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道海  郭敏  曾鹏 《建井技术》2020,41(1):21-25
针对光面爆破在深大立井冻土爆破中的应用问题,结合赵固二矿西风井冻结段掘进施工项目背景,开展了冻土光面爆破试验。通过试验,不断调整光面爆破参数,取得了较好的爆破效果。从爆破参数、装药结构及施工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该井筒冻结段掘进施工中的光面爆破技术应用情况,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凤凰山铜矿成巷掘进中光面爆破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齐全 《金属矿山》2003,(10):26-27
光面爆破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坑道、硐室及其它工程中。结合凤凰山铜矿的实际条件,和自己多年从事实践的经验对该矿的光面爆破参数进行了确定,以期光面爆破技术在该矿山更广泛、更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甘肃北山坑探设施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研发及建设阶段里程碑式的设施。基于光面爆破施工方法,设计了甘肃北山坑探设施项目光面爆破的爆破参数,得到了适宜于本项目的爆破实施方案,进而实施了在不同爆破参数(周边孔间距)的光面爆破,验证了光面爆破参数的科学性。同时,需指出的是,钻爆施工涵盖多种不同的爆破参数,影响因素众多,爆破试验获取的爆破数据仅仅是对不同周边孔间距的初步探索。研究成果可对后续工程开挖提供相应的试验数据与理论支撑,其对于深部地下工程的爆破开挖及高放射性废物的深地质处置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定工程地质条件下的立井施工,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光面爆破质量主要取决于爆破参数的选取。通过理论计算立井深孔光面爆破主要技术参数,经实际应用,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郭明春 《现代矿业》2010,26(10):16-19
介绍了国内外光面爆破技术与喷锚网支护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针对广西某金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的现状,分别进行了光面爆破理论、喷锚支护理论分析,以及实际应用。通过现场工程试验,证明该法对巷道极破碎地段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井巷光面爆破施工工艺西安矿业学院惠兴田(陕西西安市)中煤建设开发总公司王闻升(北京市)自从50年代光面爆破这一技术兴起以来,很快就在各种不同的岩层爆破中得到应用,并且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均能获得理想的爆破效果。随后,光面爆破...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立井掘进爆破效果,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立井爆破中掏槽爆破、光面爆破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成功把超深孔光面爆破应用于立井掘进中。试验结果表明:超深孔光面爆破中较合理的掏槽方式是二阶单斜眼掏槽,较优的装药结构是孔底水间隔装药。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光面爆破技术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爆破方法。通过计算分析和工程类比及在实践中进一步进行修正,得到适合试验巷道的光爆参数及技术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爆破效果。对类似巷道的爆破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陶春生  葛强 《西部探矿工程》1998,10(5):55-56,71
介绍了江垭水利枢纽地下厂房施工光面爆破技术的应用,其中涉及地质条件与光面爆破参数的选择和试验确定,装药结构,爆破后围岩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高朋飞  金鹏  杨翎  马立飞 《金属矿山》2018,47(12):56-60
针对光面爆破后的边坡光滑稳定及爆破后石料破碎块度均匀的要求,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路堑开挖爆破工程为背景,对比测试了电子雷管和导爆管雷管的延时精度,并进行了电子雷管并联起爆网络和导爆管雷管复式起爆网络的光面爆破试验,比较2种雷管爆破后的石料块度,研究了电子雷管在光面爆破及石料块度控制方面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电子雷管延期时间的标准差、极差和延时误差均比导爆管雷管小,延期性能优于导爆管雷管。采用电子雷管进行光面爆破,爆破后的边坡表面平整,光爆孔清晰,效果好,且爆破得到的石料块度大部分集中在10~450 mm,块度均匀,能较好地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 L球形爆炸装置的煤尘爆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标准的20 L爆炸球实验装置,研究了3种不同煤质的煤尘及瓦斯煤尘混合物的爆炸特性,获得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煤尘的爆炸特征参数,并给出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煤质特性煤尘的爆炸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验选定的粉尘浓度范围内,煤尘的爆炸超压及超压的上升速率随粉尘浓度基本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爆炸环境初始压力的增加,显著延长了煤尘析出的可燃性挥发分气体的火焰发展期,使得煤尘的爆炸参数随初始压力均呈现升高的变化规律;煤尘的爆炸特性随混合物中瓦斯气体的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初始少量瓦斯气体的加入显著改善与提高了瓦斯煤尘混合物的爆炸特性,降低了瓦斯煤尘混合物的爆炸下限。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对煤尘爆炸产物颗粒表面的结构特性进行了半定量分析,获得了产物颗粒表面的孔隙形状因子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2.
瓦斯爆炸诱导沉积煤尘参与爆炸作用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丹  李润之  司荣军  张延松 《煤炭学报》2011,36(11):1879-1883
应用连续相、颗粒相计算方法对瓦斯爆炸诱导沉积煤尘参与爆炸的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以此对爆炸作用模式及其异同进行研究。根据模拟结果,从不同煤尘云点火机理在爆炸过程中所起主导作用将爆炸模式分别确定为沉积煤尘扬尘爆炸和沉积煤尘火焰燃烧。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爆炸作用模式显著改变冲击波和火焰传播规律,影响小规模诱导火焰区的长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阻断瓦斯燃烧火焰或爆炸在抽放管道内的传播,消除低浓度瓦斯抽采的安全隐患,确保低浓度瓦斯抽采和利用系统的安全可靠,研制了煤矿瓦斯抽放管道用阻爆阀门。详细地描述了阻爆阀门的结构形式、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及性能指标,并通过阻爆性能试验,给出具体的试验数据,试验研究得出:煤矿瓦斯抽放管道用阻爆阀门能够有效阻隔管道中气体爆炸,阻止火焰及压力传播,防止气体爆炸继续发展;适用于阻止瓦斯气体输送管道的燃烧与爆炸。  相似文献   

14.
点火源的性质对瓦斯爆炸极限范围有很大影响,同样也影响最终的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运用自行研制的实验系统,就点火能量对瓦斯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点火能量强度越高,越容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爆炸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容易使瓦斯空气混合气体点爆,瓦斯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及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也就越高,且与点火能量呈线性关系变化。这些规律为瓦斯爆炸特性的研究以及有效地预防井下瓦斯爆炸事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初始温度对瓦斯爆炸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基于总能方程的RNGκ-ε湍流流场模型和基于多种控制机理的分步反应爆炸燃烧模型,以有限体积法求解爆炸流动及反应控制方程。模拟结果清晰的显示了爆炸过程中各参数的流场分布特征。通过对比分析爆炸压力、火焰温度、气体组分变化等特征参数在不同初始温度条件下、不同爆炸反应时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得出了相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瓦斯煤尘复合爆炸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大量的生产损失与人员伤亡。研发能应用在煤矿中高湿低温等复杂环境中的抑爆剂成为了研究的难点与热点。为研发出新型改性高岭土瓦斯煤尘抑爆剂,通过插层改性的方法制备了3种改性高岭土抑爆剂,采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样品的热稳定性、表面结构以及官能团变化进行了研究。选用重庆南桐煤样,通过标准筛对煤样进行筛分,通过粒径扫描与扫描电镜观测了煤粉的粒径分布与表面形貌。使用20 L球型爆炸系统对抑制剂抑制瓦斯煤尘爆炸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探究改性后高岭土对爆炸最大压力、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及爆炸峰值时间等爆炸特征参数的影响;基于粉体表征结果及抑爆数据对改性高岭土抑制作用下的瓦斯煤尘爆炸的抑爆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高岭土抑爆剂兼具高岭土及插层粒子的双重抑爆效果,改善了高岭土的团聚现象,同时氨基磺酸铵粒子提升了高岭土的热解与抑爆性能。对瓦斯煤尘复合爆炸的抑制性能明显优于改性前粉体,且抑爆效果随着抑制剂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存在临界质量浓度,试验表明,当改性高岭土与煤尘比例为2∶3,且质量浓度为0.175 g/L时,最大爆炸压力的降幅达到了32.6%,爆炸峰值时间延缓了0.45 s,展现出最佳的抑爆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11年来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特点及变化规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7个影响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因素,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从而定量地揭示出瓦斯爆炸事故变化的原因。针对瓦斯爆炸事故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立体障碍物对甲烷爆炸特性的影响,在水平管道中设置了不同形状的立体障碍物,测试并分析管内甲烷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速度、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立体障碍物存在条件下火焰传播速度、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都显著升高,尤以火焰传播速度的增加较为明显。且随着障碍物阻塞率的增加,甲烷爆炸特性随之增强。在阻塞比相同的情况下,直角三棱柱的影响最为显著,斜三棱柱居次,长方体强于圆柱体,螺旋形障碍物影响规律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瓦斯煤尘复合爆炸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大量的生产损失与人员伤亡。研发能应用在煤矿中高湿低温等复杂环境中的抑爆剂成为了研究的难点与热点。为研发出新型改性高岭土瓦斯煤尘抑爆剂,通过插层改性的方法制备了3种改性高岭土抑爆剂,采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样品的热稳定性、表面结构以及官能团变化进行了研究。选用重庆南桐煤样,通过标准筛对煤样进行筛分,通过粒径扫描与扫描电镜观测了煤粉的粒径分布与表面形貌。使用20 L球型爆炸系统对抑制剂抑制瓦斯煤尘爆炸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探究改性后高岭土对爆炸最大压力、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及爆炸峰值时间等爆炸特征参数的影响;基于粉体表征结果及抑爆数据对改性高岭土抑制作用下的瓦斯煤尘爆炸的抑爆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高岭土抑爆剂兼具高岭土及插层粒子的双重抑爆效果,改善了高岭土的团聚现象,同时氨基磺酸铵粒子提升了高岭土的热解与抑爆性能。对瓦斯煤尘复合爆炸的抑制性能明显优于改性前粉体,且抑爆效果随着抑制剂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存在临界质量浓度,试验表明,当改性高岭土与煤尘比例为2∶3,且质量浓度为0.175 g/L时,最大爆炸压力的降幅达到了32.6%,爆炸峰值时间延缓了0.45 s,展现出最佳的抑爆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初始压力对矿井可燃性气体爆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华  邓军  葛岭梅 《煤炭学报》2011,36(3):423-428
采用20 L近球型爆炸反应器对不同初始压力下矿井单元及多元可燃性气体的爆炸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结合碰撞理论和火焰传播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初始压力增加使可燃性气体的爆炸危险性增强,但使其到达最大爆炸超压的时间略有延长;最佳浓度与爆炸上限之间的可燃性气体较最佳浓度与爆炸下限之间的可燃性气体对初始压力更敏感;相同的初始压力下,矿井多元可燃性气体较单元可燃性气体甲烷爆炸的危险性更高,破坏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