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义谦 《冶金能源》1995,14(4):51-53
本文所介绍的高效辐射换热器是指在其环缝通道中安装有网状二次传热面的辐射换热器,用对比实验方法研究了它们在空气预热温度、给热系数和阻力系数上的差别.实验表明:高效辐射换热器可强化空气侧的传热,其综合传热系数达59W/(m2·℃),而阻力系数可控制在3000Pa以内.  相似文献   

2.
黄志甲 《冶金能源》1997,16(2):36-41
本文以套筒式金属辐射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换热器空气侧及烟气侧强化传热的数学模型,并对不同的强化方案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不同方案的强化传热机理及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热管换热器1971年首次在美国投入使用。近年来已开始用于回收各类炉窑的烟气余热。其主要优点在于:高温流体侧和低温流体侧都可将传热取得很大;结构简单,采用逆流式,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设置面积较小;可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将交换的流体完全分离,防止流体的混合。  相似文献   

4.
从流化床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出发,通过对空心刚玉球作为粒子的流化床内设置各种形状的传热管件的研究,得出了这类流化床的流化特性及传热规律,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整理出一系列指数方程式。进而,通过对烟气余热回收的系列流态化换热器的工业实验,获得了诸如总传热系数、管壁温度、烟气排放温度等很有参考价值的实验结果。本文还对系统配置、布风板型式等应用技术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小型试验,模拟试验得出S/d、L/d的最佳参数整理为努塞尔准数的关系式Nu=F(Re)和尤拉准数的关系式Eu=F(Re)。应用传热相似、流体力学相似和几何相似的相似理论原理,研制了一套工业规模的四段喷流换热器用于回收铜精炼炉高温烟气余热生产热风回炉助燃,取得了节约燃油和提高铜精炼炉的生产能力的双重效果。换热器各项指标为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增设预热室一般有两种方法:(1)加长炉体增加预热段,直接利用炉尾烟气热焓。但这种方法降低了炉底强度。(2)在换热器后安装喷流预热室。由于烟气经过换热器后温度降低,便于安置高温风机。出换热器的烟气经高温风机入喷流预热室预热工件后引  相似文献   

7.
曾成华  袁熙志  曹建 《铁合金》2007,38(3):22-25
对矿热炉无水冷骨架矮烟罩内烟气黑度、吸收率变化关系以及炉内烟气辐射传热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计算得到炉内烟气和侧墙温度场。结果表明,烟气中CO2和水蒸气含量对辐射传热有较大影响,辐射强度随高度增加逐渐衰减,烟气温度和侧墙温度也均降低,而烟气黑度和吸收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根据气烧石灰窑的工艺特点,研制出了适用的空气换热器和煤气换热器,利用高温烟气对入炉空气和煤气进行预热、同时对高温烟气进行冷却的气—气换热技术。实际测试表明,烟气温度由换热前的412℃降为换热后的181℃,烟气余热51.43%被空气和煤气吸收,有效提高了气烧石灰窑的能源利用率,每座石灰窑每年节省的煤气价值达35.73万元。  相似文献   

9.
黄卫星  帅剑云 《工业炉》1995,17(2):19-23
本文针对提高SiC管高温陶瓷换热器的结构紧凑性和传热效率,对SiC光管内插入强化元件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获得提高传热系数24%的效果。同时对新研制的小直径、薄壁SiC内翅管进行了传热试验.并以SiC内翅管为核心元件开发设计了高效、紧凑的组合式高温换热器,其工业应用试验表明该装置传热敬率高,节能效果显著,与原有SiC光管换热相比单位传热面积其体积减小60%,重量下降50%,为小型工业炉高温烟气余热回收提供了有效的装备。  相似文献   

10.
1、有关公式本文采用换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E-NTU法)作传热计算。通常,计算中都作如下假定,即: a.空气和烟气的流量是常数; b.空气和烟气的比热是常数(取平均值); c.传热过程中不产生相变; d.换热器入口处空气和烟气温度都是均匀的; e.传热系数K是常数(取平均值); f.忽略换热器对外界的散热(有时对换热量乘以系数)。 1.1定义式 E-NTU法中采用三个无因次量:换热效率(或称温度效率)E、热容流量比(或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采用喷流技术,强化空气侧换热表面的对流传热,达到降低换热面壁温和提高总传热系数的机理。通过小型试验,模拟试验得出S/d、L/d的最佳参数整理为努塞尔准数的关系式Nu=F(Re)和尤拉准数的关系式Eu=F(Re)。应用相似原理,研制了一套内喷式(GGPH-N)高温喷流换热器,用于回收铜精炼炉高温烟气余热生产热风回炉助燃,取得了节约燃油和提高铜精炼炉生产能力的双重效果,其寿命可达7-8年,各项指标为国内钢制换热器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组合使用高效钢管空气换热器和热管式空气换热器对燃焦炉煤气加热炉余热回收系统进行改造,同时采用相应的节能措施,加热炉产量达30t/h,能耗在1.1GJ/t左右,烟气排烟温度在1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李靖  苏秋生 《江西冶金》1992,12(3):52-52,55
BH型高效管状喷流换热器是一种新型换热器。它是将要预热的空气通过喷流管上的小孔,垂直地喷到波纹形的传热面上,从而大大地减薄了边界层的厚度,提高了空气侧的对流换热系数,同时,在管外设置辐射板和辐射墙,将外管制成波纹形状,增加换热面积,增加烟气侧的辐射换热系数,因此可得到较高的综合传热系数。其主要性能是: 1、空气预热温度高。比一般换热器高50~150℃,当烟气温度为600℃时,可将空气预热至300℃以上,当烟气温度为900℃时,可将空气预热至500℃以上。 2、综合传热系数大。当烟气温度大于600℃时,可高达50W/m~2℃,当烟气温度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罐盖沿吊装环管束式换热器性能、换热器传热计算以及尺寸的确定。对烟气的辐射给热系数与空气在管道内作强制流动的对流给热系数、烟气绕流管群时的对流给热系数、对数平均温差和换热器壁温度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板状粒子换热器的热态试验是在冷态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热态试验主要探讨了粒子换热器性能参数随烟气温度、烟气流速、表观流化速度,以及粒子直径之间的变化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还研究了烟气侧的换热系数和空气侧的换热系数之间的关系、换热器的温度效率和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的变化规律。我们把测得的试验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回归,得到一些经验公式,从而为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二、试验设备本试验的设备如图1所示。燃烧室排出的高温气体经掺风调节烟气量和烟气温度,  相似文献   

16.
凌全伟 《冶金能源》1999,18(5):34-37
在管状换热器设计中首先要综合考虑加热综合条件,我国的国情和燃料特点,其次,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K与αk和αy的关系,如何加强空气和烟气侧的传热,如何确定空气和烟气侧的流速,如何确定管间距、如何减化安装结构等,这样才能较好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环形套筒窑换热器管束中的堵塞物是由烟气中的某些挥发组分凝结后与粉尘结合而成的粘性颗粒团粘结在管壁上形成。实验表明,在高温环境中粉尘颗粒不呈现粘性。在高温区对烟气进行预处理,将大部分粉尘颗粒与烟气分离有利于减小最终进入换热器的颗粒团的直径,从而使其在到达换热器管束前快速凝固;撞击式惯性分离器可用于套筒窑烟气在高温区的气固分离。  相似文献   

18.
以中板174m^2蓄热式空煤气双预热连续加热炉为原型,建立了高效陶瓷蓄热体的三维非稳态流动及传热数学模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蓄热体在不同换向周期条件下的热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换向周期的延长,蓄热体出口烟气的平均温度逐渐升高,空气和煤气的出口平均温度逐渐降低;在相同的换向周期下,空气换热器蓄热体内的最高温度比煤气换热器蓄热体内的最高温度高,过长的换向周期也会引起蓄热体内较大的温度波动;换向周期对平均余热利用效率和平均温度效率都有较大的影响,其最佳换向周期应定在60s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介绍管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着重讨论给热系数的计算、出口烟气温度和管壁温度的设定与校正,并给出某厂管式换热器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0.
对高温金属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基本计算公式,介绍了高温金属板翅换热器的热态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通过试验测定的各项热工参数与计算值相比基本一致,从而可对板翅换热器的设计及工业性试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