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葫芦素选煤厂水力分级旋流器入料及产品粒度组成,在高浓度入料的情况下,入料中的高灰细泥形成了次生介质,在分级旋流器中出现了较强的分选现象,影响了分级效率。通过在水力分级旋流器入料煤泥水桶上增加液位—补水自动控制系统,降低旋流器入料浓度,可减弱旋流器内部分选作用,提高分级效率。同时将煤泥水桶的自动液位系统与旋流器入料压力匹配,有效提高了水力分级旋流器的分级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官地选煤厂原煤重介旋流器脱泥入洗工艺存在水力分级旋流器分离粒度过细,引起浮选和浮精环节低效运行的问题,研究分离粒度与入料压力、旋流器直径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结合官地选煤厂的实践经验,当工艺要求分离粒度较粗时,应尽量选用直径较大的水力分级旋流器,通过调整入料压力和底流口直径能够小范围调整分离粒度。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分级旋流器底流夹细的问题,太西洗煤厂对二次清洗型水力旋流器进行了工业试验;通过3因素7水平的均匀实验,探索了底流管直径、给料压力和清洗水压力对旋流器分级效率的影响;最佳工况条件为:底流管直径50 mm,给料压力250 kPa,清洗水压力40 kPa时,水力旋流器的分级效率达到了75.97%,此结果可作为工业生产的首选条件。  相似文献   

4.
禾草沟选煤厂为改善精煤回收工艺中旋流器底流夹细严重、精煤磁选尾矿灰分超标的情况,引入大直径(FX800)水力分级旋流器替换原有FX500水力分级旋流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旋流器分级效率提升12.84%,底流夹细减少10.89%,避免溢流跑粗约1.41%。  相似文献   

5.
郭屯选煤厂采用1台Φ1250型大直径分级旋流器来控制干扰床的入料粒度,具有较好的分级效果,底流中的细颗粒及溢流中的粗颗粒含量均较少,可以有效地保证干扰床分选机的入料粒度。  相似文献   

6.
田庄选煤厂重介质分选系统原煤采用3 mm脱泥,3 mm以下煤泥水经角锥池一次分级,角锥池底流选用6台?550 mm分级旋流器对粗煤泥进行分级;结合该分级旋流器的技术检测结果,对分级旋流器的分级、浓缩效果进行了综合评定;在控制入料压力(0.03~0.05 MPa)的条件下,?550 mm分级旋流器按照规定粒度0.5 mm的分级作用不显著,其实际分级粒度在0.045 mm左右;分级旋流器具有一定的浓缩作用。  相似文献   

7.
含微细颗粒废水浓缩是电厂湿法脱硫工艺中重要一环,目前,该环节中使用的分级浓缩旋流器为Φ40单锥体结构,直径小、锥角小、底流口堵塞严重。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Φ75双锥结构旋流器,由锥角不同的两个锥段组成,既解决了小直径旋流器底流口易堵塞的问题,又提高了旋流器分离效率。现场运行结果表明,Φ75双锥旋流器分离粒度d50为16.8μm,底流产率可以达到37.6%,与常规单锥体Φ40旋流器分离性能基本一致;研究同时表明入料压力对底流浓度的提高影响显著,对底流产率的影响较小;底流口直径对底流浓度和底流产率影响较大。采用设计的Φ75双锥结构替代Φ40单锥体旋流器后,现场运行堵塞几率大幅度降低,有效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泉店选煤厂粗煤泥回收系统中浓缩旋流器分级效果差,高灰细泥污染粗精煤等问题,采用筛网旋流器代替浓缩旋流器+高频筛组合对选煤厂进行改造,研究了筛网旋流器直径、入料口尺寸、溢流管直径、入料压力、入料浓度等因素对筛网旋流器分级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筛网旋流器的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筛网旋流器入料灰分高达19.78%,0.125 mm粗颗粒产率为70.90%,粗颗粒比例大,浓度高,浓缩旋流器无法满足粗煤泥回收要求。改造后筛网旋流器底流中0.125 mm粗颗粒产率为86.90%,灰分达到10.47%。筛网溢流和筛下水灰分分别为20.92%和21.56%,其中0.5 mm浮选难以回收的粗颗粒仅占0.30%,有利于浮选机的回收。  相似文献   

9.
试验分析了临涣、大屯和唐山矿3座选煤厂所用分级旋流器的分选数据,揭示了在粗精煤泥脱水回收工艺系统中使用的分级旋流器具有分选作用,即底流中各粒级灰分和密度均高于入料中相应粒级的灰分和密度,其实质是在窄级别的粒群中,颗粒的分离主要受其密度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交河矿选煤厂由于煤泥旋流器组与粗精煤旋流器组存在底流夹细情况,导致粗精煤灰分超标,影响精煤产率;通过采取更换大直径水力旋流器、调整煤泥旋流器分级粒度等措施,实现了粗精煤降灰达标生产,提升了精煤产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鞍钢集团鞍千矿业一次分级旋流器分级效率低、底流夹细多、循环负荷高等问题,对旋流器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采用平底旋流器替代现有旋流器。平底旋流器最佳给料矿浆质量分数为55%,最佳给料压力为0.08 MPa,改造后矿石处理能力提高了5个百分点,旋流器底流夹细量降低了5.79个百分点,溢流细度提高了8.40个百分点,分级效率提高了19.42个百分点,为选厂生产带来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石后盛 《洁净煤技术》2012,(3):24-25,43
分析了新阳选煤厂二期煤泥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浮选入料跑粗,对分级浓缩旋流器组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实践证明,通过煤泥水系统的改造,浮选入料+1 mm质量分数由原来的10%以上降至1%左右;2325溢流+0.5 mm质量分数小于5%,底流-0.25 mm质量分数小于20%。2330分级浓缩旋流器底流灰分9%~11%,有效改善了原有工艺的不足,解决了浮选入料跑粗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动力煤选煤厂处理粗煤泥常采用水力分级旋流器+螺旋分选机或水力分级旋流器+弧形筛+煤泥离心机,采用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选的方式较少。通过研究现场粗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入料压力、分选密度等方面因素,分析了动力煤选煤厂采用煤泥重介旋流器对粗煤泥进行分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选煤厂粗煤泥处理中采用粗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的回收方式,可有效实现粗煤泥分选。针对煤制油选煤厂粗煤泥特性,采用两产品煤泥重介旋流器时,通过调整入料压力及分选密度,并不能将末精煤灰分降低至3%以下。而采用三产品煤泥重介旋流器进行粗煤泥回收时,在采用现场实际生产密度时,适当提高入料压力,即可满足末精煤灰分在3%以下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南非玛泰水力分级旋流器的结构及应用特点,在安家岭1号井选煤厂煤泥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机对大于0.35 mm粒级的分级效率达到75%,并可有效提高底流浓度。  相似文献   

15.
α型水力旋流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水-铬渣为实验物系,测定了α型水力旋流器和常规型水力旋流器的分级效率和压降。实验结果表明,α型水力旋流器的分级效率明显地高于常规型旋流器,分割清晰度高,其压降约为常规型水力旋流器压降的70%,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济三选煤厂通过对水力旋流器各性能参数的比较,大胆从入料压力、锥体角度及长度、磨耐性方面进行改造,不仅满足了生产的需要,而且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单进口旋流器稳定性差、分级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多进口旋流器结构。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在恒定入料工况下,对比分析了单、二、三、四进口旋流器的流场特征和分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旋流器进口数量,会对旋流器流场和分离性能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旋流流场径向压力的增大,且进口数量为偶数时,流场径向静压力增强效果更好;旋流器柱段区域流场切向速度增大,有利于强化旋流器分离能力。同时使用Mixture耦合RSM模型预测了离散相CaCO3颗粒的分离效率,结果表明多进口旋流器可以在低速度入口条件下完成离散相的高精度分离。入料速度为3m/s的工况条件下,多进口旋流器分离50μm、57.5μm颗粒的底流分配率较单进口旋流器分别提升了10.60%、5.59%,对抑制旋流器溢流产品错配率和提高分级精度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增加旋流器进口数量,可以有效提升旋流分级效率和分离精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芦村一号矿选煤厂粗煤泥回收工艺中浓缩旋流器存在溢流灰分较低的问题,提出更改原旋流器底流口尺寸的方案。对更改前后旋流器底流及溢流的煤泥分析结果表明,在入料压力为0.12 MPa、底流口直径为100 mm时,溢流煤泥灰分明显升高,避免了溢流跑粗,提高了粗煤泥回收率。  相似文献   

19.
水力旋流器分级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利用先进的激光仪器PDA作为手段,对水力旋流器内的分级机理进行的研究,提出了科学的新分级模型——柱段分级模型,以及消除短路流、改善循环流等提高分级效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直径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我国现存选煤工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三段选煤模式比较符合洁净煤技术发展趋势,论述了小直径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流程和特点。结果表明,当入料压力为240kPa、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的入料密度为1.26t/m3时,溢流密度为1.07t/m3,底流密度为2.02t/m3,具有极好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