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航 《山西建筑》2010,36(31):32-34
根据景区生态环境的要求,对景区内的道路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景区的交通组织规划与设计理念,从过境交通、出入境交通、内部交通三个层面详细论述了风景旅游区交通组织规划与设计方法,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2.
赵旭 《华中建筑》2010,28(8):164-167
该文初次探讨了演艺活动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文章着重关注当前旅游规划中尚无系统理论的热点问题,根据作者的旅游体验和感受,做出了系统的论述。从旅游区演艺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系统地对当前国内旅游区演艺活动进行分类阐述,之后分析了开展演艺活动对旅游区发展的意义,包括活跃气氛、传承文化、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形成城市和旅游区的特色、供游人驻足休憩。在对乌镇、镇北堡影视城和印象刘三姐三个案例进行评析后,总结出旅游区设置演艺活动的原则。最后从五个方面归纳了旅游区设置演艺活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沈阳现代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五爱市场已是全国五大集贸市场之一,已发展成为全新楼厅式格局的东北地区流通量最大、辐射能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型商贸物流集散地和独具特色的购物旅游区,然而随之而来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五爱市场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论述五爱商贸物流区现状交通存在问题,并根据相关案例研究,针对其问题提出五爱商贸物流区立体交通规划方式,包括停车设施规划、公共交通规划、物流交通规划、步行系统规划、过境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高强度的旅游区开发,会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的失衡,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为了使旅游开发与区域生态环境相协调,该文从生态基础设施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生态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以哈尔滨市道里区长岭湖风景区概念规划为例,从核心节点(开敞空间)、链接环节(水网系统链接环节和绿带系统链接环节)、技术措施(雨水处理与净化和湿地植物与物种选择)三方面深入阐述了生态基础设施理论在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以期望为其他地域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比较分析旅游区与城市控规的对象、目的、体系等方面,分析旅游区与城市控规的控制要素和指标体系,并提出适合旅游区的控制规划体系,从而推动旅游区控制规划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秦洪岩 《城市勘测》2018,28(2):24-26
为规范湖北省交通规划方法,提高交通规划理论水平,提高规划的工作效率,优化交通规划的数据处理模型,降低规划的人为因素,采用GIS中经典空间分析算法同交通规划领域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湖北省已有的经济和交通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专门的交通规划模型以及相关联的基础属性数据库,设计区域交通规划模型应用系统,实现湖北省交通规划的信息化,提高规划室交通规划事务的工作效率,使得交通规划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使风景旅游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我国的风景旅游区的开发呈现出滞后性、无序性和雷同性,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尚显不足。文中基于对系统理论的研究,通过对周边区域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对安达市卧里屯风景旅游区的规划与设计进行研究,改进风景旅游区的发展战略和空间结构的布局规划。通过文中的研究,以系统理论来指导风景旅游区的规划与设计,可以防止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保证了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五龙潭旅游区是宁波市重要的山地型风景旅游景点,其游览设施的规划建设对于旅游区的景观、游览、生态保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景区游览设施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旅游区游览设施开发进行科学规划,提升旅游区游览设施系统,促进旅游区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旅游活动的深度拓展。  相似文献   

9.
<正> 现代大城市的交通极为复杂,单凭直观经验和现成理论进行构图的传统道路系统规划方法已不相适应。现代道路规划必须建立在交通调查和交通规划的基础上。 交通规划包括的内容很广,但至少应进行下列三项基本工作: 1.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的预估; 2.主要方向的交通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和组织。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规划出各种互相协调的城市交通系统,如公交系统、快速客运系统、一般客运和主要货运系统、自行车交  相似文献   

10.
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之一,通过水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为旅游区水系统的建设及管理等各方面提供相关依据。介绍天津滨海旅游区水系统专项规划的必要性、规划目标及策略、规划原则及标准、规划成果、规划特色与创新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