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供求结构的调整,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特点,结合就业质量评价内涵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各自需求的不同特点,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就业机制,全面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升高职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生存力。  相似文献   

2.
盘金海  李正慧  姜婷  张士 《电子世界》2013,(10):183-184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是摆在学校和毕业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很有必要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当前的市场需求特征,为毕业生就业寻找更好的出路。本文根据《南海东软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分析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特点,并以此探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先通过对企业调研数据的分析,阐明了企业电子商务核心岗位群分布和各岗位群所需要的核心技能,接着根据高职院校调研情况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最后对如何实现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推荐就业信息与大学生偏好就业信息的匹配程度,文章将个体就业需求作为前提条件,设计一种基于用户兴趣模型的大学生就业信息推荐方法。首先,利用兴趣模型中的关联规则,对高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中兴趣特征点进行匹配;其次,在既定的分类规则下,根据就业文本信息的内容对其进行类别划分;最后,根据用户浏览高校就业信息、在就业招聘界面的停留时间等,针对大学生偏好进行计算。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中设计的推荐方法应用效果良好,按照规范使用该方法进行大学生就业信息推荐,能够增加推荐就业信息与大学生偏好就业信息的匹配程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通过数据采集平台进行人工采集,其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一致性对国家及社会民众公平地评价该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出一种对该数据平台中的监控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的方法,并以就业数据质量评估为例,建立层次数据评估模型,分配模型权重,计算就业数据质量,从而确保数据的完整、及时和高质量,增强高职院校评估的科学性、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张佩云  陈恩红  黄波 《通信学报》2013,34(12):49-59
在当前服务计算和社会计算背景下,针对难以获取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可信Web服务问题,给出基于社会网络面向个性化需求的可信Web服务推荐模型;设计用户个性化功能需求分解与匹配算法,并利用语义词典提高功能需求语义匹配的准确性;基于个性化功能需求、社会网络节点信任度及服务信任度,设计了一种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可信服务推荐算法,通过对社会网络节点之间、节点与服务之间的信任相关性进行分析,提高服务协同可信推荐性能。算法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设置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操作全面的掌握,以帮助他们毕业后在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的管理,确保工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且还要充分的考虑现阶段的就业以及该校的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根据职业资格规范要求,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将教学内容与计划进行必要的整改,定期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本文主要对高职计算机实用性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当前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越来越大众化,正因如此,高职院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备受关注,高职院校的一举一动都与我国高等教育社会声誉和质量息息相关。为了保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必须要将高职院校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水平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满足,实现高职院校社会功能。想要将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提升,必须要拥有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本文中,笔者就对完善高职院校科技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平华 《电子世界》2012,(7):117-120
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的读者信息需求出现很多新的特征,准确把握用户信息需求特征,了解用户信息需求内容,构建基于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丽萍 《通讯世界》2017,(10):238-239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学校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高职院校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一定要自身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优化,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技能人才,从而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对此,本文主要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优化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比较严峻,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和多个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确立工作的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这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要想帮助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顺利就业,教师应该对企业的用人要求进行全面的了解,而且要对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帮助学生选择最合适的岗位。文章就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郭雨辰 《移动信息》2023,45(8):69-71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普及,各行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高。面对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高职院校需及时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文中总结了高职院校实施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作用,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策略,并举例介绍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经验,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40年来, 职业教育为支撑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技能劳动 者。然而,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经济社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明显之处就是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与专业岗位 (岗位群) 的需求错位。造成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 养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实现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因此, 学校、教师和政府有关部 门的密切配合, 通力合作, 多措并举, 综合施策, 才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速度快,应用范围广,越来越多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高职技术院校出现新发展,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为基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网络信息技术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我国整体高职院校的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推动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展向内涵升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所要关注的。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教学质量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高职院校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构建三维立体模型,为学生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的感受,为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比较突出的教学方式之一。文章主要从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价值、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3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智能制造是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发展迅猛,但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型技能人才供给是否符合产业岗位的要求、高职院校如何按照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核心岗位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符合工作岗位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型技能人才,需要深入调查产业企业需求,进一步归纳研究,指导职业院校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文章以深入调研厦门市及周边区域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才需求、岗位需求,为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正备受瞩目。在无线局域网离人们生活越来越近之时,社会对无线局域网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作为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的职业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革新“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教学方式与内容,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无线局域网技术人才。因此,文章将对“无线局域网技术”课程的改革进行研究,旨在提升职业院校无线局域网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建立现代职教体系是实现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不同层次间贯通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 的现实需求。当前, 中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的衔接、培养方式的衔接和“双创”教育的衔接等方面存在短 板, 制约着职业教育贯通的深入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构建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 施产教深度融合共育人才、推行“双创”教育课程是当前推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的有效措施, 有利 于统筹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层次教育的协调发展, 实现职业教育质量的台阶式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校企融合的汽检专业“双主体、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着眼点,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以学校和企业互需、互补、互利为出发点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坚持校企双主体的原则, 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标准的对接、课程与岗位的对接、课堂与车间的对接、实习与就业的对接、教师与师傅的对接, 有效解决了汽检专业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素养, 也缩短了企业的人才培养周期, 实现了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