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台北西部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明生 《吐哈油气》2004,9(2):101-10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浅层隐蔽油气藏勘探尚处于初期阶段,已发现地层型、岩性型和构造一岩性复合型3类隐蔽油气藏,但其数量和储量所占比重小,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较大;台北凹陷西部中浅层可识别划分为三个二级层序、十个三级层序,SQ9(J2q)、SQ8(J2s^2)基准面上升旋回是隐蔽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序,发育七泉湖辫状河三角洲和苏巴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沉积砂体受区域斜坡和坡折带构造背景的控制,岩性圈闭成生模式主要有四种:①斜坡带三角洲前缘上超型;②坡折带三角洲前缘顶超型;③前缘砂体后期掀斜型;④坡折带湖底扇一斜坡扇型。其中前三者为隐蔽圈闭的主要成生类型,胜北次凹周缘的火焰山北坡葡萄沟段、葡北东斜坡、火北鼻隆、苏巴什鼻隆和连木沁鼻隆区是近期勘探隐蔽油气藏的主攻区带,并已取得勘探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王劲松  李斌 《吐哈油气》2004,9(3):201-20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上含油气系统(侏罗系及以上)油气资源丰富,在勘探构造油气藏的同时,发现了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构造一岩性复合型油气藏及浅层低幅度构造油气藏等4类隐蔽油气藏。在构造油气藏勘探程度高、构造圈闭严重匮乏的现状下,隐蔽油气藏已经成为台北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台北凹陷侏罗系发育七套层序,其中SQ4(J2q)、SQ5(J2s^2+3)基准面上升旋回是近期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层序。小草湖次凹东、南缘的红台、疙瘩台构造带翼部,胜北次凹西、南缘的两坡三隆(葡北东坡、葡萄沟北坡,连木沁、苏巴什和火北鼻隆带),是台北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近期获得突破的有利地区。2003年在这些地区已发现一定规模的岩性油气藏储量。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浅层已经进入了以非构造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及时开展非构造圈闭类型研究对于选择勘探目标、明确勘探主攻方向意义十分重大。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坡折带理论,对台北凹陷中浅层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三级层序是最基本的储盖单元,凹陷南部是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地区。以层序地层研究成果为依据,认为台北凹陷中浅层主要发育岩性和地层两类四种非构造圈闭,火焰山北坡的葡萄沟构造带,胜北洼陷南缘的苏巴什、连木沁鼻状隆起,丘东洼陷中央及南斜坡,小草湖洼陷南缘疙瘩台和红台鼻状隆起是最现实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质认识的逐步加深和勘探技术手段的进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的勘探领域逐步从构造油气藏转向岩性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沉积体系的层序构成样式、砂体展布特征和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出平北斜坡带存在断裂陡坡型、对向断阶型、反向断阶型和同向断阶型4种层序地层发育样式,对应发育断裂陡坡型潮控三角洲潮道砂岩油气藏、对向断阶型潮控三角洲前缘潮滩砂岩油气藏、反向断阶型河控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和同向断阶型河控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4种类型。结合砂体展布规律和油气藏成藏模式预测,对平北斜坡带不同区带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并指出团结亭区断裂陡坡型潮控三角洲潮道砂岩油气藏和孔雀亭区同向断阶型河控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是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重点领域。在该岩性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导下,近期针对宝云亭低隆与反向断阶带控制下的宁波19区岩性圈闭钻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应用坡折带理论寻找隐蔽油气藏   总被引:81,自引:5,他引:76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应用坡折带理论勘探陆相湖盆斜坡带隐蔽油气藏的方法。通过东营凹陷的中央隆起带北翼挠曲坡折带、陈家庄凸起南翼侵蚀坡折带、东营三角洲沉积坡折带勘探实例,分析和总结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隐蔽圈闭的成因机制和特点。陆相湖盆斜坡带是低位体系域发育地带,也是隐蔽油气藏发育部位,在高精度勘探地区,可以根据坡折带勘探理论寻找隐蔽油气藏,四级层序的体系域限定储油砂体的部位及规模更具体,有利于勘探部署。图6参6  相似文献   

6.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岩性地层圈闭已成为中、新生代高成熟盆地的主要勘探对象.开展廊固凹陷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对凹陷内进一步的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廊固凹陷三维连片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该凹陷古近系划分出12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又可划分出低位、高位和湖侵3种体系域.由于受构造运动、物源和气候变化影响,凹陷内发育了多种充填样式,形成了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冲积扇等多种沉积相带.研究指出,大柳泉鼻状构造带和河西务西部带是凹陷内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沙三段和沙四上亚段是凹陷内砂体发育的有利层位,其中SQ3低位体系域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SQ6低位体系域的近岸水下扇砂体及SQ7高位体系域的扇三角洲砂体发育,为岩性地层油藏提供有利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7.
东营三角洲高频层序特征与岩性圈闭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三角洲前缘所形成的浊积砂体岩性圈闭是胜利油田沙三段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 ,在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 ,通过三角洲演化过程、构造坡折带发育类型及不同期次三角洲与构造坡折带的配置关系研究 ,总结出与东营三角洲有关的浊积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岩性圈闭分布规律 ,从而为该地区岩性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营三角洲高频层序特征与岩性圈闭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营三角洲前缘所形成的浊积砂体岩性圈闭是胜利油田沙三段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三角洲演化过程、构造坡折带发育类型及不同期次三角洲与构造坡折带的配置关系研究,总结出与东营三角洲有关的浊积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岩性圈闭分布规律,从而为该地区岩性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是一个陆相被动裂谷盆地内发育的富油气凹陷,经过多期次勘探后,目前已进入新的以岩性圈闭为目标的勘探阶段。以"满凹含油理论"、"构造—层序区带聚集理论"为指导,以岩性油气藏"四图叠合"区带评价方法为手段,对Fula凹陷三级层序内构造、沉积、有效烃源岩、运移条件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现今油气发现,预测了Fula凹陷内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分析结果认为:Abu Gabra组AG2段是岩性油气藏发育最有利层段,Jake区扇三角洲前缘相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区带,Baleela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相带次之,Moga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相带再次之,Fula区断裂坡折带上盘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10.
柴西南地区具备E13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生油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柴西南地区下第三系发育扎哈泉和英雄岭2个大的生油凹陷,凹陷内发育E13和E23 2套有效生油岩,为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提供了油源条件。柴西南地区存在与英雄岭和扎哈泉生油凹陷相接的红柳泉-跃进、铁木里克和昆北断阶带3个古斜坡,为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创造了大型的古构造斜坡背景。柴西南地区昆北断阶带和尕斯断陷内存在下倾方向与生油凹陷相邻的成排成带发育的断背斜和断鼻等构造,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局部构造斜坡背景。在区域和局部构造斜坡背景上柴西南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E13)沉积时期存在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构成的沉积体系,发育了6个辫状河三角洲。柴西南辫状河三角洲外前缘发育河口坝、远端坝和席状砂,主要分布在尕斯断陷内的构造圈闭的斜坡区,油源和圈闭条件优越,是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最有利的地区。柴西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在昆北断阶带和尕斯断陷部分断鼻或断背斜的斜坡带,油源较充裕,但封堵条件较差,是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较有利的区带。  相似文献   

11.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该工区有5个领域值得重视:①古隆起围斜、倾没端、构造坡折带之反向碎屑物源区;②沉积频繁相变区;③古隆起缓坡带;④(半)封闭湖湾区;⑤湖盆陡坡坡折带及凹陷之中卸载区。根据“宏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原理,将构造带当作岩性变化带,在复式油气藏勘探方法基础上,采用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精细勘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同构造油气藏相比,该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空间范围广,体系域全,压力场宽,储量也占优势,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台北凹陷西部七克台组自生、自储、自盖,构成良好的区域性生储盖组合。上段为大套暗色泥岩,既是生油层,也是区域性盖层;下段集中发育储集层,可分为上、下2个砂岩组,其中上砂岩组砂层单层厚度小,岩性细,排驱压力略高、孔喉半径略小,属滨湖滩坝砂和席状砂,含油气性优于下砂岩组,是今后滚动勘探的重点层系。受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双重影响.台北西部七克台组具备形成低幅度背斜、断块和岩性多种(圈闭)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火焰山构造带上盘是今后评价勘探低幅度背斜型油藏的重点领域;火焰山构造带下盘是继续滚动勘探断块型(圈闭)油藏的重点区域;古弧形带东斜坡和火焰山构造带北坡是突破岩性油藏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3.
高邮凹陷缓坡带戴南组发育多类型隐蔽油藏,成藏条件复杂,搞清其成藏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意义重大。研究表明,缓坡带戴南组主要发育四种类型隐蔽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砂岩上倾尖灭油藏、透镜体油藏、地层超覆油藏,各类型油藏具有不同的成藏特征。成藏主控因素主要有三点:烃源岩、有效输导体系共同控制油藏丰度;砂体类型、发育规模共同控制油藏平面分布特征;局部盖层厚度、砂泥对接关系共同控制油藏纵向规模。  相似文献   

14.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文科  张研  方杰  王君  刘冬民 《石油学报》2015,36(3):337-346
岩性油藏是贝尔凹陷油气勘探和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对其成藏规律的研究和认识程度仍然较低,极大地制约了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基于测井、地震及物性分析等资料,通过油藏解剖和成藏条件分析,系统研究了贝尔凹陷不同洼槽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认为岩性圈闭、储层物性以及输导通道是该区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断裂坡折带控制岩性圈闭的发育,即在垂向上,断裂坡折带类型控制砂体类型,主要发育断崖型坡折带形成的近岸水下扇,断阶型坡折带形成的浊积扇以及断坡型坡折带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等岩性圈闭;在平面上,断裂坡折带的平面样式控制砂体的空间展布,主要形成断弯型、断接型、断沟型以及交叉型展布形态。砂岩储层临界物性控制岩性圈闭的成藏,只有当砂岩储层的物性高于临界物性时岩性圈闭才具备成藏条件。"断层-轴向砂体"控制岩性油藏的分布,特别是控砂断层下降盘扇三角洲砂体的轴向部位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5.
对渤海海域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思考——以427构造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高成本的海上油气勘探来说,规模是制约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渤海海域而言,要寻找的不仅仅是隐蔽油气藏,而是有一定规模的隐蔽油气藏。储层特征是影响富生烃凹陷隐蔽油气藏规模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储层特征,即砂体特征就应该成为渤海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一个核心,而要研究这个核心,必须要有地质和地球物理技术两方面的结合,而且结合过程中对层序地层、沉积体系、构造三因素进行耦合分析所形成的地质模型至关重要,这就是“一核心、两结合、三因素”的研究思路。与此研究思路相配套的是三项技术包括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储层预测技术、隐蔽圈闭识别技术和“三因素”框架下的成藏分析技术。以上述研究思路和技术对427构造带进行分析认为,区内已发现的小规模油藏为岩性油藏,不具商业开采价值,原因是其储集体为湖泛期扇三角洲,砂体分散、孤立、连通性差;而下坡寻找具一定规模且连通性好的低位域油气藏和下凹寻找高位域早期大型浊积扇岩性油气藏是在427构造带寻找规模型油气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构造再认识及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勘探程度较高的含油气凹陷,近年的勘探对象逐渐向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区及深凹带岩性圈闭发展。在构造再认识基础上,处理好构造样式、地震资料以及钻井之间的关系,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这既是对以往钻井的重新思考,又是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必由之路。同时,对深凹带古构造背景和古地理的研究,可以举一反三,指导未知区的岩性油藏勘探,不失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思路。文章结合构造地质理论,通过研究高邮凹陷复杂断裂的构造样式,重构复杂资料区的解释方案,在高邮凹陷复杂断裂带和北斜坡地区取得了新的认识;通过对构造背景与岩性油藏关系的研究,指出了高邮凹陷深凹带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的重点勘探目的层阿尔善组(K1ba)构造圈闭和油藏欠发育,以岩性圈闭和油藏为主,高资源丰度的有利区难以确定,制约勘探进程。信息集成法能够综合成藏地质条件和已钻探结果,是目前预测油气空间分布较为先进的方法,运用该方法预测研究区目的层的油气空间分布,取得良好效果。预测结果表明:有效烃源岩厚度、有利储层指数和运聚指数等是目的层成藏有效判别的主要因素;巴音都兰凹陷K1ba预测地质资源量6 306×104t,剩余资源量3 560×104t;断阶带-断槽带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及包楞构造带的陡坡近岸水下扇、湖底扇砂体和缓坡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含油气概率大,资源丰度高,应是勘探岩性油藏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大型三角洲体系,形成了两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并发育多套油层。勘探实践证明: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延长组生油凹陷的控制,三角洲储集砂体是形成大型油田的物质基础,次生浊沸石溶解在低渗透背景上形成相对高渗区,储油砂体上倾岩性变化构成隐蔽性岩性圈闭遮挡条件,形成的三角洲油藏具有规模大、工业产层多、油气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石油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出岩性油藏的成藏特征及勘探方法,深化和丰富了岩性油藏勘探理论,推动了陕北地区三角洲油藏的勘探步伐。  相似文献   

19.
车拐地区侏罗系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 按照断块油气藏的思路, 车拐地区侏罗系油气勘探进展缓慢。通过断裂体系和沉积体系的分析, 该区侏罗系具备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为了更好地指导该区油气勘探, 深刻剖析岩性油气藏的主控因素, 认为: 古凸起高部位有利于形成地层圈闭, 近东西向的断裂与南北向的沉积体系和东南倾的鼻状构造相配置, 有利于形成断层- 地层、断层- 岩性圈闭; 低位域的八道湾组和高位域的三工河组是最有利的勘探层位; 坡折带之下的三角洲前缘是最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 疏导体系是控制古生新储型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