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徽州地区传统民居天井空间的原型和类型,在徽州地区传统建筑天井空间特征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传统徽州民居天井空间的"原型"语言,探索新徽派建筑地域类型与徽州建筑原型相结合的空间特征,揭示徽州天井空间在新徽派建筑平面布局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5)
文章主要从当下社会所关注的生态景观问题入手,介绍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与新中式景观园林的区别,重点从传统空间处理手法的应用、传统色彩的运用、传统符号的应用、植物空间的营造、古典中式建筑八大元素在新中式建筑中的扬弃五个方面,描述了古典园林对新中式园林设计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宜昌市龙泉古文化街建筑的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从荆楚传统建筑的特点与传统建筑空间意境的营造对新中式建筑创作的角度出发,研究荆楚地区建筑与传统建筑文化、地域性文化的特征,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层面对建筑的空间特征、风格特色、传统符号和元素的运用、处理手法及自然环境利用和人文的融入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宜昌地区荆楚传统建筑文化背景下新中式建筑中的创作手法和设计思路,提出相应的设计表达策略。  相似文献   

4.
向科 《南方建筑》2015,(1):89-96
文章立足于岭南建筑学派现实主义设计与技术研究的结合,将传统岭南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与当前新岭南建筑的实践相对照,从建筑空间和形体的层面去积极面对建筑节约型设计的诉求,采用空间塑造引导行为的建筑节能设计策略。选取典型的传统岭南建筑及当前岭南新建筑进行功能与气候双重适应的分析和评测,探寻既具有传统文化与地域性特征,又满足时代需求的建筑空间模式。并结合技术模拟手段来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文化艺术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多元文化融合后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理念的创新,以新中式风格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建筑空间的功能设计,以及新中式文化元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构成差异,为建筑空间营造了不同的环境氛围,同时,借助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理念,通过不同的展现手法,结合新中式文化元素的自身特点,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空间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6.
结合江苏城市形态与建筑特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无锡市传统的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建筑体系,从城市形态结构、新旧城市的规划整合、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总结了保护与发展地域建筑的方法和建议,有利于江苏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叙事性空间的出现,让建筑从单一的形式空间到多元的文化空间,并形成了空间多元与文化多元并存的局面。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叙事性空间以其独特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新空间,从而产生了更多新体验和新审美。本文基于叙事性空间提出“叙事+想象”的空间设计理念,认为叙事空间应为人们创造出可感知的真实空间,而非仅仅为了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各种需求而存在。并通过对传统建筑中有关叙事空间的探讨,为传统建筑领域未来发展提出可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旨在归纳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特征何以在新建筑中应用、创新。以"后世博民居文化区——美丽上海"项目为例,从布局形式、结构样式、立面元素、氛围营造、技术工艺和新旧建筑融合等方面,分类归纳研究传统建筑特征在新建筑中的实践与创新,探讨如何在新与旧、传统与时尚之间,平衡出一种独特而富于情趣的空间体验,满足新建筑时代要求。传统与现代如何相结合是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9.
以双溪别墅为代表的岭南新庭院建筑,将现代主义建筑与岭南传统庭院有机结合,创造了新的园林艺术语言。本文以双溪别墅为例,通过对其建筑布局、造型风格、空间形态以及创作思想的剖析来说明岭南新庭院建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郭立强 《建筑技艺》2012,(2):184-185
在山东省药物研究院教学实验楼方案设计中,探索传统建筑形态的新的表现形式与现代建筑空间的有机结合,营造层次丰富的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11.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对建筑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信息的交换、处理、控制等手段为基础功能的建筑空间的发展,是一种全球化趋势.基于建筑设计方法学的理论框架,剖析信息化建筑空间的层级系统组成,进而从空间集成化特性及空间流线组织两方面研究信息化建筑空间的层级系统.  相似文献   

12.
唐建  宋奕辰 《山西建筑》2010,36(26):1-2
从构成复杂性科学基础的计算机与信息论中的冗余理论及其作用方面对建筑空间领域进行了论述,探索了冗余性对当代建筑空间的影响,并提供一种理解传统空间认识的新方法,最后提出建筑空间的冗余性研究提高了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增强了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升了空间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3.
蔡良娃  曾坚  曾鹏 《新建筑》2006,(3):76-80
信息时代的建筑空间观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实体空间的界限,形成了物理空间与数字化空间、物质实体与虚拟建构之间共同存在的状态,使信息时代建筑的审美时空观拓展为一种虚实共存的新领域。电脑所赋予的空间虚拟能力使建筑空间很容易被实施切割、扭曲、滑动、重叠等操作,信息时代建筑空间建构达到空前复杂和自由。通过对先锋建筑师空间形体生成案例的分析,总结了信息时代建筑空间形体生成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4.
张婷 《新建筑》2011,(3):15-19
当代博物馆进入品牌营销时代,新的品牌语境为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理论和案例研究,总结了品牌营销与博物馆建筑媒介性设计之间的关联,提出博物馆建筑的媒介性设计从造型、功能、场所、事件、传播等不同层面满足了品牌营销塑造和宣传的需求,而通过建筑的媒介性设计,博物馆可以更具品牌表达力和传播力。分析了品牌语境为博物馆建筑师工作增添的新内容,建议引入新的评价方式,并加强对相关领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的光与空间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信息时代正在形成一个以信息为思考基础的新格局 ,本文以制造视觉信息为出发点阐述了建筑空间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的理性设计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激光和空间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智能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和展望;并就我国建筑业之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实现高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钟祺  郑志  刘塨 《中外建筑》2004,(6):85-87
本文从实例出发,阐述智能技术的应用对建筑空间设计的深刻影响,提出了个新颖概念"智能空间",并说明了"智能空间"的动态、可思维、开放等基本特征,旨在为建筑空间设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宗轩 《时代建筑》2009,(3):122-125
文章从设计理想、建筑姿态、空间感受、结构与建筑形态、建筑技术的运用五个方面对同济大学游泳馆进行剖析,试图寻找超越空间的建筑内涵,寻找校园体育建筑设计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许云强  陈军 《江苏建筑》2011,(3):13-14,20
建筑的实质在于空间,当建筑空间不再以传统的实体围合定论时,光赋予了建筑空间新的生命力,并以此营造了各种建筑空间意境。文章描述光如何塑造建筑空间,分析在此过程中光影变化带来的人对于空间探索与自我感受的交融所表达的建筑意境,建筑空间因光影的存在而情感再现。  相似文献   

20.
王军 《山西建筑》2011,37(35):27-28
简要介绍了新农村建设的范畴,阐述了其复杂综合的社会命题;在建筑学的范畴内限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内容,选取了特定的视角切入点;通过新农村建设后新老村落空间的变化对新村落建筑空间进行了一定分析,并通过实例调查研究展示村落空间的差异性,最终呼吁新农村建设的民居建筑通往一条新村落空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