网中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包括微电网技术、可视化技术、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光纤IP网络通信技术、配用电互动技术、配电网广域测控技术。  相似文献   

2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电网配电系统改进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心  王宁  张冬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21):143-144,148
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电网配电系统改进算法.由于BP网络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具有学习性,可以根据已有的配电参数样本集进行训练,从中分析出内蒙古各地区根据时间不同所配电的分配情况的内在联系,实现对以后配电系统进行自适应控制.该算法的优点就是在构造过程考虑了BP的预测精度和训练时间,采用了梯度下降法的方法,进行Matlab仿真实验,获得了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