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传统的会议电视业务在召集多点会议时,必须有系统维护人员在视讯交换平台(MCU)侧进行会议的定义、召集、控制等,每次会议都需要系统维护人员全程在场参与和关注。随着视讯业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视讯业务的业务自动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便于更加广泛的推广视讯业务,电信运营商承建了视讯平台,并提出了用户使用视讯业务要像打电话一样方便。主叫呼集的会议模式由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任铭 《信息通信》2012,(1):245-246
新时期对通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出现了会议视讯系统.会议视讯系统的出现,解决了参与会议人员时间、资本浪费问题,实现了企业空间管理.本文主要从会议视讯系统概念及功能、会议视讯系统分类等方面出发,对会议视讯系统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经过两期工程建设,中国联通宽带视讯网全网多点交换容量为3500个384kbit/s端口,可以支持3500个终端同时召开多组视讯会议,并能在各省和较大地市实现与互联网的互通。其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到全国320多个地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借助于互联网可以覆盖到世界各个角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基于IP技术的公用交换视讯平台。  相似文献   

4.
H.323视讯会议技术的发展使得视讯会议需求变为现实,通过视讯会议系统可以依托原有的IP网络召开覆盖全网的多点视讯会议,实现双向的实时交互;并能够借助该系统实现远程电视教学、远程图文共享及网上会见等功能。与传统的基于电路交换的H.320技术不同,H.323是一种基于IP网络包交换的视频会议技术标准,它为音频、视频及数据在IP网络——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会议电视业务始于1994年.是随着原中国电信的会议电视网一起成长的。不论是其视讯网络的建设.还是视讯业务的发展.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电信在网络、管理、运营等方面所具有的强大优势和能力。陕西既是中国最早开始视讯业务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实现可视电话覆盖到县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视讯市场经过了2003年的繁荣后,视频通信的概念正在发生转移,从以前单纯的视讯会议系统扩展到整个视频通信领域。传统的视讯会议的厂商也不愿死守在视讯会议这个小圈子里,他们正蓄势待发,准备迎接下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7.
此报告显示了中国多媒体会议领域调查的结果,聚焦了包括视讯会议终端和MCU以及网络会议客户机和服务器在内的视讯网络会议设备,涵盖了多媒体会议业市场份额情况,分析了当前市场状况、现行技术概况和中国21个销售厂商的背景,介绍了所有类型视讯产品,详细预测了中国大陆5年内的视讯市场(不包括台湾和香港)。  相似文献   

8.
谭国权 《电信科学》2003,19(11):31-34
视讯会议业务逐渐从专网应用走向公众运营,但是传统的专网视讯会议系统在很多方面还无法满足公众运营的需要,如业务提供能力、运营支撑以及互通性等方面。本主要从视讯会议系统运营的需求出发,探讨视讯会议系统框架、技术体制、运营支撑、安全性以及QoS保证等相关技术问题。总的来说,视讯会议的相关技术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技术、新的应用出现.无论怎样,一个开放、标准、稳定、QoS保障和安全的视讯会议系统将是进行公众运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通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来制约视讯业务发展的通信资源紧缺和价格昂贵等因素已不复存在 ,相反随着宽带网和高速无线接入技术的迅速发展 ,要求寻找与网络技术相适配的业务 ,市场的需求将导致视讯业务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视讯业务体系结构及制订视讯业务相关标准问题。本文就分组网上视讯会议和视讯点播业务体系的特点进行讨论 ,并提出看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陕西省视讯网络建设的概况,总结了视讯技术的发展过程,然后简单介绍了传统会议电视系统,详细描述IP视讯系统的特点、系统构成、网络层次、业务应用,并展望视讯市场的发展趋势,最后指出IP视讯系统是宽带网络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前,视讯业务已经成为通信界又一新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它并使用它。本文站在视讯业务普通用户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视讯业务的流程和用户使用方法。包括用户的会前准备、召集会议、会中控制与结束会议等。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起,中国的视讯会议市场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趋势。截至2005年,中国视讯会议市场的销售规模已经超过了20亿元,并且每年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趋势。国内外视讯厂商,纷纷看好中国市场,使得国内视讯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3.
VCON公司最近推出的HD5000多媒体会议室型视讯会议系统和HD3000机顶盒式视讯会议系统为整个视讯市场带入了几缕清风,这两款产品具有诸多独特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在视讯会议市场种尚属首次露面。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行业用户尤其是高端用户亟须通过便捷、高效的视讯服务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而高清视讯产品相较传统视讯会议产品(即通常所说的标清),在编码压缩比例、传输质量、通信效果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无疑为有高端视讯会议系统需求的用户带来了全新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的高清视讯会议市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众多品牌的相关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世。尽管目前市场上的高清视讯产品受带宽、编解码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与人们理想中的高清标准还有一段的距离,但相对比较传统视讯会议系统(即通常所说的标清),在编码压缩比例、传输质量、通信效果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有高端视讯会议系统需求的用户来说。高清视讯无疑具有更高的吸引力。本刊在此选择了部分厂商的优秀视讯产品向您做一个简单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通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制约视讯业务发展的通信资源紧缺和价格昂贵等因素已不复存在。相反,随着宽带网的迅速发展和高速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要求寻找与网络技术相适配的业务,市场的需求将导致视讯业务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视讯业务体系结构及制订视讯业务相关标准问题,本文就分组网上视讯会议和视频点播业务体系的特点作了讨论,提出了相关看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赵强 《数据通信》2002,(2):27-29,33
本文分析了视讯会议产品市场的现状,介绍了视讯会议系统的应用类型,提出了视讯会议对网络的要求及该系统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1993年我国建设第一套视讯会议系统以来,各级政府机关、军队、电力、税务、司法、电信运营商纷纷采用视讯会议作为重要的通信手段。目前建设的视讯系统主要是各行各业的国家级、省级骨干网,而且以行业内部自用为主,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信息孤岛。由于网络带宽和接入方式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视讯会议至今还没有作为一种面向公众的电信业务很好地开展起来,而大量的行业用户则由于自身缺乏建设和维护的实力,只能对视讯会议望而兴叹。  相似文献   

19.
乐宁 《通信世界》2006,(31A):13-13
作为国内惟一一家多媒体视讯运营技术及服务提供商,g2004年成立以来,互联天下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发展基于Internet的互动多媒体技术和商业运营平台,目前已投入亿元以上进行相关产业的研发,拥有核心技术人员近200名。已研发生产出了包括多媒体视讯运营平台、视讯会议终端的系列成熟视讯产品,并开创性地推出网络卡拉OK、视频博客等互动产品群,广泛应用于个人及电信、政府、媒体、娱乐、医疗、教育、财经、房地产等多个行业。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高清视讯会议系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增加了人们对视讯会议技术发展的认识。本文分别从高清视频、沉浸虚拟(immersive)会场、大屏幕电视墙、多视角视频、3D视频五个方面对视讯会议技术趋势进行了简单分析,可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