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利用铁尾矿砂替代石英砂作为骨料制备水泥基灌浆料,研究了铁尾矿砂替代率、灌浆料水灰比以及灰砂比对铁尾矿砂水泥基灌浆料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硬化浆体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铁尾矿砂替代率越大,灌浆料工作性越差;加入适量的铁尾矿砂,可以提高灌浆料各龄期抗压强度,替代率为40%时,灌浆料性能满足标准要求。灌浆料流动度随水灰比增大而增大;水灰比为0.29时,灌浆料各龄期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灌浆料流动度随灰砂比的降低而降低;抗压强度则随灰砂比减小出现"钟形分布"的发展趋势,灰砂比值为0.9时,抗压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铜尾矿砂替代天然河砂对高强灌浆料工作性能、抗压和抗折强度、弹性模量、收缩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孔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铜尾矿砂的取代率越高,灌浆料的流动性越低,各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及弹性模量越高.当铜尾矿砂取代率为10%时,其对灌浆料的收缩性能影响较小,当取代率增加至20%以上时,灌浆料的收缩性...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2016,(8)
以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作为考核指标,重点研究了铁尾矿砂替代率、灌浆料水灰比以及灰砂比对铁尾矿砂水泥基灌浆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硬化浆体进行微观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灌浆料胶砂强度遵循骨料最紧密堆积理论,即混合砂堆积密度愈大,胶砂强度愈高;灌浆料各龄期抗压强度随水灰比的增大均呈抛物线规律变化,其最大点位于水灰比为0.29处;各龄期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则随灰砂比减小出现"钟形分布"的发展趋势,灰砂比值为0.9时,抗压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工业建筑》2013,(10):87-90
通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试验,考察水胶比、砂率和铁尾矿砂掺量对骨料型铁尾矿砂水泥基灌浆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情况,得到最优的配合比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配合比,骨料型铁尾矿砂水泥基灌浆料具有与普通骨料型水泥基灌浆料相似的力学性能,说明用铁尾矿砂配制骨料型灌浆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用铜尾矿砂替代部分天然砂配制C50混凝土,研究其掺量对C50混凝土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干燥收缩性能及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铜尾矿砂掺量为10%~30%时,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和抗折强度均随铜尾矿砂掺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当铜尾矿砂掺量为40%时,混凝土的7 d、28 d抗压和抗折强度与天然砂混凝土相当。铜尾矿砂的掺入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随着铜尾矿砂掺量的增加,铜尾矿砂混凝土各龄期的干燥收缩率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复合胶凝体系配比、灰砂比、硬石膏掺量及减水剂掺量对高铁支座灌浆料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影响高铁支座灌浆料性能的因素及规律,成功研制出了满足铁道部相关标准要求的适用于高铁支座预制简支箱梁盆式橡胶支座重力灌浆用灌浆料的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2016,(7)
基于装配式建筑用灌浆料的基本性能要求,从石英砂级配、砂灰比、水灰比、外加剂等角度开展对灌浆料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研究,在确定的理想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低水灰比净浆包裹骨料的方法,探索进一步提高灌浆料抗压强度的可能。研究结果表明:当石英砂级配为20~40目∶40~70目=1∶0.798、水灰比0.26、聚羧酸减水剂0.4%、四硼酸钠5‰、有机硅消泡剂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1‰、硫铝酸钙型膨胀剂4%时,灌浆料满足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高、工作性好、微膨胀、自密实、不泌水、不离析等装配式建筑用灌浆料的要求;通过采取低水灰比净浆包裹石英砂的方法,可进一步提升灌浆料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8.
以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尾矿砂的综合利用为研究背景,配制了以膨润土、不同尾矿砂砂率、不同水泥掺量为原料的塑性混凝土,并对尾矿砂塑性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冻融循环试验和渗透性能试验,研究了砂率、水泥掺量以及冻融循环次数对尾矿砂塑性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并得到了相对渗透系数随砂率、水泥掺量以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哪种水泥掺量,相对渗透系数均随着砂率的增加,呈现出U型的变化规律,U底的位置大约在砂率50%左右;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相对渗透系数逐步增大,其抗渗性能越来越好;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尾矿砂塑性混凝土的表面破损越来越严重,相对渗透系数逐步增大,其抗渗性能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9.
宋普涛  王晶  冷发光  夏京亮  张营 《混凝土》2024,(2):133-136+156
研究了水胶比、胶砂比、硅灰及降黏增强剂掺量,复合外加剂掺量及UWB-Ⅱ掺量对C125海上风电灌浆料流动度、分层度、抗压强度、水陆强度比及悬浊物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胶比与灌浆料的流动度、分层度及悬浊物含量正相关,与灌浆料的抗压强度和水陆强度比负相关;胶砂比与灌浆料的抗压强度及水陆强度比正相关,与灌浆料的流动度、分层度及悬浊物含量负相关。硅灰可提高灌浆料的抗压强度和水陆强度比,降低分层度及悬浊物含量,也会降低灌浆料的流动度。降黏增强剂可提高灌浆料的流动度、强度和水陆强度比,但会增加灌浆料的分层度及悬浊物含量。复合外加剂可提升灌浆料的流动度,但会降低灌浆料的强度和水陆强度比。UWB-Ⅱ可提升灌浆料的水陆强度比,降低分层度和悬浊物含量,但会降低灌浆料的流动度及强度。采用1∶1的胶砂比,0.11的水胶比,内掺8%的硅灰与8%的降黏剂,外掺1%的复合外加剂和1.5%的UWB-Ⅱ时,灌浆料性能最优,此时灌浆料的初期和30 min流动度分别为350 mm和330 mm,分层度为2.4 mm,1 d和28 d陆上强度分别为50.3 MPa和137.2 MPa,28 d水陆强度比为98.6%,悬浊...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探讨了水泥基灌浆料组分对性能的影响,包括水泥、硅灰、胶砂比和外加剂的选用和大致掺量.  相似文献   

11.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连接的关键技术,套筒灌浆料的性能对连接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二元复合体系为基础,运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水胶比、胶砂比、胶凝材料,并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矿物掺合料对灌浆料性能的影响,得出合理配比,从而配制出高效能的灌浆料,并分析了各组分对灌浆料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水胶比、胶砂比、矿物掺合料及纳米材料对高强套筒灌浆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减小、胶砂比增大,高强套筒灌浆的初始及30 min流动度降低,各龄期抗压强度提高;氧化石墨烯对套筒灌浆料的流动性影响最小,抗压强度提高最明显。高强套筒灌浆料的优化配合比为:胶凝材料由85%水泥+2%石膏+3%粉煤灰+5%精细沉珠+5%硅灰组成,水胶比为0.08,胶砂比为1.86,聚羧酸减水剂、HPMC、硼酸掺量分别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55%、0.12%、0.10%,氧化石墨烯掺量为0.3%。此时制备的高强套筒灌浆料的56 d抗压强度达到141.62 MPa。  相似文献   

13.
选用32. 5R复合硅酸盐水泥作为主要胶凝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胶砂比、粉煤灰、硅灰、膨胀剂和减水剂对水泥基灌浆料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涉及到的主要性能指标为灌浆料的初始和30min流动度、7d和28d抗压及抗折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和胶砂比对水泥基灌浆料的综合性能影响最为显著,减水剂的影响作用较小;粉煤灰、硅灰对其流动度及28d强度影响较大;膨胀剂对其7d强度影响较大,尤其是抗折强度,对其他性能的影响不显著;以水泥基灌浆料28d高强度为目标,较大流动度为条件,得到优化的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A2B2C1D3E2F2,即水胶比为0. 34、胶砂比为1∶1. 2、粉煤灰掺量为15%、硅灰掺量为8%、膨胀剂掺量为10%、减水剂掺量为1. 00%。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不同尾矿砂替代率、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对尾矿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增强和增韧作用。试验验结果表明,尾矿砂替代 PVA 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细骨料工作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稳定,制备工艺满足要求;在纤维长度和掺量一定时,尾矿砂替代率为50%效果较好;纤维长度为12mm,掺量为26kg/m3时,PVA 可以使尾矿砂PVA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延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徐国强  张静 《混凝土》2015,(3):149-151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硫铝酸盐水泥、标准砂、硅灰、减水剂和膨胀剂掺量对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度、3 d抗压强度和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灰掺量对灌浆料的流动度影响最大,减水剂掺量对水泥基灌浆料3 d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硅灰掺量对水泥基灌浆料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优化得到高强水泥基灌浆料的配合比:硫铝酸盐水泥掺量为75%、标准砂掺量为40%、减水剂掺量为12%、硅灰掺量为2%、膨胀剂掺量为1.1%。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混合砂作为细骨料,尾矿砂以不同比例替代水洗砂(珠江口砂)、机制砂时,对所配制出的C30混凝土的性能进行试验。通过四个混凝土公司的试验与实际生产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尾矿砂混凝土,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前提下,尾矿砂占混合砂的比例是影响尾矿砂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整尾矿砂在混合砂中的比例,使不同细度模数的尾矿砂和水洗砂、机制砂搭配成合适细度模数的混合砂,通过试配选择合适的砂率,可以使尾矿砂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增大,并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在适当减水剂作用下,可以利用尾矿砂搭配的混合砂配制各种强度的泵送混凝土,即拌合物坍落度可以满足施工要求,没有泌水和离析现象;强度也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利用均值化和初值化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了胶砂比、水胶比以及稳定剂用量等因素与水泥基灌浆料抗压强度、流动性能等的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水胶比与灌浆料的1 d、3 d及28 d抗压强度的相关性均最高,其次是胶砂比及减水剂掺量;水胶比、胶砂比对灌浆料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且高于其它因素;胶砂比对灌浆料拉伸粘结强度影响最大,水胶比、减水剂掺量对灌浆料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冶炼废弃物镍渣替代部分机制砂制备高性能灌浆料,研究了镍渣砂复掺对天然砂及机制砂胶砂流动性和强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对样品总功效系数分析及各因素对灌浆料性能的平衡分析研究了镍渣砂、掺合料、减水剂及早强剂等对灌浆料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镍渣砂掺量占总集料10%~50%时能改善机制砂配制水泥胶砂的流动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压折比,各因素对灌浆料综合性能影响的程度大小依次为早强剂、减水剂、镍渣砂掺量和掺合料掺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6组不同尾矿砂替代率制备试件,开展尾矿砂混凝土抗冻融、抗渗性能和氯盐腐蚀后强度变化及尾矿砂混凝土水化产物的电子显微镜微观扫描分析,探究尾矿砂对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尾矿砂混凝土的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和相对弹性模量随尾矿砂替代率的增加而降低;尾矿砂替代率不大于20%时,尾矿砂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随替代率的增加而增加,替代率大于20%时,抗渗性能随替代率的增加而减少,尾矿砂混凝土的抗渗系数为1.78×10^-5~5.96×10^-6cm/h;界面黏结特征显示尾矿砂与水泥水化物黏结表面结构致密,随着尾砂掺量的增加,微孔结构逐渐粗化;建议工程采用替代率40%~60%尾矿砂制备混凝土,以实现工业废料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铅锌尾矿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屏蔽性能的影响,为铅锌尾矿砂替代河砂配制混凝土提供一定依据。采用铅锌尾矿砂等体积替代河砂作为细骨料浇筑混凝土试件,铅锌尾矿砂的掺量分别为0、10%、20%、30%、40%、50%、60%,结果表明:在掺量为10%~40%时,铅锌尾矿砂混凝土的立方体28 d抗压强度较普通混凝土均有提升,其中掺量为20%时,强度提升最大,约为8.6%;当掺量为50%~60%时,铅锌尾矿砂混凝土的立方体28 d抗压强度较普通混凝土均有降低,且掺量越大,强度降低越多;尾矿砂中元素成分对混凝土的屏蔽效果有较大影响,不同批次的铅锌尾矿砂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屏蔽性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