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快速DMO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ale傅氏变换法DMO的基础上,引入Bolondi提出的对数拉伸变换,将t-k域中含有积分的DMO算子转化为f-k域中的二维滤波因子,也就是将含有积分的DMO运算转化为快速傅氏变换和一个二维滤波的过程。本文给出了这种对数拉伸变换下产生的快速Hale、Liner和Notfors算法的计算公式,对这三种快速DMO算法和PSPM DMO方法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一些结  相似文献   

2.
具有倾角滤波的精确对数DMO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ner精确对数DMO算法是一种优于其它对数拉伸DMO的算法,其脉冲响应具有保持DMO椭圆的良好特性。但是,模型试验表明,用精确对数DMO算法处理陡倾角数据时,存在着严重的频散现象。本文在Liner给出的精确DMO计算公式中引入(Ω,k)域的倾角滤波因子[1+h^2k^2/Ω^2]^1/2后,这种频散可以得到很好的压制。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的处理均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f—k域实现转换波(P—SV,SV—P)DMO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Hale的DMO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f-k域实现转换波DMO算法。在均匀介质常速的假设条件下,引入转换波平速度的概念,对转换波旅行时方程进行双曲线近似后,便可在f-k域中实现转换波DMO。文中对转换波DMO脉冲响应作了计算,得出的结论是P-P波的脉冲响应为椭圆,P-SV,SV-P的脉冲响应均匀伪椭圆。  相似文献   

4.
在偏移和DMO作图中,现有的一些算法只适用于常速情况。本文提出一种递归拉伸算法公式,可以使得上述算法中速度函烽的频率适应范围得到适应扩展,改善计算结果的精度。文中还提出一种变速的DMO算法,并引用了递归拉伸算法,使得变速MDO的计算效率与常速DMO算法相当。  相似文献   

5.
从“合于使用”的原则出发,用断裂力学方法[1],按CVDA《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2]和日本JWES—2805—80规范[2],分别用强度因子法和裂纹张开位移(COD)法,对ET405脱甲烷塔焊缝中最严重的几处缺陷进行了安全评定和疲劳寿命的预测.并对评定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薯粉发酵清液中提取柠檬酸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上升液滴法研究了有机胺(简称R3N)萃取薯粉发酵清液中柠檬酸(H3A)萃取速率,考察了有机胺+油酸+乙酸丁酯萃取体系(简称体系Ⅰ)和有机胺+200#溶剂油+油酸+乙酸丁酯萃取体系(简称体系Ⅱ)的萃取动力学。结果得到萃取速率经验方程式如下。体系ⅠR=kf[H3A]0.5(B)[R3N](O)[油酸](O)体系ⅡR=kf[H3A](B)[R3N]1.5(O)[200#溶剂油]0.5(O)[乙酸丁酯]2.0(O)两种体系萃取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837kJ/mol和40.879kJ/mol。  相似文献   

7.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以已知特性粘数[η]的宽分布聚异丁烯为标样,在计算机上,采用“MoteCarl”计算法计算聚异丁烯的Mark-Houwink方程的最佳K和α值,经普适校正法建立聚异丁烯的校正曲线。结果表明,用GPC法测定的聚异丁烯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与膜渗透法(VPO法)测定结果相比较,其相对误差在5%以下;提供的计算K和α值的方法既快速简便又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Cu-Ni/ZnO双金属催化剂上顺酐加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 Cu Ni/ Zn O 双金属催化剂, 用 T P R 和 X R D 等方法并结 合顺酐加氢反应对催化剂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Zn O 对 Cu O 具有分散作用, 能促进 Cu O 的还原; 而与 Ni O 有强相互作用, 使后者较难还原, Cu 与 Ni 也存在相互作用。催化剂在还原过程中存在诱导期和还原期, 首先 H2 缓慢还原出少量 Cu , Cu 又解离吸附 H2 为活泼 [ H] , [ H] 能较快地还原 Ni O 和 Cu O, 并形成 Cu38 Ni 合金。  相似文献   

9.
利用倾角分解法实现转换波DM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使用的频率-波数域转换波DMO方法,理论上存在因二介近似的截断误差而造成在运动学方面产生较大误差。为了提高转换波DMO的处理精度和效率,本文从倾角分解观点出发,给出一种频率-波数域转换P-SV波的DMO方法。该方法可克服二阶近似带来的误差,还可避免求解高次方程的根。与现有的频率-波数域转换波DMO方法相比,具有简便,高效,精度高等特点,理论模型试算的结果表明,倾角分数法DMO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转  相似文献   

10.
采用QELS,TEM技术及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基本原理研究了溶胶-凝胶技术制备y-Al_2O_3超滤膜中稳定单分散AlOOH溶胶的制备工艺条件及其物理化学作用。结果表明用分散法由ASB和SB粉制备稳定单分散AlOOH溶胶的重要工艺条件是酸量[H ̄+]/[AlOOH]=0.03-0.3(mol比),温度~85°C和陈化时间至少5小时。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倾角时差(DMO)校正在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三维观测系统某一面元内不同炮检距、不同深度和不同倾角地层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可以得到加权DMO覆盖次数;利用倾角分解法对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倾角进行分解,再根据偏移距和目的层深度,可以得到不同倾角地层的DMO脉冲响应。不同的观测系统对应不同的加权DMO覆盖次数和DMO脉冲响应,可以根据加权DMO覆盖次数的分布是否均匀,DMO脉冲响应是否有好的一致性,对三维观测系统进行评判。对某研究区的常规和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进行了DMO分析,结果表明,DMO校正对于判断观测系统压制采集脚印的能力以及进行观测系统设计优化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 Hale 的傅里叶变换 DMO 方法中,相位移ω0tn(1+(kx2h2)/(ω02)+tn21/2不是时间 tn 的线性函数,无法用 FFT 来实现,因此,计算量很大,难以在实际中推广使用。本文基于 Hale 的 DMO 方法,提出一种用分段线性相位移逼近非线性相位移的 DMO 方法。该方法可用 FFT 计算每一段地震记录的频谱,并能对频谱进行内插、相移和叠加等处理,最终实现 DMO 处理,其处理精度和效果与 Hale 的 DMO 方法相当。分段线性化相位移 DMO 方法的突出优点是计算量小,与 Hale 的方法相比,最低可减少80%。  相似文献   

13.
精确的对数拉伸DMO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生 《石油物探》2002,41(4):475-478
采用固定相位法,通过对数变换从HaleDMO的t-x域解析脉冲响应的结果可以导出精确的对数拉伸DMO算法。精确的对数拉伸DMO算法具有和Hale的DMO算法一样的精度,也具有传统的对数拉伸DMO算法的计算效率。DMO脉冲响应验证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该算法是一种实用的DMO方法。  相似文献   

14.
DMO方法能够使来自不同倾斜界面的反射波同时得到有效叠加。根据DMO处理后的CMP道集,可以得到准确的叠加速度。本文在分析Dave Hale和Houston大学DMO算法的基础上,采用FFT算法实现了一种精确、快速的DMO算法。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实用而准确的DMO算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CT积分变换出发,给出一种在时间—慢度域实现DMO和叠加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对NMO处理后的共炮检距剖面作CT积分变换,在时间一慢度域内进行倾角时差校正,经反变换得到DMO后的输出道集。若经DMO处理后,先在时间—慢度域进行叠加,后作反变换,便可得到最终叠加剖面。时间—慢度域叠加可以更有效地压制随机噪声,在反变换的同时可实现道间内插。该方法的计算量远小于f-k域方法。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该方法是实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使用的常规DMO数据处理方法忽略了速度的影响,认为DMO处理对速度不像全偏移那样敏感。但实践证明,在某些情况下作DMO处理必须考虑速度的影响,否则会给地震成像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从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出发,导出了类似于常速DMO公式的变速DMO公式(与Hale等称之的squeezingDMO相类似)。该方法是对常速DMO方法的一种修正,计算效率与常途DMO相当,但处理效果要好于常途DMO方法。理论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速度随深度变化地区的大倾角反射成像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的共同起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对于改善速度分析及叠加效果,最终提高剖面成像质量都是很有用的工具,一般在共偏移距道集中进行。其实现方法有多种,如等价偏移距方法(equivalent offset migration,Bancroft et al,1994)、DMO PSI(prestack imaging)方法(Gardner,1986)和非成像的炮集偏移(non-imaging shot-record migration,Berryhill,1996)等。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用一个新定义的偏移距替代原来的偏移距。在每一种方法中,成像过程都归结为以新偏移距定义的共反射点双曲线型时-距关系上的动校正。本文中,我们证明了不同方法的DMO和叠前时间偏移有其共同起点--双平方根算子,说明它们在原理上是等价的;最后我们提出了基于波动方程的DMO和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任意V(z)DMO处理技术在大港深层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对常速频域DMO和倾角分解DMO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任意V(z)DMO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常速DMO相比,任意V(z)DMO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其脉冲响应不再是简单的SMILE椭圆,依据速度场情况,其响应很难用解析式表达,通过对大港地区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任意V(z)DMO方法更能适应速度变化较大的情况,因而对延伸较长的大倾角绕射和反射能够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